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盖遗址出土商铜器赏析

2022-04-20 14:50齐向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

齐向阳

摘 要:为了深入了解山东大盖遗址出土商铜器的文化属性特征,提出对山东大盖遗址出土商铜器进行鉴赏分析。主要针对商虎纹铜鼎、商铜方彝以及相关兵器进行鉴赏,以铜器的造型为基础,分析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并总结了商代铜器在外观装饰、铜金属材料加工以及铜器造型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大盖遗址;商铜器;文化属性;商虎纹铜鼎;文化价值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05

0 引言

随着考古专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古代文物的勘探能力逐渐提高,出土的文物数量和规模也随之增加。1973年8月,山东省惠民县大盖遗址被发现,出土了一系列商代文物。遗址的具体位置为城东南方向15千米的麻店镇大郭村东南200米处,作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出土的文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从其出土的文物类型来看,属于古文化遗址,因此设置了重点保护区,区内东西总长为12米,南北总长为62米,总面积达744平方米,整体保护区的面积为3万平方米。大盖遗址整体呈高台形,高台部分高度为4米,周围相对平坦。从遗址的地质角度分析,其文化层的厚度存在明显差异,最薄的地方仅为0.5米,而最厚的位置可达5米。相对松软的土质也为文物的采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土色呈明显的灰褐色,这是文物中金属类物质挥发引起的,并且在多种属性文物的影响下,土壤中的内涵物较丰富。1973年8月遗址被初次发现时,是以商代墓葬的形式开展勘查的,出土的文物中包括青铜器、玉石器,还有外形完整的青铜乐器和石钺,这表明墓葬属于高级别遗址。在1978年5月对遗址进行的新一轮勘探中,采集到的标本类型更加多样化,包括灰陶尊、灰陶罐、绳纹红夹砂陶鬲残片、灰夹砂陶鬲残片、方孔石铲残件、灰陶网坠、灰陶拍、鹿角锄等。通过分析标本所属器形的特征,可以进一步确定该遗址属于岳石文化至商周文化时期的古遗址,这也为其中出土的铜器鉴赏工作带来了巨大帮助。

本文以山东大盖遗址出土商铜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赏析,分别从铜器的外观特征、加工工艺、材料属性三个方面研究了其时代特征。通过研究,帮助人们对商铜器文物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对商代时期的文化特征建立更加立体的了解。

1 商铜器赏析

1.1 商虎纹铜鼎赏析

商虎纹铜鼎对应的时期为商代后期。图1为1973年8月在商代墓葬出土的商虎纹铜鼎。

从图1可以看出,该虎纹图案的样式相对较小。从鼎的造型上进行分析,鼎体的总高度为36.4厘米,外部直径为30厘米,内部直径为27.6厘米。外观上具有明显的圆鼎特征。在鼎的两侧分别有两个立耳,这是商代比较普遍的双立耳式造型。鼎口为直口形式,以平沿为基础,有小幅度外折,外折宽度为2厘米。鼎体本身具有明显的横宽属性,鼎腹的饱满程度相对较高,内底呈现出浅弧形构造,这也是商代铜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鼎足为3个,造型相对简单,是直立的粗柱状,这说明其主要应用于非正式环境。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应用于重要场合的鼎,鼎足的造型多为动物爪的形状。在鼎腹中央,有三对浮雕式虎纹图案,一般多用于贵族群体。

从鼎的材质构成上进行分析,虎纹铜鼎的成形工艺为热锻,结合局部冷锻的方式对特殊构造进行加工,如鼎口的外折造型就是利用该方式实现的。虎纹铜鼎的材质为红铜,其与高苜蓿地遗址出土的铸造红铜极为相似,都有颗粒状的金属杂质存在。与自然的铜组织相比,虎纹铜鼎红铜形态并未进化出新的特征,但是在化学成分上,其中微量杂质的含量明显降低,部分钴、镉杂质的含量趋近于0。受出土文物的样本数量影响,检测出的元素特征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2 商铜方彝赏析

大盖遗址出土的铜器中体积较大的物品较少,商铜方彝(图2)保存相对完整。

惠民县麻店镇大郭村商代墓葬出土的商铜方彝为商代后期文物。商铜方彝通高22.8厘米,长12.3厘米,宽10.3厘米。四面斜坡屋顶形盖,盖顶有棱形柱纽。盖与器身子母口扭合,器口略大于器底。圏足,四边有缺口。器表光素无纹饰。器身内底及盖内铸有铭文,有专家释为“戎”字。

甲骨文中记载:“己酉卜,宾贞,戎卤。”“卤”在甲骨卜辞中的字形是盔形器中盛满盐粒的形状,代指食盐。因此,这条卜辞中的“戎卤”似应释为“戎族向商王朝进献食盐”。由此推测,大盖遗址很可能是商朝为了控制食盐的生产派遣戎族首领来此进行统治的高等级聚落。

1.3 商铜兵器赏析

除了上述两种器物外,山东大盖遗址出土最多的商铜器为兵器,具体的种类和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铜矛和铜戕演化出了多种类型,而铜戈和铜刀的种类相对单一,这表明在商代时期,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兵器仍为矛和戕。观察铜矛的材质构成可以看出,其使用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这也进一步验证了铜矛的使用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在对铜制兵器进行分析时,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兵器的锻造工艺也各不相同。锻造工艺可以分为热锻、冷锻、热锻冷锻结合。铜戈主要用于远距离攻击,其使用量相对较大,为了减少加工的时间成本,主要采用热锻的方式,同时残留铸造组织的二次利用率也更高。铜戕在中远距离的进攻中应用较为广泛,与铜戈不同,其使用的时间周期一般较长,在不出现破损的情况下不会进行更换,因此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需要在加工过程中融合铸造和热锻工艺。与上述两种兵器相比,銅刀主要应用于近身战斗中,面对的冲击强度更高,因此一般采用60%的热锻处理,部分热锻,对铸造组织的残留进行冷锻,以提高其对抗性。

2 赏析总结

首先,铜器表面的纹饰主要受其使用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铜器表面的纹饰分为三类,分别是动物造型、人物造型以及火纹造型。在这三个大类别中,动物造型的种类和样式最为繁多,且动物的选择也与文化背景和使用者的社会地位直接相关。以兽面为主的纹饰最为常见,在绘制过程中,通常以动物的鼻梁为中线,对称绘制。不仅如此,受地理位置差异的影响,商代不同区域铜器表面的纹饰特征也存在详略之分:简略的纹饰可以仅仅是一对兽目,商代早期和中期这种形式较为受欢迎;稍微精致一点的纹饰有更加具象化的细节,如眼神等,这种形式在商中期的表现较为突出;更加精致的纹饰则开始注重对神秘气氛的营造,图案更加多元化,形象也更加具体,这种形式的加工成本较高,因此只有在商代晚期经济较好的时期才得以出现。

其次,商代对外交流活動开始变得频繁,因此资源和信息更加充沛,为铜金属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商代铜器受功能的影响,发展出了相对系统化的组成。鼎、炉等日常使用的铜器更加注重外形的打造,因此要求铜金属具有更高的柔韧性,以便于更加复杂造型的形成,使用的铜主要为复合青铜和红铜。矛、戕、刀等铜制兵器的主要作用是攻击,因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对于该类铜器,使用的铜主要为锡青铜、青铜和白铜。不仅如此,商代对于金属元素的融合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实际使用需求在铜金属中融入其他金属元素,这也是判断出土文物所属时期的重要方式,当出现复合铜金属材料时,则可判定其是商代及以后的产物。对于日常装饰用品而言,铜器开始注重多样化外观的发展,以鼎为例,可以分为圆形鼎、方形鼎、三足鼎、四足鼎、六足鼎等,并且在大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鼎的直径最小仅为18厘米,最大可达150厘米。就兵器来说,其在造型上也开始演化出更具攻击性的属性,通过提高攻击位置的尖锐程度和调整兵器的宽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作用对攻击效果的影响。这也说明商代时期的加工工艺并不是仅仅以生活为重心,也开始注重军事方面的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与其他时期相比,商代的经济、文化、军事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铜器上的表现就是形式、种类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3 结束语

在历史文化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对其进行充分挖掘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出土文物不仅展现了其所属时期的意识形态以及审美趋势,也是文化特征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商代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该时期文物进行赏析对于深入了解文化发展具有明显作用。本文提出的山东大盖遗址出土商铜器赏析,重点对虎纹铜鼎、铜方彝和系列铜制兵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对商代艺术形式和工艺特点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化积淀,而实现文化积淀的基础是认识文化,充分了解文化,文物是其所处时期文化的最直接体现,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信息,也是考古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庆铸,郭俊峰,陈建,等.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出土商代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J].考古,2021(7):106-120,2.

[2]南普恒,贾尧,高振华,等.分水岭东周墓地铜器材质、工艺及矿料特征的再认识[J].南方文物,2021(3):191-199.

[3]胡毅捷,李文欢,胡东波.江西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青铜器制作工艺初步分析[J].南方文物,2021(3):209-218.

[4]藤原贞朗,范丽雅.近代日本人如何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艺术品研究—以古铜器的收集和研究为焦点[J].美术大观,2021(6):76-81.

[5]王心怡.先秦青铜器纹饰的风格演变—以河南出土文物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8):36-39.

[6]李宏飞.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三[J].四川文物,2021(2):46-56.

[7]金锐,罗武干,宋国定,等.商代青铜器高放射成因铅矿料来源的调查研究[J].南方文物,2020(6):87-94.

[8]谭宇辰,李延祥,丛德新,等.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J].西域研究,2021(3):54-61,170.

[9]胡晓宇,张怡晗.青铜文物保存现状研究初探—以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爵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78-79.

[10]郁永彬,陈建立,梅建军,等.试析西周早期社会青铜工业生产机制—以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铜器为中心[J].文物,2019(5):82-93.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
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处理
论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口头传统的文化价值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尚氏锔艺》的文化价值浅谈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声像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