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2-04-20 11:02袁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

袁磊

摘 要: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型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如何做好川东地区已发现的巴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成为当下四川文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坝遗址的发现为川东地区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然而,当前城坝遗址还存在着资源调查不足、力量整合不足、管理力量薄弱、展示利用欠缺等一些问题,要根据城坝遗址现有状况制定有效的方案,形成有效的规划设计方案,才能让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得到最大的保护利用。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城坝遗址;保护;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52

2009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概念,即“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及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①。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1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2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单位。目前,国家文物局已陆续宣布对36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评估,批准建立67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遗迹的定位,即“突出国家属性、坚持价值优先、弘扬优秀文化、促进融合发展”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制度,创新了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丰富了国内外考古遗址保护理论体系。随着四川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四川已有3处遗址公园被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沙国家考古学遗址公园及邛窑考古遗址公园。而在广袤的四川平原上,除了这3处极具价值的遗址遗迹外,在大巴山背斜地带的川东地区还有着可与三星堆、金沙遗址相比拟的巴文化遗址。本文以城坝遗址为例,就如何保护利用好巴文化遗址,进而促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1 城坝遗址的发现与价值

1.1 城坝遗址概况

城坝遗址位于四川达州市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及周边村社,总面积约550万平方米,是构成川东巴文化遗址群的又一处重要的聚落中心和古城遗址。自1979年以来,城坝遗址不断涌出重要的考古发现成果。经过历次考古勘探,得知遗址地下保存有战国时期墓葬遗存和大量两汉、六朝、两晋时期墓葬和生活遗存。而再次引起人们重视则是2016年考古发掘出的一口汉井以及出土的数枚“宕渠”文字瓦当,这印证了史籍记载宕渠所在地的真实性。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设巴郡,置宕渠县(隶巴郡),后以巴王为蛮夷君长统帅各部族,借以削弱巴郡残余势力,使川东地区的巴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得以留存和延续。至汉初,该地区在某些方面仍然保留着巴文化面貌,甚至在西汉中期以后汉文化面貌已经确立的大背景下,仍然表现了巴、楚、秦、蜀的多元文化特点,有的还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面貌,有别于中原地区的葬丧习俗。除了发现了“宕渠”文字瓦当以外,还发掘了津关遗址,并在津关遗址中出土了数百枚竹木简牍,有文字的木牍上百枚,且内容丰富,这也使城坝遗址在2018年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被评为“田野考古一等奖”。

1.2 城坝遗址历次考古发掘及重要遗迹遗物

1.2.1 历次考古发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物部门通过文物征集、田野调查、文物普查等方式,城坝遗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战国、秦汉文物,包括一些具有典型巴蜀文化特征的青铜器,如虎纽于、青铜钲、青铜罍、青铜佛缶、编钟、剑、戈、钺等。在此期间,为了支持农业生产和基础建设,文物部门还抢救了一批汉代砖室墓、西汉木棺墓和巴蜀文化坑墓。

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开展第二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此处有大面积遗址。但直到1992年,重庆市博物馆才对该遗址进行试掘,发掘面积小,出土器物也少,不能更好地说明问题。

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二普”的资料和先前试掘的情况,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主动发掘。这也是文物部门对城坝遗址的首次正式发掘,此次发现了大量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的遗存,同时还对郭家台城址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上次调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决定对郭家台进一步发掘。③

2013年,通过对郭家台城址东城墙进行解剖,加之分析城墙构造与土质,发现东城墙经过两次夯筑的迹象。④

为了进一步探索川东地区的巴文化,了解巴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过程,以及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管理,2014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渠县历史博物馆连续5年对城坝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清理出包括墓葬、水井、灰坑、城墙、城门、房址、沟、窑址等在内的各类遗迹445处,出土了包括铜钲、铜壶、铜于、铜印章、陶罐、瓦当、简牍、式盘在内的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遗物千余件。⑤

201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坝遗址进行第6次考古发掘,在遗址的西北部首次发现了4座东周墓葬,其中3座保存完好,1座只保存了1件陶罐。墓葬是一个狭长的土坑墓。大型墓葬的葬具是船棺,墓主人为屈肢葬或二次葬。在3座保存较好的墓葬中有1座墓葬規模较大,墓室底部一侧设有器物坑,内放置青铜器11件。该墓出土器物较多,包括铜器、陶器、玉器等70余件/套,其中铜器主要有浴缶、缶、于、编钟、钲、鈲、匜、剑、鍪、釜、釜甑、印章、龟等,陶器主要为罐、豆,玉石器则有龙纹玉佩、玛瑙环、蜻蜓眼琉璃珠、料珠等。⑥

1.2.2 重要遗存

①西城门。西城门位于郭家台城址的西南部,东西向,垂直开在城墙上。经过清理发掘,发现西城门为三次修筑。早期城门与早期城墙同时期,仅存门槛石;中期城门现在能看到的是石地栿、木地栿和排叉柱孔;晚期城门叠加在中期城门之上,清理时发现两侧墙砖倒塌堆积在城门的上部。

②津关。津关遗址位于城坝遗址邻近渠江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从出土文物来看,津关应为西汉到魏晋时期的一处水陆关口遗址。

1.2.3 重要文物

①虎纽于。于于2019年M45中出土,纽为一只昂首前倾的猛虎,虎身铸刻有虎斑纹。同时出土了铜钲、铜编钟、铜缶、铜方壶等70多件器物。于作为乐器一般与铜鼓、铜钟、铜钲一起出现,用于战前鼓舞士气。虎纽表现巴人崇虎的信念。

②“宕渠”文字瓦当。“宕渠”瓦当出土于郭家台城址内,阳文隶书竖排“宕渠”二字。“宕渠”瓦当的出现,证明了城坝遗址应为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宕渠,宕渠城是秦灭巴蜀之后的賨人的核心。瓦当文字中很少出现县名,瓦当的装饰特征进一步表明,它一方面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保留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③竹木简牍。遗址共出土竹木简牍200余件,主要发现于郭家台城址内的水井、窖穴以及城外的津关。主要有简、牍、楬等,其内容有书信、爰书、户籍、薄书、识字课本、九九乘法表、习字简等。城坝遗址竹木简牍的出现,是继青川秦墓木牍和老官山汉墓简牍之后四川地区又一处重要考古发现,不仅如此,这批简牍还提供了新的简牍形制和书写方式,为简牍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简牍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3 城坝遗址的重要价值

城坝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川东地区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为丰富的晚期巴文化中心遗址之一,是嘉陵江流域晚期巴文化的核心区域,为嘉陵江流域古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和川东古文化的分区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1.3.1 历史价值

经过发掘,发现了从战国中晚期到六朝时期的遗址,通过对遗址、遗址环境、出土文物的研究,反映了当时当地生产、生活的情状,对研究我国古代巴地文化形态和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宕渠”文字陶瓦当明确了该城址的性质,印证了秦汉时期宕渠县所在地。而出土的大量简牍,作为两千多年前地方机构遗留下来的文字材料,“宕渠”文字陶瓦当对于了解汉代城坝遗址的性质、县乡行政机关的运作以及当地的社会历史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些简牍和瓦当的发现证明,秦汉时期建立了郡县来有效地管理西南地区,为探讨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城坝遗址反映了战国晚期至两晋时期川东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序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地域文化的复杂性,为进一步探讨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及其地方行政体制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3.2 科学价值

从夯筑技术来看郭家台城墙,其采用了较为成熟的板筑技术,与四川地区秦汉时期以来城墙的堆筑技术截然不同。城坝遗址出土众多青铜兵器,表明巴人熟练掌握了青铜合金成分比例,其中青铜剑上的虎斑纹工艺,在同时期其他文化中未曾见过。

1.3.3 艺术价值

城坝遗址出土的青铜兵器是典型的巴文化器物,兵器上常见的所谓的“巴蜀符号”,表现了战国中晚期到汉代巴族先民们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同时也是研究中国美术史和区域美术史的重要素材。

1.4 城坝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大型考古遗址公园是利用大遺址及其周边范围进行规划设计,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对大遗址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在公园的范围内进行展示。这项文物工程是以保护和展示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为基础的,目的是让前来参观的游客置身于此、身临其境,崇古惜今、继往开来,在重温历史、增长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进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下去。

2006年,城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类型为古遗址,自此,城坝遗址的保护工作正式纳入规划编制中。直至2018年,由渠县文物部门组织编制完成《城坝遗址保护规划(2018-2025)》,对城坝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城坝遗址保护利用进入了新阶段。2020年,为保护城坝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兼顾文物保护事业和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增长,切实发挥城坝遗址在渠县乃至全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实现文物保护、生态修复、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的相互协调,渠县人民政府开始筹建城坝遗址公园。利用城坝遗址现有的资源,通过民居改造等手段,将城坝遗址博物馆融入公园自然环境中来,集遗址文物本体、环境保护、考古科研、展示利用、文化教育等多元一体,进而带动城镇公共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发展的考古遗址公园范例与全国巴文化研究、宣传与展示利用核心。

2 当前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调查不足,基础工作尚待夯实

城坝遗址发掘面积相对较少,虽然发现遗址很多,但发掘力度不够,从占地550万平方米的总面积来看,发掘累计不到100万平方米,并且发现的遗址相对于古蜀国三星堆、金沙的级别较低,需要更多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来支撑遗址公园建设。

2.2 遗址保护不利,早期破坏程度较大

城坝遗址现居住居民密度较大,民居建筑的占压和村民活动对城坝遗址地下遗存存在一定的影响。再加上遗址靠近渠江沿岸,每年河流冲蚀、地表径流冲蚀等因素,对城坝遗址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目前,渠江对台地边缘的冲蚀已导致河岸出现多处裂缝、崩塌,使处在渠江沿岸的遗址遭到破坏,危害津关等沿河遗址安全。

2.3 力量整合不足,缺乏系统文化研究

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发表了一些简报和研究论文,但往往是考古成果或地方文化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够完整,尤其是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发展研究方面。如考古发掘单位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而制定规划的是渠县县委、县政府,理论与实践两张皮,造成规划方案缺乏实物支撑。

2.4 管理力量薄弱,体制机制亟须改进

目前,城坝遗址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暂由渠县历史博物馆代为管理,具体由当地村委会组织人员管理,缺乏正规专业的管理机制建制,这也使遗址得不到更好的保护。

2.5 展示利用欠缺,整体影响相对较弱

达州除了城坝遗址以外,还有12处巴文化遗址遗迹,其中罗家坝遗址的知名度远远大于城坝遗址。宣汉县在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建设罗家坝服务区,高速指示牌标注“罗家坝遗址”,并单独划拨经费,运用国家级平台《考古发现》《考古进行时》等大型文化类节目宣传罗家坝遗址,并早在2017年11月为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奠基,计划于2022年正式开馆。而城坝遗址直至现在,仅有初步规划方案,缺乏打造宣传,与地方经济文化融合度不高,这也导致了城坝遗址的文化内涵展示不足,宣传利用程度不高,影响力偏弱。

3 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发展策略

城坝遗址自1992年试掘至今,已经持续发掘20年,而城坝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仍未见明显成效,这也说明城坝遗址的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还任重道远。结合当前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及现状,提出几点发展思路。

3.1 夯实基础,积极争取

继续夯实城坝遗址保护利用基础工作,争取各级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加快推进城坝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规划工作。同时加快城坝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为以后的城坝遗址博物馆提供充足的文物资源。

3.2 区域发展,联合协作

加强与周边大型古遗址和公园的联系与合作,深入探索考古和遗址公园保护发展联盟工作机制,适时成立四川省考古遗址和公园合作发展联盟,促进考古遗址公园与巴蜀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区域文化发展,进一步丰富巴蜀文化内涵。

3.3 提升展陈,加大宣传

协调省、市、县文物部门和博物馆单位,选择合适的场地,策划“城坝遗址出土精品文物展览”,重点保护和利用城坝遗址展览宣传成果。同时,对相关文物保护、管理、展示、使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出版论文集。

3.4 文旅融合,打造品牌

以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整合巴文化遗产、巴文化主题博物馆和博物馆收藏的文化遗产,多点展示,形成点线状表面,促进主题旅游线路的形成,积极打造巴文化的独特品牌,进一步增强巴文化的影响力。

4 对城坝考古遗址公园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

4.1 与当地文化传承相结合

达州是巴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巴文化资源,然而到底什么是巴文化?哪些文化是巴文化?我们现在还能不能直观地看到巴文化?这一连串的问题除了通过现有的历史古籍来解答以外,就要从达州的巴文化遗址来阐释了。

巴文化研究之初是与蜀文化并称的,随着三峡库区抢救性发掘,出现了一批与蜀文化有着明显不同的器物,将巴蜀文化成功分成巴文化和蜀文化。而城坝遗址自1979年首次发现青铜器以来,陆陆续续的发掘采集中,发现了一批有别于蜀文化的器物。从2008年至今,城坝遗址发现了墓葬、房址、汉井、城墙、灰坑、窑址、道路等遗迹,同时还出现了一批东周到汉代的墓葬。上述发现的种种,都清晰地告诉我们,先秦时期,城坝遗址的这片土地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这些遗迹,特别是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器物,又一次地告诉我们,此地属巴而非蜀。第一块“宕渠”文字瓦当的出现,证明了该城为宕渠城。2018年发掘一处房址时发现的竹木牍简,这些木牍上记载了当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⑦大量的简牍和瓦当的发现证明,秦汉时期为了有效地管理西南地区,建立了郡县制度,为探讨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城坝遗址展示了川东巴文化的特点、发展顺序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地域文化的复杂性,也为进一步探讨西南秦汉帝国的经营管理和地方行政体制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⑧城坝遗址见证了巴人从兴盛到衰败,再到与中原文化融合。虽然巴人已消失,但是通过城坝遗址展现出的巴文化仍在传承。宕渠城的“城市”文化,全都融入城坝遗址公园中来,城坝遗址博物馆将收藏和陈列记录巴文化的发展历程,观众可通过馆藏文物和遗址公园复原的场景触摸到賨城的发展脉络,了解巴人的历史文化传统,见证巴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2 与公众生活相结合

博物馆具有社会性,单霁翔先生在《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一文中曾提到,博物馆关注全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分出身、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突出最广泛的社会特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地方教育,使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使公众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行动⑨。而巴人的精神一直被归纳为“忠勇信义”四个字,城坝遗址博物馆主要就是传承巴文化,弘扬巴人精神。城坝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将使人们对巴人的认识,从古代文献转到现实中来,为普通观众搭建一座与历史文化直接交流的桥梁,从书面冷冰冰的文字、高深的叙述、古老的书籍中走出来,让巴文化变得有亲和力且具体化。

博物馆公众教育职能是博物馆社会职能的核心职能,从而体现出博物馆的文化责任。遗址博物馆的责任显得更加重要了,而城坝遗址博物馆除了拥有博物馆的身份以外,它还是一个考古遗址公园、旅游景区等,所以城坝遗址博物馆的建设,除了博物馆自身的要求以外,还需要结合社会公众对考古遗址公园和旅游景点景区的需求。随着全国遗址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良渚遗址申遗成功,公众对遗址公园的要求越来越高了。21世纪以来,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往往注重新鲜事物,而淡忘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年轻人沉迷于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已然不适应淡淡的田园生活了。城坝遗址公园除了展示城坝遗址出土文物以外,还可以让观众们亲身体验到古代巴人的生活生产,让观众体验优秀的中华文化,感受优秀中华文化的魅力。

4.3 与精神文明相结合

文化是一个城市演变发展的主体,反映着这个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城坝遗址中所蕴含的巴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坝遗址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文化机构,将在今后不断传承、弘扬巴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忠勇信义”这一巴人精神。达州作为巴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而渠县城坝遗址则是巴文化发生、发展、传承的所在地,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更加强烈。建造一处展示巴文化的场所,能够展示当地巴文化的特点、内容以及现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城坝遗址博物馆的建设除了拥有陈列展示、收藏研究巴文化的功能以外,还成为一个巴文化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巴文化资源,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加人民的民族凝聚力,从而推动巴文化不断向前、有序传承发展,实现普及巴文化的功能。

5 对城坝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一点思考

通过查阅《城坝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笔者对其规划设计有几点认识。文物与建筑物保护展示的结合为建筑物增添了文化气氛和文化品位,但保护工作受到建筑规模、布局和体积的限制,需要做出一些让步和妥协;在遗址现场建造博物馆,可以让观众欣赏到遗址原有的环境和布局,但需要专门的人员和设备,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露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更大,遺迹公园的建设可以让游客在享受休闲娱乐的同时,享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这种保护措施只能针对大规模的遗址,需要具有很成熟的条件才能够进行建设。根据城坝遗址的地理环境特点、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当地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措施。虽然保护手段多种多样,但保护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对遗址的合理保护、真实展示以及有效利用。对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模和建设而言,地方政府不应求大、求快,而要肩负起保护文物、传承历史的重任,真正抓好保护和展示遗址的核心价值,注重遗址本体及其周边景观环境的协调,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理念、开放的态度去推动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不断促进地方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单霁翔先生在《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中曾提到,考古遗址公园是许多国家经实践检验证明切实有效,并已日趋成熟的一种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⑩。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过程,是展示川东巴文化遗产价值的过程,也是突出巴文化特色、整合巴文化资源的过程;是实现城坝遗址整体保护的过程,也是创新保护展示理念、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的过程;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改善民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过程。做好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注释

①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2009-12-17.

②国家文物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Z].2018-09-26.

③刘化石.四川渠县城坝遗址2005年发掘简报[J].四川文物,2006(4):5-27,97-100.

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渠县博物馆.城坝遗址出土文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⑤⑥⑦⑧郑禄红,陈卫东,周科华.四川省渠县城坝遗址[J].考古,2019(7):60-76,2.

⑨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9-16.

⑩单霁翔.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1):2-12.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
画与理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利用函数最值巧证数列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