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析

2022-04-20 07:06崔利宾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基本问题课程思政分析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的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水平,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理清相关的基本概念,如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思政的特点、基本要素等,也必须找出当前课程思政实践存在的现实问题,如协同机制、教学设计、教师能力、评价体系等,继而才能科学认识课程思政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抓手。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本问题;分析

一、前言

课程思政是指学校施教者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最终传递给受教者,使之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尤其是专业课教学要与思政课程保持同向同行,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过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专业课教学更加富有精神内涵,更好地完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任务。

二、课程思政相关基础概念分析

2014年上海市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国高校就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将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在此过程中,课程思政的相关基础概念逐渐明晰。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分析

首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不同。思政课程的中心词是“课程”,课程思政的中心词则是“思政”,思政课程强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教学内容,而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其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相连。思政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课程,课程思政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践。“课程思政”是实现广义“思政课程”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二)课程思政的基本要素分析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设计者、实施者,其个人的思政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及相关教育资源是教育的载体。同时,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的主要途径,将课程思政的评价加入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可以较为直观地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三)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分析

课程思政在教学中体现为以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是一个系统的建设工程,可以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拓展课及各类实践活动中,是多门课程的协同配合。每门课程都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课程思政的合力,共同构建系统的大课程思政。

三、课程思政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当前,课程思政的实践还处在积极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缺乏协同机制

首先,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目前,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不同的教师独立备课较为常见。专业课教师主要讲授专业知识,只在某些知识点处延伸讲授国家相关大政方针、法律法规、行业要求、职业道德等内容,在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结合上存在形式主义和标签化。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分工十分明确。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独立发挥教育作用,缺乏知识结构的融合。其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课程思政的引导和协调,各专业的教研部门在课程思政设计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对专业课教学中涉及的思政元素的内容、方式及节点缺乏设计,造成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二)缺乏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融入的内容与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不同,但并不孤立于专业知识之外。课程思政应以专业课知识结构为基础,在各个知识点上挖掘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但目前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缺乏教学设计。首先,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内容偏于与课程相关的政治理论的直接引入,还不能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深度结合。其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内容缺乏创新。推进课程思政要求教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步更新教学内容,针对典型问题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而这对高校广大专业课教师来讲还具有相当的挑战性。

(三)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不强

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认为专业过硬才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对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程教师和学管人员的职责,与自己的专业课教学无关,课程思政是专业教学工作的额外负担。教师育人意识的淡薄必然影响高校教育教学效果。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有塑造新时代有为青年的职业追求,更要具备将日常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专业能力,这对专业课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生评议、同行评议、系部评议、督导评议等,不同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进行打分。而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内容评议的分值比重设置不高,参照标准过于笼统,不利于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对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更是如此。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客观對待和评价课程思政,是当前大多数高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继伟.“课程思政”:含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

[2]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3]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

基金来源:本文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1年度科研项目《新时代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ANFZG21008

作者简介:崔利宾(1981.03—)男,河南滑县人,硕士,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猜你喜欢
基本问题课程思政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学习的完成
项目引领教学中基本问题的确定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