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演薛金莲的人物塑造

2022-04-19 10:29马艳侠
剧影月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莲行当

■马艳侠

一提起戏曲中的“樊梨花”,观众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薛金莲”,因为她们俩既是姑嫂关系又是一对“冤家”。戏里,只要有樊梨花,就少不了薛金莲,就像人们所说的谚语一样“没有薛金莲不成戏”。薛金莲为人刁钻蛮横、搬弄是非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金莲也就成了姑嫂不合的代名词。

一部好戏能传唱千古,给一代又一代人们留下深刻记忆,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三休樊梨花》这部大戏改编于山东梆子《老羊山》。剧情的大概是樊梨花平定三关后,大唐天子大设宴席为樊梨花庆功,薛金莲是一个“争功急利、嫉贤妒能”之人,她看到樊梨花功高胜己,心中十分不满,将庆功宴闹得不欢而散,薛金莲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姑嫂之情,极力挑唆薛丁山三次休妻,樊梨花接到休书爱恨交加含恨回到老羊山。番王周雄造反,因樊梨花不在朝中,唐王无奈,只好御驾亲征,并命薛金莲为三军元帅,结果仗仗皆败,损兵折将,被困在龙虎川。“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徐懋功命薛金莲回朝搬兵。到老羊山赔礼道歉,请回樊梨花。樊梨花深明大义、不计前嫌,为了国家安危,毅然下山,从此姑嫂和好,将帅同心破敌,最后大获全胜,班师回朝。

《三休樊梨花》这部戏的作者就是充分利用了姑嫂不合的人物关系,由小家比大家,弘扬了“有国才能有家,和谐才能兴旺、将帅同心才能杀敌制胜”的爱国主义精神。《三休樊梨花》是一台好戏,一是把握了时代脉搏,国家政策导向;二是很好的利用了人物关系,找准戏剧冲突的切入点;三是运用了戏曲特有的表演方式,强化地方戏曲特色优势,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梆子戏《三休樊梨花》是进京演出剧目,已演出百余场。剧中的薛金莲这个角色我特别喜欢。但要演好这个角色,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原本我是演刀马旦行当的,演好薛金莲必须戏路宽,表演功底扎实才能胜任。庆幸的是我演这出戏得到了京剧名家胡芝风、周明珠老师的亲传与指导。所以,我对剧中的薛金莲这一人物的塑造有较深的体会。

此剧为什么叫《三休樊梨花》,“三休”的原因是因何而起?薛金莲就是矛盾的导火索。虽然樊梨花是本剧的主人公,薛金莲在戏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整台戏的矛盾冲突、都是由薛金莲在贯穿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观众看戏的焦点都集中在薛金莲的身上。由于她的反衬,才能衬出樊梨花为人光明磊落和深明大义。

演活薛金莲主要是要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与特点。薛金莲是将门之女、名门之后,又是赫赫有名的薛皇姑(她是天子的干妹妹)。由于父母的宠爱、哥嫂的谦让,再加上周围人的追随与吹捧,使她养成了骄纵的脾气,心高气傲,似有好不讲理之态。在此剧中薛金莲这个人物属刀马旦行当,但需有花旦行当的表演功底,甚至有些地方还要用彩旦行当的表现手法才能出彩。所以在把握人物方面,我将刀马旦、花旦和彩旦这三个行当结合起来,既不失将门之女的大将风采,又有能言善辩、聪明伶俐的花旦性格。还要有彩旦的那种夸张、诙谐的表演,人物才能活灵活现。例如:第一场的“庆功宴”,薛金莲看到当今天子派大臣徐懋功到薛府为樊梨花设庆功喜宴,是打心眼里不高兴,一出场我就让观众看明白薛金莲此时的心情。摆出一付心高气傲、嚣张跋扈的气势,显露出不可一世的皇姑妹妹身份,来震慑樊梨花。庆功宴上夸夸其谈、自显其功,并用讽刺打击的语言来打压樊梨花,甚至有意将“庆功宴”变成“不欢宴”。在众人面前故意羞辱樊梨花:“俺的武艺不高俺人品高,总没给咱辽王府丢人败姓”。一句话说到了樊梨花的痛处(因为樊梨花在没嫁给薛丁山之前,与番将杨凡有过婚姻的纠葛),使樊梨花处于一种难堪的局面。这句台词,我有意放慢语速,加重语气,再带点油腔滑调的语气,使气氛更加尴尬。此时的樊梨花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大仁大义,放下身架,来到妹妹面前,以礼相让,请薛金莲上座,并把第一杯庆功酒让给了薛金莲。这时的薛金莲并不领情,反而更加恼怒,认为樊梨花是在有意羞辱自己。于是更变本加厉,把气撒在樊梨花身上。“嫂嫂说话弯弯多,那个与你挣酒喝”这两句唱词我利用梆子戏的快流水板,显示出薛金莲“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羞恼,在唱腔里边,又运用了戏曲的夸张动作,将手点在樊梨花的脸上,不停地步步紧逼,充分表现了薛金莲伶牙俐齿、有理无理占三分的人物性格,将花旦行当的表演程式动作运用的恰到好处,使人物符合剧情、贴近生活、张驰有度,也为下面的“休妻”埋下了伏笔,让观众对下面的戏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休妻”一场戏中,为了表现薛金莲蛮横无理的性格、嫉贤妒能的心态和不择手段的做法,我请教了江苏省梆子剧院的老艺术家杜侠英老师,她说:“这场戏,你把薛金莲这个角色的行当往彩旦行当上去靠,人物就活啦”。于是我从台词上进一步提炼修改,如把“羞辱”改成“辱骂”,把“欲杀”改成“行刺”等,添油加醋地来刺激薛丁山,坚定其“休妻”的决心。我在表演上也进行了大幅的调整,如用眼神的暗示,用手势表演,让薛丁山对樊梨花的行为更加反感,还监视着薛丁山把“休书”写好等。在舞台调度上,我采用了频繁穿插,为促成“休妻”成功,上窜下跳:在母亲面前又哄又骗、软硬兼施,颠倒是非;在薛丁山面前,夸大其词,无中生有,损害樊梨花在丈夫心中的形象;在樊梨花面前刁蛮耍横,无端指责来激怒樊梨花离开辽王府,拔除了眼中钉肉中刺。经过调整和修改,这场戏非常精彩。薛金莲这个人物活灵活现、满堂生辉。让观众又气又恨又喜欢。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这场戏,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同时,也觉得非常过瘾。

在人们心中“薛金莲”已成为“恶小姑”的代名词。她虽是家庭矛盾的制造者,但她还是一个未出嫁的姑娘,也有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虽然娇宠蛮横,却能知错改错。我紧紧把握住薛金莲的这一性格特点,把“搬兵赔情”这场戏,人物是从乖巧、示好、强者变成弱者去把握。

御驾亲征被困龙虎川的唐王天子,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道理,于是命薛金莲上老羊山赔情,请樊梨花发兵解围。这时薛金莲看到了自己酿成的苦果,只有自己吞下。无奈之下,领命去老羊山请樊梨花出山。这场戏的重点是表现薛金莲为弥补自己的过错,低声下气、软磨硬泡的请求嫂子原谅自己。薛金莲在去老羊山之前,自认为她是皇姑妹妹,屈身能来请樊梨花,让出兵权,樊梨花肯定会下山。所以一出场我在表演上还是表现出一副将门之女、皇姑妹妹的姿态,谁知到了老羊山人家不吃这一套,樊梨花威风凛凛坐在山寨大厅,让薛金莲按老羊山的规矩报门而进,下跪参拜。这是樊梨花故意羞辱薛金莲,打压她的嚣张气焰。此时的薛金莲只能跪地服软,求嫂发兵。在与樊梨花对戏时,我运用了她强我弱、她放我收的对比,和前面几场的薛金莲形成反差。当樊梨花传令要杀薛金莲,胡氏猛来一刀“剁头”的动作把薛金莲吓的魂不附体,我利用了戏曲中高难度程式动作“高腚墩”,全场静止5秒钟,满地找头,“胡氏我的头呢?”这时呈现出很好的喜剧效果,把薛金莲心虚害怕、小肚鸡肠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当樊梨花深明大义答应下山解围时,为了让薛金莲这个人物更有喜剧色彩,我用戏曲中三跪三拜的夸张动作来讨好逗笑樊梨花。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全剧在观众的欢笑声中结束。我知道掌声和笑声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并不意味着我演得好。我自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去探索完善,同时我也深深明白:无论大小角色,把握准人物的性格,舞台上才能够出彩。

猜你喜欢
金莲行当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春日垂钓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琼剧老生漫议
浅析秦腔《救裴生》中行当技巧的合理运用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扬剧青衣概说
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