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控型非诺贝特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优选及体外释放度评价

2022-04-20 08:27牛向伟姜莉莉周国忠
中国药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贝特批号增量

牛向伟 ,姜莉莉 ,周国忠 ,张 宁

(1. 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7000; 2. 河北省中药新辅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高脂血症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众多慢性疾病的直接诱因[1]。目前,临床用于调血脂的药物主要可分为贝特类、他汀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其他六大类[2]。其中,贝特类的代表药物为非诺贝特,其上市产品剂型以速释剂为主[3]。但高脂血症患者多为老年人,速释制剂药物释放过快,易造成药物突释而产生中毒;且剂量较小,1 d 需服用2~3 次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易出现漏服现象,顺应性差。由于药物本身难溶[4],若制成普通的缓释剂会造成迟释现象,影响疗效;而制成微球比表面积较大,难以把握药物包封率及释放度。微丸是一种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具有比表面积适中、释药稳定、流动性好等优点[5-7],将药物制成缓释微丸效果较理想。本研究中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膜控型非诺贝特缓释微丸,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Mini-Glatt 型流化床(德国Glatt 公司);LC-10A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ZRS-8GD 型智能溶出试验仪(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FEI JEM -2800F 型聚焦离子束/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I 公司);XSE205DU 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精度为十万分之一);DG-202B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天津市天宇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非诺贝特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为20180405,纯度为99.9%);非诺贝特缓释胶囊(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80709,规格为每粒250 mg);非诺贝特原料药(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为171021);Eudragit NE30D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德国罗姆公司,批号为G090918109);羟丙甲基纤维素(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80602);滑石粉(广西龙胜华美滑石开发有限公司,批号为1612075);十二烷基硫酸钠(湖南九典宏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TF33191103);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缓释微丸制备

2.1.1 载药微丸制备

取羟丙甲基纤维素(黏度为4 mPa·s)3 g,分散于热水中,搅拌,冷却,待溶液澄清后加入非诺贝特原料药4 g及滑石粉(过100 目筛)0.5 g,混匀,即得上药液;取空白丸芯(400~500 μm)60 g,置流化床内,采用底喷包衣技术包载药层。设置包载药层工艺参数为进风流量10 m3/ h,雾化压力1.7 bar,喷枪流速 2.5 mL/ min,物料温度35 ℃,反吹间隔4 s。随时调整参数至载药结束,即得载药微丸。

2.1.2 正交试验优选微丸制备工艺

采用流化床技术制备载药微丸时发现,雾化压力(因素A)、物料温度(因素B)和喷枪流速(因素C)对微丸制备工艺的影响较大。故以这3 个参数为考察因素,以7 h 的药物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因素与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

表1 因素与水平Tab.1 Factors and levels of L9(34) orthogonal test

表2 L9(34)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n=9)Tab.2 Design and results of L9(34) orthogonal test(n=9)

采用Design Expert 8.0.6 软件进行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由表2 可知,影响微丸释放度的顺序由大至小为因素C>因素A>因素B。直观分析拟订最优方案为A1B3C3,即雾化压力为1.7 bar,物料温度为35 ℃,喷枪流速为2.5 mL/min。

2.1.3 载药缓释微丸制备

取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滑石粉(过100 目筛)各1 g,加入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和适量超纯水稀释至固体含量(按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计)为10%,即得缓释层包衣液,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将其包裹于载药微丸上。设置包衣工艺条件为进风流量9 m3/h,雾化压力1.7 bar,喷枪流速2.5 mL/min,物料温度35 ℃,反吹间隔5 s。随后适当固化衣膜,得到载药缓释微丸。

2.2 标准曲线建立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200 mm ×4.6 mm,5 μm);流动相:水(磷酸调pH 至2.5)- 乙腈(25∶75,V/V);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6 nm;柱温:25 ℃;进样量:20 μL。

2.2.2 线性关系考察

取非诺贝特对照品20 mg,精密称定,置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对照品贮备液。分别精密吸取0.5,1.0,1.5,2.0,2.5,3.0 mL对照品贮备液,置50 mL容量瓶中,加入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即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0,4.0,6.0,8.0,10.0,12.0 μg/mL 的系列对照品溶液,按2.2.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非诺贝特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μg/mL)、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29 450X+88.457(r=0.999 6,n=6)。结果表明,非诺贝特质量浓度在2.0~12.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2.3 体外释放度试验

按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中的桨法[8],设置参数,转速为120 r/min,溶出介质为10 g/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助溶剂),溶出体积为1 000 mL,温度为36.5~37.5 ℃。依法操作,分别于1,2,4,7,12 h 时吸取供试品溶液各10 mL,滤过,立即向所操作容器中补充10 mL 溶出介质,精密量取 2 mL 续滤液,置 50 mL 容量瓶中,加入流动相稀释并定容,按2.2.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3次,计算供试品溶液在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率。结果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释药时间基本一致,表明自制制剂体外释放度良好。详见图1。

图1 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曲线(n=5)Fig.1 Release profiles of the homemade preparation and reference preparation in vitro(n=5)

2.4 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影响因素考察

老化时间:将按上述优化条件制备好的载药缓释微丸置40 ℃烘箱中,分别于老化0,5,10,15,20 h 时按2.3项下方法测定体外释放度,绘制体外释放曲线(图2)。结果表明,药物的体外释放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减慢,但当老化时间达到10 h 以上时,体外释放度未见明显变化,表明缓释微丸的衣膜已愈合完全,药物释放趋于稳定,故老化时间确定为10 h。

图2 老化时间对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的影响(n=5)Fig.2 Effects of aging time on the release of sustained-release pellets in vitro(n=5)

包衣增量:由本制剂通过空白丸芯经过包覆药物层及缓释层衣膜而延缓药物的释放,释放机制为膜渗透型,故缓释层包衣的增量会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采用丙烯酸树脂分别增量10%,15%,20%,25%,30%,测定药物1,4,7 h 的累积释放量是否符合药典规定的10%~30%、50%~75%、75%以上。结果当包衣增量为10%,15%时,药物出现了突释现象;当包衣增量为25%~30%时,药物出现了迟释现象;当包衣增量为20%时缓释效果良好。故最终包衣增量选择20%。详见图3。

图3 包衣增量对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的影响(n=5)Fig.3 Effects of coating increment on the release of sustained-release pellets in vitro(n=5)

2.5 载药缓释微丸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按优选工艺制备载药缓释微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体外表征。结果微丸衣膜较平整光滑,圆整度好(图4 A 和图4 B);明显看到空白丸芯,药物及缓释层清晰可见(图4 C);可观察到微丸表面成膜材料致密规则(图4 D)。结果表明,包衣效果较理想。

图4 缓释微丸表面及横切面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A-B.Plans C.Section D.Partial enlargementFig.4 SEM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surface and cross-section of sustained-release pellets

3 讨论

非诺贝特为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Ⅱ类药物,属难溶型药物,溶出度较低,水中溶解度仅为0.8 μg/mL[9],故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为提高其溶解度,曾考察不同方法,如做成自乳化给药系统,采用超临界流体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等制备微粉化非诺贝特,与乳糖、聚维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共研磨,与β- 环糊精制成包合物,采用介孔结构的氧化锡载体载药等[10-15],可提高药物溶出度,但口服后仍可能出现药物再结晶、药物突释、载药量较小、包封率较低、个体差异较大等问题。由于药物本身难溶,若制成普通的缓释片剂会造成药物迟释现象,影响疗效;而制成微球比表面积较大,药物包封率及释放度很难把握。因此,制成比表面积相对适中的缓释微丸,再包封于胶囊之中,药物的释放效果较理想。

非诺贝特缓释微丸的制备受以下因素影响。1)包衣材料的类型。本试验中采用缓释成膜材料,选用的10%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为中等渗透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活性基团,属非pH 依赖型,且最低成膜温度只有5 ℃,具有良好的膜抗张强度和拉伸率。2)流化床工艺参数。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雾化压力1.7 bar,物料温度35 ℃,喷枪流速2.5 mL/min,制得的微丸平整光滑,圆整度好,包衣效果较理想,释药稳定,适合批量生产。

非诺贝特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受以下因素影响。1)对于膜控型制剂,包衣增量对其药效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中最终确定包衣增量为20%,此时体外释放效果良好。2)老化时间对膜渗透性及外观影响较大,故需通过充分的试验确定最适老化时间,以保证制剂释药性能符合要求,且能在贮存期间维持释药性能的稳定,本研究中最终确定老化时间为10 h。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优选的非诺贝特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备样品的体外释放度符合要求,与参比制剂缓释效果相近,达到了预期的缓释效果,为开发新剂型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贝特批号增量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研发信息的增量披露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吗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特大城市快递垃圾增量占垃圾增量93%
On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最美妙的40%
气相色谱法测定速效心痛滴丸主要成分的研究
灵感就在身边
美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贝特西.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