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先秦诸子散文“读写配合”教学研究

2022-04-20 23:32郑吉慧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郑吉慧

摘要: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的占比增加明显,这说明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及哲学思维的培养,而这一初衷恰巧与新时代背景下“读写配合”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阐述“读写配合”理念的内涵与要求以及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诸子散文的价值与特点,指出高中诸子散文进行“读写配合”教学的可行性与意义并尝试着进行教学策略探究,从而为高中先秦诸子散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读写配合;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诸子散文;教学策略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读写配合”理念

“读写配合”,又叫“读写结合”,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传统的教学策略,也是常用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读写配合”理念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

(一)“读写配合”理念的内涵

传统的“读写配合”教学注重“读”与“写”的外在表现,即学罢一篇课文后,对其中的词句进行摘抄,并在写作中照搬所摘抄的词句或对文章的写法进行仿写。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也割裂了“读”与“写”的内在联系,达不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根本目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读写配合”教学强调以深度阅读教学为基础,注重“读写一体”的内在联系,将“读”与“写”的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引领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获得对语言的感性认知,并经过学生的自我思考转化为理性的写作技巧,以便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一方面又使学生通过写作检验自己的阅读学习情况、增强自己的阅读广度与深度,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提升[1]。

(二)“读写配合”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语文并不只是阅读理解,写作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正确的语文教学方式应是以阅读为基础,让阅读与写作配合起来,这样才能很大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读写配合”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读写配合”的理念在新课标、教材与语文课堂中皆可略见一斑。

1.在新课标中的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其在必修课模块的划分中,将课程分作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目标,组成“语文一”至“语文五”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均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3]P2-3,可见《新课标》明确地把阅读与写作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此外,较之以往的版本(2003年版),《新课标》将阅读和写作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阐释得更加明晰。如,学习任务群五——“文学阅读与写作”指出:“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的经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写作的一般规律。”[3]P18如学习任务群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指出:“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3]P20......《新课标》中的这些要求说明了“读写配合”在新时代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应顺应《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语文“读写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以达到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读写目标。

2.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编排也体现出了“读写配合”的理念(此处的必修教材包括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该教材在每个单元课文阅读学习之后的单元学习(研习)任务中,都会设置一个与本单元阅读主题相关的习作任务,一方面通过不同的写作反馈,旨在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与阅读感悟,使学生在写作、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深化阅读体验;一方面旨在结合阅读所学技巧与经验促进写作,使学生通过深度阅读体会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总结写作规律,从而更好地完善写作。如在选择性必修上册二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中,便要求学生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选一个经典句子,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并自定角度与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任务的最后,教材编者也为学生从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总结出了类同“先秦诸子散文”文体的文章之写作规律,即注重审题与立意。由此便可看出,“读写配合”理念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日益受到重视。此外,在每篇文章之后的学习提示中,编者均有意突出“读”与“写”的关系,注重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如在必修下册第九课《说木叶》末尾的学习提示中,编者说道:“学习本文,不仅要把握基本观点,......还应当学习这篇研究文学现象的论文如何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加以解决。”[4]P66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先秦诸子散文

经笔者梳理发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先秦诸子散文篇目较之人教版必修教材有所增加:人教版必修教材中仅有3篇,统编版必修教材中则增至11篇,增幅较大,说明在新时代思想的影响下,教材编写者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理性哲思的培养愈发重视,隐含了一定的编者意图。

(一)分布梳理

由上述表1、表2可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增选了诸如孟子、庄子、礼记、老子、墨子等多家經典必读篇目,较之人教版必修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动,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有了全新的要求。

(二)编选目的与教学价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对先秦诸子散文篇目的选择与分布编排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与价值。高一必修上册六单元选录了荀子的《劝学》,此篇就内容和意义来说相对简单,放在此单元与韩愈的《师说》、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等文章并列主要是为了突出“学习之道”的单元核心,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5]。高一必修下册一单元选录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这些文章在内容理解上有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思考和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并“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4]P1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二单元选录了儒家、道家、墨家的一些经典论说,这几篇文章意蕴深远,思想多元,分别体现出各自所代表学派的思想风格,编者将其纳入同一单元旨在通过展现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解放盛况,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底蕴深厚,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领悟先秦诸子的人生哲思并“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方法及妙处”[6]。

三、“读写配合”理念运用到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先秦诸子散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配合”策略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其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意义深远,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高中先秦诸子散文“读写配合”教学的可行性

1.现实依据

(1)教学发展趋势

笔者在借鉴《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整合教学”理念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后不难发现,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赋予了读写教学更高层次的历史新使命,读写互渗的趋向愈发鲜明。“语文读写教学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重要路径,承载着崇高的责任和使命”[7],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者都应具有的意识,语文教师应在践行新时期“读写配合”理念的过程中真正将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工作落到实处。从前文表2可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的篇目大大增加,这说明其在承担新时期读写教学任务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编者和教育学界的重视与肯定,为“读写配合”教学策略的探究提供了丰富的可用资源。

(2)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表明,对其的教学应将“读”与“写”进行配合与交融。首先,在思想内容上,先秦诸子散文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它们所讲的大都是人生的基本道理,甚至对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如孔子之文提倡“仁义礼智信”、墨子之文主张“兼爱、尚贤”、老子和庄子之文主张“顺应自然”和“逍遥无所依”等,这些思想内容有的强调爱国、爱人,体现了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的强调自身修为,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但无论如何,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阅读,而教师适当的话题作文训练便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解读与领悟。其次,在语言文风上,先秦诸子散文各具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纡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譬喻丰富等,面对这些或瑰丽或含蓄或奇幻的文章,教师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只要求学生能体会这些文章各具特色的风格,还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感受先秦诸子在行文时对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借助仿写、扩写去学习前辈先贤们的书面表达技巧,并运用于习作之中。最后,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仅有观点的语录体,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其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過程与特点。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写作教学的重点,而先秦诸子散文中巧妙的说理技巧与严密的论证逻辑正是教师进行议论文教学的优质资源,应得到重视与关注。

2.理论依据

孙绍振教授认为,“解读的终极指向在于运用,其成效最终体现于实际的写作实践中。”[8]因此,他在其专著《文学创作论》中强调:“要在读写上实现解读学和创作论的有效接轨,从写作角度着眼,将文本还原至作家创作的实践过程,在过程与结果的两相映照中,深入文本的内在深层结构,洞悉文本的写作内核。”,“在分析作者的写作成因中,窥其写法的秘妙,从而将读写进行紧密关联,在阅读中进一步学写作,真正将读写落到实处”[9],做到“以写解读,读以致写”。此外,叶圣陶认为:“现代文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10]根据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可推导,先秦诸子散文的“读写配合”教学也符合现代文“读写教学”的这一心理过程,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知,孙绍振读写观(即孙绍振文本解读理论和作文观)、阅读写作理论和迁移理论均证明在高中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中实施“读写配合”理念是可行的,所以无论是在文学、教育学还是心理学方面,“读写配合”策略在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中实施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高中先秦诸子散文“读写配合”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先秦诸子散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配合”理念,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优秀名家经典的深度阅读,而且能一定程度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1.“以写解读”:话题写作的训练促进文本的深度阅读

带有相关话题的习作任务促使学生在写作中反复阅读并思考相关文章,学生作文中一些有深度的想法和观点往往能体现出他们对原文的深度解读,这便是孙绍振教授所说的“从创作中来,到解读中去”的“以写解读”观点。如基于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句的理解,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围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核心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等习作任务,便使学生为了获得写作灵感而不得不折回原文去反复阅读并揣摩语句的思想内容,以此达到“以写促读”、巩固阅读成果的目的。

2.“读以致写”:思辨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写作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收录的诸子散文篇目皆是先秦时期优秀的说理性文章,先秦诸子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见解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与主张尽数凝练于著作当中,可谓是先他们的思想结晶。其客观全面的论证、缜密清晰的逻辑结构、丰富多元的论证方法,是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良好的客观条件,也是训练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经典范例。此时,教师“读写配合”的阅读教学便可使学生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将文章中巧妙的说理技巧与逻辑严密的论证方式运用于自己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以达到“以读促写,读以致写”的教学效果。

3.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积累经典写作素材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6]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其蕴含着久远且深邃的华夏文化意蕴,蕴含着古代先贤刻进骨髓的的仪礼修养,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过程,便是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的过程,先秦诸子散文也因此而被奉为经典。因此,对这些经典的学习不仅重在理解,也重在积累,它们皆是写作时不可多得的经典素材。

四、统编版高中先秦诸子散文“读写配合”的教学策略

高中先秦诸子散文的“读写配合”教学重在“读”与“写”的衔接与联系,这是许多教师在实施“读写配合”策略时容易忽略的问题,这往往导致“读写结合”走向“重读轻写”或“读写分离”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巩固三个方面以及用与时俱进的视角分别进行高中先秦诸子散文“读写配合”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课前: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的衔接准备

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做好对先秦诸子散文进行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衔接的准备工作,针对学生的学情与兴趣,合理地设计教学,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读”与“写”的充分配合与联系。

1.基于文本与教学解读,挖掘写作教学的“立意”

教师要进行教学,首先得对文本进行透彻的解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相关的文本解读理论,提前对相关文本进行反复阅读与深入剖析,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对先秦诸子的理论主张、思想风格与人生价值追求进行深刻理解,在专业学术研究方面做好充足准备。其次便是在对课标、教学大纲、教材准确解读的基础上,抓住教学侧重点,挖掘写作立意。课标、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指出了选取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意图与教学重点,教师的教学设计便要基于这三个标准来进行。只有明晰了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写作教学的“立意”也就应运而生了。比如《劝学》的编排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学习之道”,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主要围绕《劝学》的“学习之道”来带领学生进行解读,并挖掘出“学会学习”的写作立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针对学生学情反馈,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设计除了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教材的解读外,还应重视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新时代的“读写配合”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对教师、学生的要求均提升了层次。因此,教师在设计先秦诸子散文“读写配合”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程度,“读写配合”并不等于“读写均衡”,教师可适当调整一堂课中“读”与“写”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以读带写,写以解读

课堂的实施过程是一堂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读写配合”策略实施的关键一环。语文教师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先秦诸子散文进行素读后再深入地研究品味,从而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感受诸子散文的文化意蕴、人生哲思、说理技巧与论证方式,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与生活体会,进行相关的写作小练笔(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30分钟内可完成)。如在学习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时,教师在带领学生疏通文意与精读文章之后,可针对孟子在文中提出的“人都有‘四端’”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并论证这一观点是否合理,并仿照文章的说理技巧与论证方式在课上完成300字左右的小議论文。然而,练笔的完成并不代表对课文学习的完成,写作的成果最终也要回到对文本的解读上来。因此,在展示完学生的写作成果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与总结,升华主题,使学生在进一步解读文本时拓宽思路,促进深度阅读。

(三)课后:积累素材,读以致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编录的先秦诸子散文都是文质兼美、发人深省的经典之作,其中所提出的著名论断如《劝学》中的“跬步千里”“锲而不舍”的“学习之道”;《庖丁解牛》中“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做事之法”;《大学之道》中“修身为本”与“三纲”“八目”的“人生之道”等,这些观点均是历经几千年的时间考验仍屹立不倒的至理名言,教师在课后应要求学生加以归纳积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此外,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十分巧妙,如孟子善用譬喻、对比进行说理,行文逻辑严密,善于因势利导、由小而大、由近及远地层递推论;荀子反对华辞巧说,文章论题鲜明、中心突出,善于运用类比和引证方式进行说理;墨子文章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这些论证方法各具特色且巧妙严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来进行归纳和积累,并要求学生在写作训练时有所体现,从而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四)与时俱进,在读写配合教学中体现德育与美育

“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的核心要求,先秦诸子散文便是响应新时代号召的优质范文,教师在进行“读写配合”教学过程中应对这一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立德”,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引导其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从经典中“学做人,学做事,学处世”,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树人”,使学生在训练中创造“美”,让其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先秦诸子散文“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内核,从而在写作中挥斥方遒、建立风骨。

结语

总之,高中先秦诸子散文的“读写配合”教学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还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达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与写作是互为一体的关系,教师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课前做好“读写衔接”的准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贯彻好“写以解读,读以致写”的理念,课后及时巩固阅读所学并积累写作素材,与时俱进,以最终达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英.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应为与可为[J].教学与管理,2021(31):46.

[2]朱莹蓓.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现当代散文阅读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

[7]黄雯.新课改背景下孙绍振读写观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

[8]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J].语文建设,2008,(3):4.

[9]孙绍振.文学创作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138.

[10]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125.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