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史料之本,思实证之源

2022-04-20 16:26吴聪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

吴聪

摘要:“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教科书是学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作为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证据”,本文笔者以具体课例为引,浅析实证素养与教材史料的结合路径。

关键词:教材史料;北洋军阀统治;史料实证

高中历史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教师教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都有明显的针对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作为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证据”,笔者也在日常教学中以具体课堂入手,将这两者有机结合。

以纲要上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一课为例,课堂开始,我先引用热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视频片段,以陈独秀谈“近代中国的三道觉悟”演讲导入,让学生边观看变思考三个问题:陈独秀所说的三道觉悟分别指的是什么?最先进的思想是什么?这第三道觉悟是如何在中国实现的?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及时联系前两专题所学,并为本课内容做好思想铺垫。

接着从第三道觉悟即思想上的觉悟讲起,结合《中共党史》中关于《新青年》杂志的发展历程的材料描述,提出设问:《新青年》杂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选址经历了怎样的调整?作者队伍又有了怎样的变化?由此简单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开始时间、中心地、代表人物。再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原文材料作为分析点,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新主张,并结合教材史料阅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陈独秀等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主张,即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结合教材史料阅读中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中的一段材料,思考陈独秀为什么会有这番感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一二两子目,将三年中发生的政治事件按照时间先后予以说明。

学生梳理完1913.2—1916.2的时间轴事件后,提问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进行了哪些造势行为,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回答,由此引出“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和中日民四条约的卖国外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捍卫民主共和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在“宋教仁案”后,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蓬勃兴起。最终迫于全国民众的压力,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结束一生。继续提问:此后中国的形势又是如何发展的?

结合军阀割据的示意图进行小结:袁世凯死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并未好转,中国大地上依旧军阀林立,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扶植下相互之间割据混战,造成政治上分崩离析的状态。

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呈现材料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分析场新文化运动的经济条件是如何具备的。

在此部分结合前几专题的经济发展情况,用折线图介绍自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再引用一战期间的材料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让学生归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以及为什么呈现这种特征?即经济方面出现“短暂春天”的国内、国际两方面原因。

关于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就和影响,则引用教材史料阅读中的材料和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阐述,引导学生从资本总额、新式企业数量、行业发展和产业工人数量的急剧增加的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分析工人阶级力量的增强,也为此后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在介绍完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成就影响后,也向学生指出:尽管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时期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新式企业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轻工业领域,在许多重要领域,外国资本依然超过民族资本,以此加深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全面辩证认识。

学完新文化运动内容,政治、经济背景之后再结合几则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从冲击封建正统思想、促进青年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妇女解放、报刊传播等多方面加以理解,说明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新变化。同时也以图片的直观方式,体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移风易俗,从这些图片直观看到从此前的陈规陋习到新式习俗,追求民主、平等、自由、文明、进步成为新的社会风尚。再结合是胡汉民对辛亥革命的经验总结材料,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联系?以此说明两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课堂最后结合板书时间轴进行小结:你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怎样的历史阶段?结合鲁迅在《自选集》中的自序和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的评价,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加以概述,体现这一时期作为过渡阶段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以笔者的课堂实践来看,通过研读教材的这些典型史料,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走进历史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2018(3).

[3]彭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9(14).

[4]桂俊.以教材为出发点的“历史理解”[J]历史教学,2017(3).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
历史叙述中的逻辑“陷阱”
关注史料教学 传承学科素养
“史料实证”下“文艺复兴”教学中若干问题的再突破
论科学家的历史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培养方法
“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
史料实证意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