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困”与“教困”

2022-04-20 05:19尹然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教育

尹然

摘要: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的特点,决定其还不具备完善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在学校或家庭中,常常有所谓表现“叛逆”的“德困生”。他们的出现不仅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与教师的德育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的德育教育陷入困境,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模式陈旧僵化,缺失情感的渗透使其成效不佳。因此,小学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倾注积极的情感,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疑释惑,以情动人,以心换心,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德育教学活动,使德育教学活动富有活力。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教育;教师与学生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评价标准与品德的教育活动。学校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在育德者的引导下,在道德认识、情感和言行上得到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儿童为主体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地域之间的差异也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城镇,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中儿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现象日趋严重。而在农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尤其以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众多的特点来看,很多家庭都存在着留守儿童的现象。长期缺失情感关爱和德育引导,使得他们自卑、敏感、封闭,与父母的情感联系不够,对于父母的角色不认同,即产生所谓的“叛逆”情绪。问题处理的不好,极有可能由“德困问题”发展为“学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重新调整教育方向,狠抓学生特别是儿童的德育问题。同时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情感引导教育,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形成交互沟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关注、认同和尊重。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成绩为先,导致教师对于潜藏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

学生考试成绩的数据化,使得学习方面的问题往往显而易见,社会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由来已久,这就使得教师的工作重心不自觉地向学习成绩偏移,学生潜藏的心理问题和德育问题就得不到相应的重视。长此以往,小问题的积累,就会发展成为大矛盾,班级里所谓的“德困生”也就出现了。

(二)情感消退,热情不够,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作为德育教学的一线人员,其自身的人品德行對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刚进入职场教学或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有着极度的热情和耐心。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求。随着工作热情的消退,面对着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或是责任心的倒退,甚至有时候忽视学生、冷漠学生,只为完成任务。流于形式的德育工作,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反而会让学生反感。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学生的厌烦者和唾弃者。因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做到从心出发,用心交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三、剖析教师的积极情感对小学德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引导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萌芽的初期,价值判断标准的缺失,会让小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依照自己的喜恶进行选择。不可避免地就会与社会、家庭或是学校产生矛盾。而教师在其中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注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情感倾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品德动向,从品德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在判断标准、价值方向和正确观念方面给予阐释,促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等,最终小学生的自身品德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对于学校德育发展的引领作用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一般都是通过思想品德守则和规范来推动实施的。守则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言行起到了约束和纠正的作用。但是这种约束和纠正只是浅层性的教育,未能够使小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切实自觉自愿地按照正确的标准去完善自我。这种德育教育具有时效性,小学生的问题行为依旧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的目的并没有实现。因此,教师需要以生为本,以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在德育教学活动中以正面的情绪、正能量的评价和推心置腹的沟通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品德塑造和价值观引领,最终使小学生的德育教化得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四、教师倾注积极情感,以情动人,为德育工作注入生命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小学生与教师形成了每日相伴的亲密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绊着小学生的心灵。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职业道德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德育教学活动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调整主观情绪、严守职业操行,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度和情感需求出发,循序渐进地、春风化雨般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现象分析、德育观念教育和德育言行纠正,以便于使小学生感受到关怀、尊重和认可,从而使小学生放下师生隔阂包袱,以积极的心态去向教师沟通,并愿意听从教师意见和建议,从各个方面来纠正自己的不良德育言行,以正确的标准和观念去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素养,同时也就实现了小学德育教化的目的。

五、结语

毋庸置疑,“德困生”的出现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但是,现今学校环境中,教师对于德育的疲于应付和工作中积极情感的缺失,不也正是德育工作成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吗?作为教师,是否也陷入了“教困”的境地中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其实,积极的情感也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施教方式和成效如何,直接决定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育成果如何。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改变自己的德育观念,避免自己成为“教困”的老师,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去,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共鸣,从而使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和平. 浅谈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 中华少年,2016,12,(36).

[2] 王瑛. 关于如何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 中华少年,2016,12,(36).738EC1B9-D60A-4886-9ED5-57D689AB3734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情感教育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