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2022-04-20 05:05潘桂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标教材能力

潘桂华

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在改革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呼之而出,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化和落实,对于语文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特别是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经验固然有益,但如果一味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就会有自落窠臼作茧自缚之嫌。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研究语文课标,真正理解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理解课标中任务群的内容和要求,研究新教材的学习提示和单元研习任务,关注高考的变化。教师还要适应角色的变化,从“我要教什么?怎样教?”变为“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真正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积习,切实落实“学生为本”,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理解,个性化解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相反,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要有掌控课堂大局的预判和能力,对于课堂中学生发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收放自如,看似无序,实在有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机会”教室里学生们看似安静地思考,但此时此刻学生思维涌动,如同寂静的海平面下暗流涌动,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要像作者隐藏在作品之后一样,生动高效的课堂由学生去演绎去创造,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有一桶水。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自己已有的这一桶“旧水”,学生需要的这杯水就无法得到满足,这样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凿一泓“活水”,惟有疏浚泉源,这泓“活水”才能源源不断,滚滚而来。终身学习能力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就至关重要,课标中明确要求,语文任务群的设計,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也就杜绝了以往的课堂零散,教师碎碎念碎碎讲的老套模式,将传统的一篇一篇的讲解变为一束一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发生。这对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讲义设计能力和课堂评价设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唯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适应这种改变。我们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把这几篇课文放在一起的编写意图,阅读教材单元学习提示和相应的教参要求,明确这个单元属于课程中“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这个任务群“旨在大体上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在这一要求下,教师要对这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有个初步了解,就要有相关的前置的大量阅读,做到胸中有丘壑,在这基础上再去解读文本,确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根据班级学情设计讲义、规划学习课时,拓展课外阅读,搭建合适的学习路径,为学生铺垫语文能力。教师不仅自己多读书还有引导学生多读书,实现课标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教育是把火把点燃,而不是把容器灌满”教师要重视学生深度的、持续性学习的发生,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要通过自己的课堂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展示,多讨论,多提问,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擦出思想的火花,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放在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情境中,每一节课无论知识性的还是情感体验性的让学生在课堂的获得体验是饱满的热情的,并有所期待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期望里尽情发挥。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做到关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语文教师的课堂要沉稳,要有语文气息,要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的力量,教学要环环相扣不要着慌,体现循循善诱,要有水到渠成的豁然之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获得丰富的知识性和情感性体验,注重课堂中慢慢生成的东西。

猜你喜欢
课标教材能力
教材精读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