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素养落地的教学实践

2022-04-20 07:10王莹莹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王莹莹

摘要: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因此,历史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史料的梳理和理解。本文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为例,补充了大量史料,以此进行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历史解释;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其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将对史事的记忆提升到历史认识的高度,更好地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能够运用科学的史观,对史事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和判断,全面、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本文将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为例,进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实证教学尝试。

一、以史料定位历史背景,凸显历史解释的客观性

为了探讨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了解文艺复兴的概况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课时,必须涉及“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而对于图片史料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本课导入时,使用了《放贷者与他的妻子》这张图片。

面对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仔细描绘图片信息,再发挥合理的想象,还原当时的情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当场演示一遍。视觉和想象的碰撞,学生很好的描绘了这幅画的场景:放贷者正在用称称量货币,他的老婆暂时停下手中正在看的《圣经》,好像在帮他的丈夫核对以免称错。但是“历史解释”不仅要求学生将历史现象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所以教师要适时发问:人们虔诚信奉的《圣经》对人的观点是怎样的呢?出示材料一、二、三,辅助学生思考。

材料一:“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圣经·诗篇》

材料二:“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圣经·哥林多后书》

材料三:基督是世界之主,教皇是基督代表,教皇……在一切人之上,人……完全是消极的。人只能制造废物和污秽。

——教皇英诺森三世《论人的渺小和对尘世的蔑视》

从材料一、二看,《圣经》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们只有清心寡欲,依靠教会,虔诚地信仰上帝,祈祷上帝的宽恕,才能得到救赎。从材料三的解读可以看出,中世纪的欧洲是以神为中心的,人在神的面前是渺小的,只有寄托来世的幸福。由此可以自然地引起学生对图片人物矛盾内心的思考。因此得出文艺复新的历史背景。

二、以史料丰盈历史人物,认识历史解释的逻辑性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欧洲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学生总是把两者混为一谈,那么如何把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讲解清楚,并且让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

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学者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但丁辉映在前,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接踵其后。他们的创作对推动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思想家们是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发现自我的呢,让我们以但丁的《神曲》为例,去感受当时的思想。在《神曲》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但丁“发现”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在地狱的一个火窟中永受煎熬。但丁對痛苦的教皇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教师设问:“但丁对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持怎样的态度?”

但丁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人物,他率先对教会进行了批判,揭露了教会的贪婪与腐败。

教皇使世界变得悲惨,那但丁认为人的幸福在哪里呢?教师出示材料四、五,学生阅读并思考。

材料四:贝德丽彩仰望着上天,我仰望着她;然后那位洞悉我一切心事的夫人,转身向我,她又是欢喜又是美丽,对我说道:“把感恩的心朝向上帝吧。”

——《神曲·天堂篇》

材料五:那种对神一般的天国的渴慕,在我们生下时就已滋生,以后也永不减退,使我们上升,几乎像天体那样迅速。

——《神曲·天堂篇》

学生在解读材料四时,可以感受到但丁对爱情的向往,这也是但丁对教会所推崇的清心寡欲的一种批判,它直接挑战了中世纪宗教束缚在人们身上的禁欲主义。但丁在《神曲·天堂篇》所传达的“人的幸福在来世天堂”的观点,在材料五中也显露无疑。因此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所提倡的“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讲解启蒙运动时,教师以伏尔泰作为代表让学生去体会当时思想家们的诉求。出示伏尔泰的一段话,让学生提取关键词信息,从而对史料进行深度研读,最终能做出合理解释。

材料六:迷信的人对于恶棍来说,就如同奴隶之于暴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独裁政府是这样的,君主可以不遵循一定形式,只凭个人意志,毫无理由地剥夺臣民的财产或生命而不触犯法律。

——伏尔泰

在对自然权利、“开明专制”、主权在民等概念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基于上述史料,可以得出启蒙思想家们“批判王权、批判教权、批判神权以及批判特权”的主张。

通过上述史料的呈现,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把握思想家们思想中深层的逻辑关系,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管是深度还是冲击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以及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并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最终让学生理解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历史教师持之以恒地将一堂堂历史课开发为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沃壤,并充分抓住每一个能够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契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与历史图册中的史学资料,以及适当进行必要的课外史料补充,让学生能拥有“历史解释”的依托,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历史。

参考文献:

[1] 朱可.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历史教学,2017(5).

[2] 徐蓝,朱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0.

[3] 左卫星.“历史解释”的逻辑缺失及归因[J].历史教学问题,2020(5):151-153.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