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研究

2022-04-20 14:55董竹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中学环境

摘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必需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成为普遍性、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对此,在针对青少年所展开的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贯彻环境教育思想,积极探讨环境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环境教育的有效进行,推动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落实,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育;地理;环境教育

引言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治理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之一。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中学地理课堂上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推动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环保认知和环保技能,实现环境教育对学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场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学地理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教学科目,其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与环境保护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环保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工作,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要求。

另一方面,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主力军,提高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是推动环境保护长效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科学的、有效的、长期的环境保护观念和技能,促进环境保护进程的稳步提升。

2中学地理教育中有效进行环境教育的具体途径

2.1创新课堂结构

一方面,教师要在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合理展开环境教学。中学地理教材涉猎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很多知识都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思想的渗透教育和观念探讨。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地理教材,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分类设计,针对与环保问题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教师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另一方面,部分地理知识与环境保护联系较为隐蔽,需要教师寻求并发现其内部关联,深入挖掘环保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围绕着我国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谈一谈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或者在学习人口、沙漠以及矿产等部分地理知识时,引导学生围绕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与生态人口的关系,从而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2理论结合实践

首先,教师要将环境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围绕着环境问题的更迭与变化,教师要及时根据生活实际找准教育教学的切入角度,将相关的环境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相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应的措施,推动中学阶段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次,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实际的环境保护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为了帮助学生从理论认识到实际操作的有效转变,教师可以利用每年的“植树节”、“劳动节”以及“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带领学生查阅和整理相关資料,走上街头或者录制视频来进行环境知识的宣讲和科普。让学生在进行资料查阅的过程中主动了解相关环保知识,同时利用多种宣传方式进行环保知识的传播,进而推动了环境教育的有效进行。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环保小组。一方面,在校园内部积极进行环保知识的宣讲和介绍,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意识;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参与到实际的环保活动中,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形成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将环保教育贯彻到实际生活中。

2.3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在教学导入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的环境问题的场景资料和影音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现实困境,初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实际的探讨。

例如,围绕着“全球变暖”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任务小组。通过教材上的内容和所了解的知识,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来阐明“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导致的影响以及治理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知识点的明确和梳理。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环境保护的有效了解和学习。

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开展相应的校本课程,从学校所处地区的实际环境入手,让学生在学习环保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可以积极邀请当地的环保人员围绕本地的实际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展开相应讲座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家乡实际情况的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实际的环境治理中。

最后,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保障环境教学的有效进行。例如,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现实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思考。围绕着“黄河水域的环境治理”以及“中国植被覆盖率”的发展变化,来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通过真实的案例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的有效落实。

结语

根据中学地理教学的教材内容,依托于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有效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环保态度以及环保技能,是保障环境保护事业长期有效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创新课堂结构、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教育知识的学习,保障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晓琴.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策略研究[J].青海教育,2019,(4):49-50.

[2]崔佳佳.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才智,2017,(17):49.

[3]林碧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J].才智,2017,(12):27.

作者简介:董竹(1980.12-),女,纳西族,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中学环境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环境清洁工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漫观环境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诸暨市学勉中学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