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进展

2022-04-19 16:28尹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9期
关键词:脑梗死并发症护理

尹峰

摘要:脑梗死是临床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较高,致残和致死率也比较高,很多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也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目前介入下动脉溶栓是治疗脑梗死常用并且疗效较为满意的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配合实施有效、系统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9--01

脑梗死是一种以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静脉溶栓和手术治疗虽然都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是也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1]。静脉溶栓治疗需要全身用药,不仅药物的用量较大,并且对于阻塞血管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对机体的创伤较大,并且还可能导致脑组织其他部位的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2]。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目前介入下动脉溶栓也被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部位准确等优点,但是在具体应用时还需要配合实施更系统、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为此,本文对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进展展开综述,内容如下。

1 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措施

1.1治疗前

溶栓治疗前一般指的是患者从入院到溶栓治疗时所经历的时间,该段时间较为危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动脉血压等,准备好吸痰装置、输液泵、气管插管、除颤仪等各种抢救设备,为患者做碘过敏试验,提前留置导尿[3]。依照碘过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造影剂,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导管以及附件。保持静脉通畅,给予小剂量溶栓或抗自由基药物。

1.2治疗中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合适卧位,默契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适当按照要求约束患者。另外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神志、面色、语言、脉搏、肌力等情况,有任何异常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例如颅内压升高时立即给予降低颅内压和脱水治疗;呕吐时及时清理口腔和鼻咽部的分泌物。

1.3治疗后

穿刺部位的护理:治疗后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8-12小时,若是在治疗中应用的尿激酶量比较大,或者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适当将加压包扎的时间延长至12小时,还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肿等情况出现。治疗后穿刺侧肢体要保持伸直状态6-8小时,并且还要绝对卧床24小时之后才能慢慢开始活动。(2)病情观察:治疗后要严密观察穿刺部位侧下肢皮肤的足背动脉搏动、温度、颜色等情况,若是出现下肢肿胀、颜色变紫等情况,便表明微循环系统受到影响,若是出现下肢发凉、足背动脉无法触及等表明可能出现动脉血栓,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抢救[4]。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等是否有出血情况发生。(3)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血压上升、呕吐、呼吸深慢、言语不清等症状,防止出现再灌注损伤、脑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还要定期给予患者翻身、保持床单、被褥、衣物的清洁干燥,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4)康复护理:给予患者高蛋白、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5]。定时协助患者活动肢体,对于能下地行走的患者要指导其进行坐、站、步行、平衡等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增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针对性的进行疏导,满足其一切合理的护理需求,让患者意识到良好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发展和治疗的积极影响。还要注意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由于脑梗死大多为突然发病,家属很多都难以接受,因此护理人员也要注意家属的情绪变化,告知相关知识,给予适当的安慰,提高家属配合度,并且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陪伴,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2 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护理干预模式

2.1 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护理的延伸,将常规护理措施的细节处理的更加完善,优化患者治疗环境,提高患者身心舒适感[6]。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最大的不同便是优质护理更加注重护理细节,例如地面防滑、房间通风、床栏设置、安全护栏、预防压疮等,从而减少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7]。有研究得出[8],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表明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确保护理质量。

2.2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在脑梗死的抢救和治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在患者入院后便针对性的为其安排科学的护理方案,之后严格按照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各项护理措施,处理各项护理细节,进而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9]。有研究[10]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设立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临床护理路径组住院费用更低、住院时间更短。表明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2.3 综合护理

综合护理是一种新颖的护理方式,护理干预主要是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达到疗效干预的效果,综合护理干预综合并且优化对患者有利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更加满意的护理效果[11]。有研究[12]给予脑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加强溶栓治疗后的康复训练,给予专业性的康复训练指导,促进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进而护理效果显著。综合护理的优势在于其并不是一项固定的护理模式,而是在工作中依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不断改进的护理方式。

2.4 针对性护理

针对性护理主要强调的内容是依照护理目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有研究[13]将70例采取介入下动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對性护理干预,结果得出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护理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病情恢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3 结语

当前随着医学的不断更新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增加,护理也在不断革新以便于更好的为临床服务,目前临床关于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大多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且再增加一些优秀的护理方法,有临床护理路径、优质护理、针对性护理、综合护理等。脑梗死虽然是临床急重症,但是大多在经过介入下动脉溶栓治疗后都可脱离生命危险,因此在整个治疗期间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让患者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需要不断改进常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思想水平,提高护理质量。目前临床优秀的护理方法有很多,也都表现出了各自的优越性,并且已经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还需要不断更新,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体验。

参考文献:

[1]王一超,张严.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溶栓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3):16-18.

[2]王一超,汤有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死尿激酶超早期选择介入动脉溶栓的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5):735-736.

[3]吕尤,张清秀,荣良群,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23):66-71.

[4]刘国伟,赵幼平,何淑韫,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指引下动脉灌注尿激酶溶栓不同时机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影响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160-162.

[5]李先锋.动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2020,55(6):644-647.

[6]杨红,银红梅,赵珺,等.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干预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4):534-537.

[7]樊丽娜.无缝隙护理对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606-2609.

[8]崔琼,杨文华.提升希望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和希望水平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4):1790-1793.

[9]盛礼梅,王争争,王敏,等.康复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黏附分子纤溶系统功能因子及血栓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742-1744.

[10]易朝晖,麦爱欢,徐穗莲,等.认知行为配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PCI术后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10-13.

[11]肖淑立,林慧君,李清月,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334-337.

[12]王洁,周佩洋,赛金萍.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6):713-715.

[13]徐丽.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应用重组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研究,2019,33(4):699-700.

猜你喜欢
脑梗死并发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