重庆市渝中区2015-2020年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2022-04-18 06:58李思杰易光兆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7期
关键词:乙型渝中区亚型

李思杰,张 科,易光兆,张 臻

(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0010)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普通人群均易感,具有传播快、流行范围广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目前引起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甲型H1N1和甲型H3N2)和乙型(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2]。根据WHO估计,流感每年导致大量人群发病,还会导致大量的门诊就诊、住院和死亡[3]。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由流感病毒感染所导致的门急诊及住院的疾病负担较重[4],中国平均每年流感相关的流感样病例超额门诊就诊负担达到了2.5人次/千人[5]。因此,在人群中持续开展流感监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流行,全国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急剧降低[6]。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对重庆市渝中区的一所国家级流感哨点监测医院近6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背景下的流感样疾病的防治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采用由该系统中导出的重庆市渝中区的哨点监测病例。监测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级流感哨点监测医院)的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例。

1.2方法

1.2.1定义 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年版)》定义流感样病例,指发热(体温≥38 ℃),并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之一者[7]。

1.2.2标本的采集及运输 哨点医院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年版)》要求采集流感样病例发病3 d以内的咽拭子、鼻拭子或鼻咽拭子标本[7],由专人每周定期将标本送至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感网络实验室。

1.2.3实验室检测 网络实验室接到样品后,于2 d内将流感样病例标本信息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7 d内使用RT-PCR检测方法完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AS9.4软件对重庆市渝中区流感哨点监测医院2015-202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Excel2016软件绘制流行特征统计图。

2 结 果

2.1流感病毒阳性检出情况 2015-202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监测了5 422例流感样病例,检出流感病毒阳性标本909例,综合阳性检出率为16.77%。阳性标本涵盖4个亚型,其中甲型H3N2 317例(34.87%)、甲型H1N1 271例(29.81%)、乙型Victoria系227例(24.97%)、乙型Yamagata系90例(9.90%),另有甲型和乙型流感混合型感染4例(0.44%)。

2.2时间分布 2015-2020年各年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20,P<0.000 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份是2019年(29.12%),其次为2015年(22.24%);2018年夏、秋季阳性标本检出率较低(17.55%);2020年为阳性检出率(4.25%)最低的年份,全年仅在1-2月检出阳性标本。见表1、图1。

图1 重庆市渝中区2015-2020年各月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情况

表1 重庆市渝中区2015-2020年各亚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情况[n(%)]

2.3年龄分布 流感病毒检出人群中,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92岁。2015-2020年各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P=0.028 7)。35~<45、45~<55岁和75~<85岁组的5年(2015-2019年)合计阳性检出率和6年(2015-2020年)合计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平均水平(20.60%和16.77%)。15岁以下年龄组的5年(2015-2019年)合计阳性检出率为23.40%,均高于其他年龄组。见表2。

表2 重庆市渝中区2015-2020年各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检出情况[n(%)]

不同年龄组人群检出的流感亚型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7,P<0.000 1)。15岁以下儿童和15~<25岁青少年感染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为主;25~<35岁组以乙型Victoria系为主;35~<65岁感染以甲型H1N1为主;65岁及以上老年人则更易感染甲型H3N2流感病毒。见图2。

图2 重庆市渝中区2015-2020年流感病毒亚型的年龄分布

2015-2020年流感样病例的阳性病毒检出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P=0.15)。

2.4流感病毒优势毒株的流行趋势 2015-202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各年检出的各亚型流感病毒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41,P<0.000 1)。5年间流感病毒的优势毒株不断变化,总体情况为流感病毒检出的高峰季节均为每年冬春季。甲型H3N2流感病毒株是2015-2017年的优势毒株,该毒株在2015-2020年间每年均有检出。甲型H1N1是2018年的优势毒株。乙型Victoria系在2019年除9月外的其他月份均有检出,是2019-2020年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系毒株则仅在2015-2018年有检出,该毒株的流行小高峰出现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2020年3-12月,则未监测到任何亚型的流感病毒流行。见图3。

图3 重庆市渝中区2015-2020年各亚型流感病毒各月份阳性率堆积图

3 讨 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级流感哨点监测医院,全年为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南方地区流感监测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该哨点医院2015-2020年流感样病例监测人群中,35~<45、45~<55岁和75~<85岁组的5年(2015-2019年)合计阳性检出率和6年(2015-2020年)合计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平均水平(20.60%和16.77%);剔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年的数据后,15岁以下儿童的5年(2015-2019年)合计阳性检出率(23.40%)均高于其他年龄组。该结果除与个别地区的研究结果[8]不一致外,与其他多数地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14]。这总体呈现出了流感在儿童群体中特有的发病规律。研究表明,儿童流感发生率是成人的1.5~3.0倍,且危害性更大[15]。在流感的流行早期,35%~50%的感染者是学龄儿童[16-17]。同时,儿童流感样病例的就诊负担极重。中国平均每年流感相关的流感样病例超额门诊就诊负担为2.5人次/千人,其中15岁以下儿童的门诊就诊负担最重,达到了4.5人次/千人[5]。既往研究表明,我国超过90%的流感暴发疫情发生场所为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18-20]。可见,应将学校和幼托机构作为流感防控的重点场所[21],应加强开展针对儿童人群的流感防控干预工作。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组的流感亚型感染谱也不同,15岁以下儿童和15~<25岁青少年感染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为主,25~<35岁组感染以乙型Victoria系为主,35~<65岁感染以甲型H1N1为主,65岁及以上老年人则更易感染甲型H3N2流感病毒。有研究表明,流感亚型在不同年龄儿童中呈现的规律性特点可能与流感病毒激发了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22],其他年龄组的流感亚型感染谱出现的差异,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监测结果在时间分布上最大的特点是2020年为该哨点医院近6年阳性检出率最低的年份,仅为4.25%,并且自2020年3-12月则未监测到任何亚型的流感病毒流行。该特点与全国其他大多数地区的状况极为相似[23],且该时间节点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我国及全球暴发、蔓延的时间节点相吻合。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病毒实施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手卫生、社交距离、呼吸卫生/礼仪)、旅行限制和边境关闭等措施改变了流感的传播[24-26]。从流感病毒的季节分布来看,总体情况:流感病毒检出的高峰季节均为每年冬春季。甲型H3N2流感病毒是2015-2017年的优势毒株;甲型H1N1是2018年的优势毒株;乙型Victoria系是2019-2020年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系则仅在2015-2018年有检出。总体而言,本研究中流感的季节性和流行株分布与重庆市的流感监测数据基本一致[21],与国家流感中心南方地区的监测数据基本一致[6,27]。在季节性流感流行期间,某一优势毒株可以在下一流行周期再次轮动成为新的优势毒株,这是否与人群的免疫水平随着时间变化有关则尚待进一步研究论证。此外,在季节性流感流行期间,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可以共存并流行。这提示在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时,应尽量选择可以同时预防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Yamagata系的四价流感疫苗[21]。

流感是疫苗可预防疾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2020 年10 月,WHO战略咨询委员会免疫问题专家组(SAGE)在提出关于接种流感疫苗的临时建议时指出,当取消针对新冠肺炎实施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手卫生、社交距离、呼吸卫生/礼仪)、旅行限制和边境关闭等措施时,流感传播也可能增多,进而导致流感和新冠病毒共存并流行,对人群和公共卫生造成额外负担[24]。但目前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维持在每年2%~3%的水平,同发达国家30%以上的接种率水平差距极大,从而无法有效阻断流感在人群中的快速传播[28-30]。疾病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更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继续实施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手卫生、社交距离、呼吸卫生/礼仪)。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长期、持续开展流感监测的目的[31]。

猜你喜欢
乙型渝中区亚型
2020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概况及分析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2—201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肠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重庆市渝中区传统风貌片区发展思路浅议
重庆市渝中区城市剩余空间利用研究
重庆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利用综合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