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2022-04-19 13:14伍国娟
教育界·A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诵读国学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阅读教学成效,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阅读习惯。近年来,虽然各地已经积极地把国学经典诵读纳入教学过程,但目前对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保证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细读文本、强化管理、丰富诵读方式等手段,在保证范读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学生逐步养成国学经典诵读的良好习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国学经典凝聚古代圣贤的智慧,在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内涵及其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国学经典诵读指的是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诵读教学活动。就诵读而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学段的诵读内容和教学活动目标有如下要求:对义务教育中高段的学生而言,诵读的内容以优秀诗文为主,其目标是借助节奏、韵律等让学生体会诗文的情感与内涵;对低学段的学生而言,诵读内容以儿歌或者浅近的古詩为主,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获得对文本情感与形式美的初步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时应当选择较浅近的国学文本为诵读内容,且在诵读过程中要注重韵律、节奏与文本情感、含义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文本。

小学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接触国学经典的入门阶段。经典诵读成为小学阶段国学文本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国学的理解能力。能否对文本材料建立应有的感知是衡量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一方面,诵读与朗读有着较大的区别。诵读与朗读虽然都要求学生用语音的形式表现文本内容,但朗读强调对阅读文字障碍的突破,诵读则更看重学生对文本含义与情感的理解,注重通过不同的韵律、节奏来展现文本的“情”与“义”。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理论时对说教式教学的知识接纳程度较低,直观的教学方式更为适用。诵读对阅读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它借助韵律、节奏等直观因素降低了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难度。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因此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背诵记忆的经典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材料,获得审美享受。

二、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就小学生而言,阅读的重要前提是要突破识字率的限制,而阅读与认字是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识字数量的提升能增加阅读的顺畅度,而阅读活动的大量进行又会促进识字数量的增加。经典诵读是一种对节奏、韵律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朗读方式,不但需要学生投入视觉、听觉和语言表达,还要求他们全神贯注。在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接触到更多的生字、生词,而反复的诵读显然会加深他们对生字和生词的记忆与理解。同时,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也大有好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视作语感的培养,诵读的重点就是对文本“情”与“义”的把握。在诵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更多字词,也进一步发展了自身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入门时的阅读体验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养成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如果学生阅读体验不佳就会对今后的阅读学习乃至语文知识学习产生挫败感。国学经典诵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有两个显著优势,一是国学经典都是饱经岁月洗礼的文学瑰宝,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只要文本选择适宜,小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二是诵读本身的门槛不高,因为小学生在诵读时一般都辅有教师在一旁悉心指导,在诵读过程中较容易营造出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即便是语文功底较弱的学生也能够从诵读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实际上,诵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学习方式,它非常强调和看重学习过程本身的体验,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情感的浸润和进步的兴奋,从而使他们保持高昂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习自信与阅读审美

国学经典诵读是一种适合集体参与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促进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诵读国学经典时,教室里到处是琅琅读书声,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小学生很容易参与到活动中,长此以往,点滴积累之后便具备了进行独立诵读的动机与基础,形成阅读习惯。此外,对国学经典的诵读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常用的意象与表达方法,经常诵读经典有助于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及学习自信的发展。经典最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美感,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接触的是优美的文字和精妙的思想,体会的是美的熏陶和浸染,长期的诵读能够让学生在对美的感知中建立起独特的审美体系。

三、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现状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以现代科学教育理论、历史诵读教育经验为依据,具有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塑造学生优良品质的作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需要长期坚持,虽然许多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后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学生认知不足、诵读形式单一、教师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

学生是国学经典诵读的主体,学生诵读热情不高是诵读成效不佳的关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国学经典诵读无益于提升考试成绩,必须在教师的严格督促下才参与诵读,缺乏积极性。二是单调重复的诵读给人枯燥感,部分学生无法投入其中。此外,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主要采用齐读、自由读的教学方式,教师较少范读,所以在课堂齐读的环节中,总有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要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就要使诵读形式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教师层面上看,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的认识受到了应试教育影响,将国学经典诵读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指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未及时解答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致学生诵读能力停滞不前,进而无法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二是教师不重视范读,未认真研究诵读内容,没有在范读中投入感情。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古典文学底蕴,对诵读内容的解读不到位、理解不透彻,导致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较差。还有的教师担心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耽误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与进程,因此更注重教材知识教学。这些因素都阻碍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高效实施。

四、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言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合适的诵读内容是达成目标的桥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教师要保证诵读内容的循序渐进及全面性,制定明确的目标。国学经典作品浩如烟海,有的作品内容对小学生而言过于深奥,有的作品包含一些封建糟粕思想,这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慎之又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教师要坚持经典性、多样化等原则。同时,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时还要秉持长期性、因材施教等思想。

(一)细读文本,保证教师范读质量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教师的角色非常关键,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国学经典中的多音字、通假字相对日常教学文本更多,学生需要教师提供精确的范读;第二,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有感情地领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体验文章诵读的韵律,這是学生正确诵读的关键;第三,小学生尚处在阅读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提供范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指导,也是一种精神陪伴,同时,教师的参与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经典诵读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利于在整个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诵读学习氛围;第四,虽然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找到诵读材料的范读音频,但入门阶段的诵读本质上还是一种互动活动。学生跟着线上的范读音频虽然也能拓展词汇、纠正字音,但却很难形成情感和思维上的互动,由教师线下进行范读显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对此,教师应当精心准备,仔细研读文本,尽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范读。首先,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从目标出发精心选定范读内容。其次,教师要精确把握诵读内容的文本内涵,深度理解文本价值和情感。只有准确把握文本的特质,教师才能处理好范读的基调、韵律和节奏,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范读。在准备得当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要先体验文本的魅力,生出一种被文本触动的感受。最后,范读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不同年龄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教师需要以学生能充分接受的强度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反应对范读的速度、节奏、韵律进行调整,帮助学生通过诵读进入文本所指向的情境。

(二)强化管理,促进诵读习惯养成

国学经典诵读要想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正向作用,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诵读习惯,加强对学生诵读时间的管理。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强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进行诵读。其中早上的诵读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进行,中午和晚上则可以安排为自行诵读的时间。每天诵读的总时长控制在45—60分钟为宜,学生可以自由安排中午和晚间诵读的时间。

在引导学生养成诵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循序渐进,不要强迫学生从一开始就每天长时间地进行诵读练习。诵读的门槛虽然不高,但长时间的诵读容易使学生在精神上感到倦怠。在培养诵读习惯的初始阶段,教师只要积极组织学生利用早间自习进行诵读,认真做好领读和范读,并对学生午间和晚间的诵读行为进行鼓励和肯定即可。等到多数学生都适应了诵读在学习中的存在,掌握了诵读的基本方法,再对午间和晚间的诵读进行监督管理。二是要充分考虑国学经典自身的文本特性。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而言可能相对晦涩,教师在选择诵读文本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在精心挑选文本之后,要及时对文本进行解释和范读,并就哪些文本应当进行更高频率的诵读给学生提出指导建议。

(三)丰富诵读方式,提升学生诵读热情

要提升学生的诵读热情,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在进行范读领读时一定要蕴含真情实感,用情绪感染学生。同时,要丰富诵读方式,提升诵读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保持诵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诵读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一是个读,也就是由单个学生进行诵读。这种方式的优势是便于评价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场诵读表现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意见,其缺点是覆盖面较小,时间的限制让教师很难在课堂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二是分段诵读,也就是由多位学生共同完成某篇国学经典的诵读。这种诵读方式能够弥补个读的不足,让教师一次性看到多位学生的表现,小学生也乐于参与这种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的学习活动。三是配乐读,也就是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加入背景音乐或音效。这种诵读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营造现场氛围,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情境,帮助他们调动情绪并理解文本的节奏。

不论采用哪种诵读方式,最重要的是要争取学生的广泛参与。需要强调的是,国学经典诵读不应只强调课堂部分,其成效更出自学生自主的长期坚持。对此,教师要注意采用家校联动的方式,提醒家长注意课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监督。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等通信工具对学生进行课后指导,很多小学生性格较为腼腆,平时在课堂上可能难以突破心理障碍进行个读,课后练习对于他们保持诵读习惯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这是教师做好国学经典诵读引导的重要一步,也是推进小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朱欣慧.传诵经典,感悟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6):30.

[2]梁彩萍.经典诵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3):31-32.

[3]潘娟琴.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72-273.

[4]舒嫦娥.核心素养视域下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家长,2021(12):173-174.

[5]缑恺.经典诵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1(26):81-82.

[6]王敏.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3):131-132.

[7]冯国刚.探究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57):23-24.

作者简介:伍国娟(1979.05—),女,山东省临沂市苗庄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诵读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唤醒、发掘、传达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