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研究

2022-04-20 05:05彭瑞娜张启超李鹏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彭瑞娜 张启超 李鹏飞

摘要: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基本关系的科学,而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和关键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价值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分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素养要求,并寻求最为实用的培养策略就成为了一项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

一、探寻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一)培养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该能力是指在对地理事物位置信息进行提取时,可以灵活应用不同尺度区域地图、不同要素图表等实现空间透视,从中得到相关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并最终解决相关地理问题。其养成与局部区域图的判读有关,比如给出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则要重点培养学生在大脑中定位大体位置、所处温度带与自然带、海陆位置关系的能力,以促进对区域相关地理信息的全面剖析[1]。具体则要先从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等全图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轮廓和形态特征、确定区域和特殊经纬线的实际位置关系,提取图表中体现的地理事物如河、山、海、湖、植被、地貌、土壤等基本要素及其特征,要组织学生反复进行看图识图说图判图的练习。

(二)培养地理要素特征分析能力

区域地理要素主要包含了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而促使某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典型人文地理特征形成的因素,基本都是当地某些具有优越性、突出性或独特性的环境要素,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才可以掌握其他的特点[2]。比如在对我国地形特征学习时,可以从地势角度着手,总结出中国地势整体西高东低,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或者从地形类型组成着手;再或者从地形空间组合方式着手,如构成中国地形骨架的山脉基本都是呈现出网格状的分布状态;同时也可以从特殊地形地貌着手,比如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景观为要以梁、塬、峁为主等。

(三)培养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把区域认知完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是在新课正式开展之前帮助学生梳理原本复杂的区域知识,使其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初步认知,明确基本的逻辑关系。二是深度强调区域要素特征及其关联性,比如先强化认知引起非洲大陆气候对称的特殊经纬线,然后再把南北回归线和赤道周围各地区的植被特征与气候特点进行联系。三是要对区域区位条件的优劣和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不断将相关区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地形、水文、气候、土壤、市场、政策、劳动力、科技等方面的理解,然后再联系实际情况对产业布局与发展等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

二、合理应用地理地图,提升识图用图能力

提升区域认知素养的关键则是具备良好的识图、用图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重视起对地理地图的合理应用。

(一)善用地图

一是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用图的习惯,随时根据地理问题解决的需要对地图进行查阅和解读;二是通过地理教学挂图进行读图方法指导,在潜移默化下使学生将地图内容融入于心;三是加强对绘图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手绘地图,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绘制,并应用简单的语言对该地的特征进行说明,从而在掌握区域轮廓的基础上,及时消化和理解地理知识[3]。

(二)解析图表

区域地理教学中,不仅有各类要素图、轮廓图,还有各类地理图表,如坐标图、统计图、结构图、原理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这些图表中往往包含大量重要地理信息。為此,实际教学时,还要注重对地理图表的解析,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地理规律推断,最终应用合理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另外,图和图之间的转换也十分重要,比如平面图与剖面图、平面图与立体图、局部图和整体图等。

三、强化区域认知迁移,促使实际问题解决

在充分理解区域认知内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区域空间观念和区域认知主要内容框架,学会应用地图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项地理事物的实际空间分布与结构、联系和差别等,并在知识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4]。

高中区域地理中绝大多数内容都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这就需要学生注重对区域知识的全面学习,并将其和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课后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发展变化,认识区域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比如分析家乡发展有哪些农业和工业类型,它们分布在什么样的地方,与当地哪些地理因素有关,它们的效益如何,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等,对区域发展进行评价和预测,培养运用区域发展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高中区域地理中,也有一些典型案例告诉我们,理解分析地理问题还需要要注意区域联系和区域间的差异比对。首先,很多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往往与其他区域的某些要素有关,如我国黄土高原是在风力的堆积作用下形成的,而黄土物质则是由风从西北内陆侵蚀搬运而来;其次,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与周围甚至更远的地区有关,区际联系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教学中也要把区域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全面的渗透,无论是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还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异同之处都是普遍存在的,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和特征的差异,认识理解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特点并能用之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同样是中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强化,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对地理产生正确认知,加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对此,教师则需要充分合理地应用多种方式展开地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实现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申思琪,董姝娜,郭弘扬.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0):67-70.

[2]林飞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地理微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2):63-65.

[3]刘晶,赵鹏.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区域地理教学设计——以“《聚焦也门》:区域地理综合分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2):36-39.

[4]郑晓东.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2):68-71.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