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青少年对农村漠不关心

2022-04-20 14:48李思辉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耕大国青少年

李思辉

全国两会已经闭幕,但那些热议的“好声音”仍值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肖凯旋建议在全国中小学开设“农耕体验课”的提案、全国人大代表王馨呼吁鼓励并支持青壮年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其实都是关于农村劳动力“断代”问题的路径探讨。

今天,我们的中小学乃至大学里,许多学生分不清秧苗和稗子,不知道农作物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俨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只剩60岁以上老年人和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中国农村正面临农民断代问题,如果不注重青少年的农耕教育、不加强对年轻职业农民的培养,“无人种地”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有人说,农业社会才要求所有人懂得耕作,现在是工业社会,社会分工不同,不必要求所有孩子都参与农耕。这样的说法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如果大家都拒绝躬耕田亩,都指望别人家的孩子去生产粮食,结果可能是谁都指望不上。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50年,我国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届时,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实践者就是现在的青少年。他们现在不了解农业、不关注农村、不关心农民,未来只会离乡村越来越远。

在上海,一些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插秧、收麦、割稻等生产劳动,很受欢迎。依托18亿亩基本农田资源,在全国中小学开设“农耕体验课”,让孩子都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来,实际上就是在为乡村振兴考虑、为孩子们的劳动养成考虑、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考虑。

支持开展农耕体验课,并不是苛求所有孩子都学会耕田、插秧、播种、锄草、收割、碾米……更多的是一种兴趣激发,这样的激发,对于增强年轻一带对农村的了解、对农民的感情、对农业的兴趣都大有裨益。

现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较高的科技水平、更强的农业产值创造能力,与传统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是一回事。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大国,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的头等大事,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绝不能让青少年一代变成一群对农村毫无了解、漠不关心的“书呆子”。通过“农耕体验课”让孩子们逐步了解农村、热爱农村,培养起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科学的头脑,健壮的双手,农夫的身体,艺术的情趣,改造社会的精神”,意义深远,关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几千年来,耕田种地一直都是极为辛苦的行当。今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已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农民成为一个体面殷实、令人羡慕的职业,中国广阔的田野上,必将出现更多年轻人的身影。

猜你喜欢
农耕大国青少年
指尖上的大国工艺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农耕感怀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