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

2022-04-20 23:32刘丽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新工科实践教学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为提高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树立“工程化”教育观,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关键词:新工科;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

一、概述

为实现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我国急需一大批新兴工程技术型人才。自动化专业作为新工科专业之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而实践教学是自动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平台,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1]。

本项目以沧州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为对象,构建合理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平台,以提高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工程知识融合、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使自动化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需要。

二、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但工程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比重不高,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基地数量少,缺乏在基地上的实践教学规范。

(3)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多数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无法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失,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2]。

自动化专业目前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重新构建全面、科学、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平台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

按照“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面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

(1)构建分层次模块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需要,分层次、模块化重构自动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不同,将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课内实验、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习;第二层次:第二课堂的工程训练、学科竞赛;第三层次:校企融合培养[3]。

(2)构建以第一课堂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第二课堂的工程训练、专业竞赛和产学融合培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工程技术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和掌握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由第一课堂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第二课堂的工程训练、专业竞赛和产学融合培养构成。

1)实物型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

以实物型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实验、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控制技术综合实习、单片机课程设计、自动检测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等,通过系统的实验、实习、设计等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设备操作能力及整体的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

2)项目化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构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活动新模式,第二课堂的工程训练内容分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创新训练三个层次。通过三个层面的工程能力训练,使学生更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工程意识和工程创新能力。

3)实战型的产学融合培育

与地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大一大二主要安排学生在企业开展认识实习、生产调查等活动,了解工程项目案例,提高“工程”感性认识;在第三学年教学中引入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将专业课与企业具体工程项目相结合;第四学年,邀请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生产和技术指导,选派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研发、生产项目实岗锻炼,其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选题、项目的调研、分析、设计和论文撰写工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构建融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教学研发平台

依托自动化专业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推进校内实验平台资料共享,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同共建新型实践基地,并推动联合实践平台建设。与地方企业共建了鲲鹏自动化研究所、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工業机器人实验室,并与多家企业共建了校外实习基地。

(4)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工程师加入到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开展了工程项目实践培训和相关的进修学习;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分批选派教师到地方高新技术企业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掌握最新生产一线的自动化技术,在解决企业相关技术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题通过分析工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了分层次模块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对课程体系及实践体系进行了重构,构建了融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教学研发平台,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自动化专业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 李明, 王军,等. “新工科”培养模式下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037(001):163-166.

[2]梁军, 侯迪波, 张光新.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重构[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 000(009):15-21.

[3]蔡林沁, 杨万秀, 郭鹏,等. 自动化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 No.470(20):105-106+109.

课题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项目编号:JY2021189。

作者简介:刘丽贞(1988.04—),女,汉族,河北省沧县,讲师,研究生,自动化技术与集成系统设计

猜你喜欢
自动化专业新工科实践教学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