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四重维度

2022-04-20 14:55杨艳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评价

杨艳红

摘要:劳动教育具有塑造健全人格、磨炼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等作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理论、实践、空间、评价四个维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1]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奋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见证者、建设者,担当时代重任。劳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时代新人,构建新时代教育体系,必然要求加强劳动教育。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加强劳动教育的落实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强国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一、认识维度:提升劳动教育地位,增强紧迫感

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被弱化的现象,比如高校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将劳动简单视为体力劳动的观念,高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劳动独特育人价值的问题。与此同时,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歧视体力劳动相关的职业、参与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劳动教育这门人生必修课,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了折扣。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明确劳动教育地位,形成师生共识。第一,从全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上考虑,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劳动教育意识。高校要把师资培训作为开设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抓手,制定教师培训和培养计划,开展多种形式举办劳动教育专题培训。注重深化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等方面的理解,深化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的认识,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劳动教育实施中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育人功能而言,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高校必须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做好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大文章,形成德育、劳育协同效应。深入挖掘思政课中的育人元素,以人生价值评价、工匠精神、劳动模范、职业道德、劳动法治素养等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学先进、赶先进;授课中注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劳动问题重要论述的阐释,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第三,高校要聚力组织校内外专家成立教材编写组,编好一批劳动教育教材,打造劳动教育精品课程,为大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资源。

二、实践维度:拓宽劳动实践渠道,增强可行性

培养大学生真挚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修炼高尚的劳动伦理品德,拓宽劳动实践渠道。第一,建设特色劳动实训基地,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满足多样化劳动需求。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平台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享、过程共管”的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平台。联合群团组织以及社会福利组织搭建活动平台,为大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支持。第二,创建劳模工匠工作室,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强化大学生劳动体验,培育大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第三,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需要家庭、高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劳动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以勤劳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掌握必要生活技能。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要把握和遵循教育规律,统筹实施劳动教育,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劳动教育的实施社会也承担着责任,比如市场要增加高质量的文艺产品供给,发挥文艺作品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新闻媒体要加强劳模工匠典型人物的宣传。第四,制定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实践实施方案,谋篇布局不断完善劳动育人体系,做到“一系一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又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实际,确保劳动教育有序开展。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公共必修课并设定学分,使之有机融合、综合发力。普通高等学校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为依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择业观。完善劳动教育相关的制度,规范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是劳动教育在高校健康合理运行的保障和前提,比如制定完备的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以应对实践活动安全事件。第五,发挥高校党校实践课程作用。加强劳动实践锻炼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党性修养,端正其入党动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成长必修课。高校党校要在理论讲授、专题讨论等内容上,以强化大学生报效国家和奉献社会为导向,增设入党积极分子劳动实践环节,将劳动实践锻炼作为党校结业必修课来抓,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展示人生价值。

三、空间维度: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增强感染性

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于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营造浓郁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对于热爱劳动起着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高校要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积极挖掘校园文化育人内容,营造良好的劳动文化氛围,发挥好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第一,联合其它高等院校、科教机构、科技型企业等相关机构从业者及行业专家成立劳动教育研究会,推动劳动教育研究的交流和传播,形成人人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高校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地,离不开校内组织机构的协同配合,比如校团委、教务处、党校、党委宣传部等其他部门在推动劳动教育实施进程中也应划分落实劳动教育的“责任田”。第二,推进先进模范人物进校园系列活动,营造起“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开展“劳模事迹报告会”“劳模进课堂”“优秀劳动先进个人校园分享”等活动,注重选树在劳动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重大节假日表彰一批优秀大学生和优秀集体,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校园风尚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敬业风气。第三,充分利用高校新媒体平台,开设劳动教育专栏,加强新时代行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营造“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反面案例,要及时澄清、正面引导,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第四,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系列劳动系列文体品牌活动,形成“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最美寝室、十佳实验室、家庭劳动技能评选活动和劳动知识竞赛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建设校级志愿服务社团,在“劳动月”“劳动周”围绕疫情防控、生態文明、脱贫攻坚、“光盘行动”等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立自强,积极为国家、地方发展战略贡献青春力量。第五,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建设劳动文化长廊,打造好学校文化景观。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评价维度:构建完整考核体系,增强时效性

构建科学的劳动评价体系,下好劳动教育“保障棋”,及时形成劳动教育实施反馈机制至关重要。第一,要注重将“双创”要求引入评价考核体系,多维度多主体建立劳育评价指标,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纳入考核内容,引导劳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避免形式化和应试化。“双创”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创新精神、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争做新时代建设者、奋进者和开拓者。将“双创”要求作为劳动教育评价考核之一,是高校推动劳动教育落地有效举措。在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对劳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提高劳动教育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将一些非智力因素纳入评价内容。第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关乎高校育人导向,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打造好评价这根“指挥棒”,既要确立多维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又要统筹构建多主体的评价指标。大学生劳动实践场域不仅仅在校园,家庭以及社会都是重要场所,所以学校、家长、社会组织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也是评价主体。要提高劳动教育评价科学性,必然要将其纳入其中。第三,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制评价体系,从评价导向就避免重技能轻素质问题。推进劳动教育学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将劳动态度、劳动时间、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劳动要素作为大学生毕业“综合素质学分制证书”评价的重要指标。第四,有效利用劳动教育评价结果,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引导、激励等功能。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结果可作为评优秀、评先进的重要参考,比如,设立拓展培养学分和特长奖学金进行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第五,劳动教育评价考核力求客观性,要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教育过程的动态性。大学生劳动教育出了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生产性、创造性劳动评价,还应将自我生活劳动纳入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11-25(2).

基金资助:本文系2020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建与廉政重点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2020DJZD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