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协同创新环境设计

2022-04-19 17:49斯琴图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斯琴图亚

摘 要: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是“互联网+”时代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构建学习型数字化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该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改革实施为目标,提出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来构建和优化英语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重要性,并围绕技术、资源、评价、主体四个要素来阐述协同创新学习环境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平台;协同创新;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03-0081-05

随着英语语言在我国的广泛应用需求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国内各级各类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高涨。2012年新修订的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又明确提到,要注重英语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资源开展英语教学等重要的指导思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颁布推动着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随着Web2.0和5G手机为代表的网络通信技术的推陈出新,各高校的数字化英语学习平台建设已不再满足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和课程开发,而正在探索如何构建能够支持英语课堂正式学习与课外非正式学习的自主学习环境。目前网络上的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种类多,内容丰富,用于不同年龄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网站和微课也在不断增加中。但就目前各高校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实际建设与应用状况来看,还没有达到深化英语课程改革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预期效果。本研究旨在围绕“课程要求”,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以协同创新理念为引领,探索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计问题,提出基于技术、资源、评价、主体相融合促进的协同创新学习环境创设和优化策略。

1 协同创新的概念

“协同创新”(Synergistic Innovation)这一概念源于19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Hermann Haken提出的协同学理论。协同学理论揭示了复杂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联,并阐述了通过各要素协同工作来创造出系统前所未有的最大潜能和价值的重要性。该理论观点被经济、政治、教育等不同领域学者们所引用并衍生出协同创新概念的不同诠释[1]。广义上来讲,“协同”(Synergy)指通过有序架构和合作沟通的形式来加强系统内部各要素、要素与系统乃至系统与外部的各种联系和作用;创新(Innovation)指创造出新的价值、制度、知识、技术、或产品等等。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协同创新是“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我国近几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中也明确强调了各高校要探索协同创新路径,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等相关举措。

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关于协同创新的研究主要围绕宏观层次上的学校发展战略以及微观层次上的教学模式改革等问题展开,其中有少数文献涉及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例如,刘繁华提出了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平台的设计思想[2]。何建民等围绕网络社区平台探讨了如何建立“自主+协同+创新”网络学习系统框架的问题[3]。祝智庭等在对观念、技术、环境、模式等网络学习系统要素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来完成教学协同增效的观点和协同学习元模型[4]。黄南霞等从行业、地域和需求的视角研究了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协同开发与利用的三种路径[5]。文献分析表明,协同创新理论对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当前国内关于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的学习平台建设,特别是英语学习平台建设的研究稀缺,有待于探索。

2 英语数字化学习平台

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功能和应用实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台建设的设计理念。网外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发展按照其设计理念可分为:第一代以课程和管理为中心、第二代以适应性学习支持和服务为中心、第三代以数字智能化学习环境建设为中心[6]。国外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经历了第一代以课程和工具为中心、第二代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第三代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学习服务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7]。顺应国际趋势,我国各高校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开发了各种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平台设计也逐渐从资源型平台向学习型平台,从知识共享型学习环境创设向知识建构型学习环境创设的理念转变[8]。但平台建设的实际质量和应用实效性不容乐观,当前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设计方面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先进的学习理论思想和网络教与学的规律[9]。李怀奎等(2016)对3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院校的网络平台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英语学习平台仍存在偏向于知识展示为目的丰富资源开发与建设,而在针对技能培养的优质语言学习环境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10]。

笔者随机登陆了30所(包括985、211和普通高校在內)的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后发现,这些平台整体功能结构类似,即包括课程/资源、教学/学习工具支持、管理、评价等主要模块,但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能有效地支持基于网络的各种英语学习模式的灵活应用,无法满足学生正式课堂教学和非正式的自主个性化学习需要,形成性评价和分类指导不到位等问题。通过相关文献调研,我们发现国内英语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虽然由支持以传递知识为目的单一教学模式向支持自主个性化学习的多元学习模式应用开始改变,但缺乏对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核心影响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基础上创设自主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设计理念。另外,基于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各种学习应用模式和学习功能开发上,鲜有研究关注如何将先进的学习理论和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融合基础上指导平台的建设和优化设计问题。如何在现有资源和软硬件环境建设基础上优化和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环境,将“课程要求”落到实处,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基于英语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协同创新环境的设计策略

“课程要求”特别提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建设优质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个性化学习,促进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的结合,重视语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双重培养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11]。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数字化平台建设,能够迎合信息时代高校寻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学创新的发展需求,对平台应用实效性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实践指导价值。英语数字化教学平台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依托,集成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支持有效英语学习的软件系统和学习环境。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应是促进有效学习发生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这一点说明了学习平台的价值导向。而各种支持性条件指学习平台中所涉及的工具、资源、评价等不同要素和功能。统合指以促进高质量英语学习为目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外语教学原则,创新主体对各种支持性条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以协同创新理念来指导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是创新主体围绕资源、技术、评价等系统要素建立一种创新组织模式并发挥其协同整合价值,构建优质的英语学习环境的过程。本研究在综合分析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理念和最新网络技术发展成果以及“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英语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协同创新环境设计模型,并从技术、资源、评价、创新主体等不同角度探讨英语协同创新环境的设计思路与相关策略。

3.1 用技术推进平台环境的创新应用

平台所提供的技术支持方式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性质和效果。当技术所提供的支持是扮演教师或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时,学习带有客观主义倾向;而当技术作为学习者能把控的、支持学习发展的认知工具时,学习本身具有建构主义倾向。因此,英语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应考虑技术的正确定位,更多地侧重于为学习者提供自适应环境,即为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的管理、认知和评价支持,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学习模式的灵活应用,满足课堂正式与课外非正式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平台建设中首先要加强认知、管理、评价等功能的协同设计与开发,各功能间既要有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灵活、系统的支持学生自主个性化语言学习的架构。例如,在用户学习的界面要提供知识管理、学习脚手架、适时评价等相关功能或工具的链接选择;每个学生要有独立账号和学习空间,能够自动记录自己的学习轨迹,灵活添加或删除知识点或建立相关的链接,便于建立个性化知识库和学习档案;平台中可嵌入社会网络分析、概念图等智能、自动化评价工具,还可借助学习分析技术来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自动生成错题库,将其随机加到后续的测验中,同时为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供参考数据。其次,要将一些社交软件工具融合到英语网络学习平台中,使学习者能够自主选择适宜的技术支持和学习方式,创建语言知识运用的各种学习空间。例如,用即时聊天工具(QQ、微信、论坛等)建立同步或异步的多对多、一对多、一对一的互动社区;用Blog、e-portfolio等进行知识的个性化管理和发展性评价;用Wiki创建多人写作空间;用内容聚合工具RSS来定制个性化学习资源等等。此外,平台要提供便捷的导航和检索功能,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支持词汇、知识点的精确查找,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支持和技术帮助等;要借助大数据和语料库分析技术,提炼和选取适宜的内容来更新和扩充资源库;要提供个性化的资源定制与推送功能,建立外部的开放英语网站和软件(如慕课、听力特快、英语口语全能王等)的超链接,为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3.2 促进学习资源的协同开发

英语学习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组织呈现形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平台的利用率。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资源多形态建设的必要性。学习资源本身不仅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不同语言水平及学习偏好的学生学习,还要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使其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便于动态、个性化的组织和管理,适用于专项语言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协同培养,支持系统知识的学习和随时随地泛在学习的需要。

首先,要以知识点为单位,通过流媒体和超媒体技术来实现微文本、微视频、微音频等“微”资源的承载和非线性组织。这种以“微内容”的形式进行语言知识的呈现,利于生成符合用户自身需求的个性化资源,倒逼多样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和不同学习模式的创新实施。其次,要加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英语学习资源的组织和统合[12]。结构化学习资源相对稳定,可按照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来开发和组织平台课程内容[13],围绕听、说、读、写、译单元模块,以树状概念图的形式进行系统化知识组织和教学设计,呈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拓扑结构。非结构化学习资源指学生在使用结构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对原有学习资源的再加工和重构。这些资源可随着学生群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及时更新和扩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再次,考虑到分级分层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对每个学习专题或内容模块设立不同層次的学习目标,围绕同一主题提供不同难度系数的语言学习资源和不同的学习路径,还可将重点、难点知识和学生高频错题和疑问等进行动态组织和管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此外,学校应打破原有的封闭性资源建设思路,加强与外部平台资源的适时信息交换,通过校际合作,师生间的协同配合来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重组、优化、共享和共创。

3.3 加强评价对英语学习的改进和调控作用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并不是测验和学习参与贡献度的简单应用,而应是在二者有机结合基础上从传统的“对学习的评价”向“促进学习的评价”转变,实现“为学习而评价”和“评价作为学习”的协同运用。“为学习而评价”强调的是通过评价检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习得能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改进,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供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引导;而“评价作为学习”指将评价融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将其作为英语学习的有机组成,加强自我监督和学习调控。

首先,平台要同时提供在线测试结果和错题点评或相关知识点讲解的链接。错题点评要关注评价对象间的差异和个体发展,给出分类指导和学习方法建议。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要灵活,系统可自动生成以题目、知识点、知识单元为评价单位或以个体、小组、全班等不同维度的评价报告,以便教师和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适时监控学习进展,找出问题和差距,加以改进。终结性评价时还要注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考试成绩作为整体给出一个综合性评价报告,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其次,系统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来提供适宜的评价工具,灵活选用常模参照、标准参照和自我参照标准,加强多元评价方法间的协同互补作用。例如,采用常模参照标准呈现全班阶段性考试的定量、可视化的统计分析结果,并附上文字形式的定性评价信息;可让学生利用在线测试功能随时检测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據标准参照标准整理错误知识点,或根据自我参照标准建立发展性评估报告,调控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英语协同写作训练时运用老师提供的评价量表进行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并借助英语写作自动评价工具(如句酷批改网、Writing roadmap等)寻求帮助。

3.4 发挥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作用

网络平台环境下语言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消费和传承活动,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和生产过程。在该过程中,学习可以被看作是运用工具、学习资源等媒介在各种交互活动的参与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协同创新环境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有效学习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共享以及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而是知识建构活动的开展。同时,要加强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工作和相互促进,将其贯穿于资源开发、形成性评价、知识管理、学习过程等不同方面,推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环境的优化建设和应用。

首先,教师发展是推动英语创新学习环境建设的基础。教师与教师间应协同工作,通过建立教学团队,共同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课堂和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网众互动生成性学习[13]等多元学习模式的设计规划中,通过共享、协商、设计、应用和反思等环节来开展主题式在线教研活动,建立优秀案例库,随时关注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修订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其次,教师和学生不仅要在资源开发、评价、知识管理等不同方面发挥协同创新作用,还要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通常被课程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等宏观设计所主导,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多的关注微观的学习困惑和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还需建立共同的目标,灵活组织和开展具有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与学习活动。再次,要加强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发挥其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创设“人人通”的学习生态环境,鼓励知识交流、知识管理和评价等不同学习活动中的协同参与和相互促进,实现语言知识建构与应用能力建构和培养的多重目标[15]。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理念来指导和推动英语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英语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技术学等交叉学科知识,探索协同创新英语数字化学习环境模型与设计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基于英语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协同创新环境创设中要有效地把握“技术-资源-评价-主体”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主体要协同运用系统所提供的技术、资源和评价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加强平台内部各要素间的互动、协调、整合,优化关系,促进技术创新、资源创新、评价创新、和教学创新的同步发展。本研究顺应国家知识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语言自主学习环境创设的实际需求,对协同创新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平台建设的实效性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

参考文献:

〔1〕Hermann H.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刘繁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28(01):416-418.

〔3〕何建民,陈城,杨善林.“自主+协同+创新”网络学习过程建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54(07):1005-1009.

〔4〕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 27(04):5-9.

〔5〕黄南霞,谢辉,王学东.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协同创新平台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3,34(10):75-79.

〔6〕邱崇光,丁新.第一代远程教育平台的升级改造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23(01):5-8.

〔7〕罗发奋,袁松鹤.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的研究及划分[J].电化教育研究,2008,29(05):28-32.

〔8〕彭慧.Web2.0时代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05):9-10.

〔9〕王静荷,陈红.对现有英语学习网站的分类、评价与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3,25(02):24-29.

〔10〕李怀奎,李跃平.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整合—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30所示范院校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63(01):70-75.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2〕武法提,熊羽.网络课程中非结构化学习资源有效应用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8,26(10):25-28.

〔1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27(03):2-10.

〔1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25(03):3-13.

〔15〕师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生态环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34(05):62-65.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