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

2022-04-20 09:56张小樱
英语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绘本文本

张小樱

引言

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惑,更要“传道”。仅仅关注知识、技术层面,忽视人的精神、心灵层面,就会把人培养成工具人、“半人”。近些年,“全人教育”理念逐渐兴起,提倡以培养“完整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和谐、整体发展为导向,培养具备整全知识,品德高尚,拥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全人”(杨婉珠2013)。基于“全人教育”理念,教师不再仅仅进行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更多地看到“人”的全部,关注“人”的身体、情感、精神,也看到人之为人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使其成长为“完整的人”。

近些年,英语绘本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它作为教育教学资源,成为英语课程很好的补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英语绘本的教育教学价值,让其价值最大化。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要从“全人教育”视角出发,看到学生作为“人”的独立存在;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引,促进其逐步发展成为“全人”。

一、深入解读文本,挖掘图文中的“全人教育”元素

一节课的教学效率高低、精彩与否与文本解读是否透彻有关,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也是如此。绘本有阅读价值,有的是Read for fun,有的是Read for information,还有的是Read for value。英语绘本包含一定量的语言知识,其图文中潜在的“育人”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全人”的角度入手,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图文中的“全人教育”元素。

(一)抓住标题

标题是整本书的灵魂,也是整本书的题眼所在。读者可以从标题中看出文本的选题和大致的表达方向。因此,抓住标题也就抓住了文本解读的核心。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设计相关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题眼不断探讨,体会其中的深意。以绘本Best Bird为例,该绘本故事描绘了猫头鹰为了证明自己是最棒的鸟,和几只鸟比试,最后发现每只鸟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紧扣绘本标题中的“best”设问:“Who is the best bird?”“Is the little owl the best bird?”“Why don’t you think that the little owl is the best bird? ”“What is the BEST?”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其最终发现绘本所传达的观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

绘本A special gift讲述了小男孩儿想送给弟弟一个生日礼物,虽然努力赚钱但仍没能买下喜欢的生日礼物,最后把自己所讲的故事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弟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绘本标题A special gift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首先观察封面,其次阅读内容,最后进行读后分析和评价。教师紧紧围绕绘本标题中的“special”设问:“Why is the gift special?”“Who prepare this special gift?”“And who is the special gift for?”旨在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从而理解“礼物的珍贵不在于它的价格,而在于送礼物的人的那份心”。

科普类英语绘本的教学也可以从标题入手,如绘本A snake wrangler,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捕蛇者这一职业及其工作的危险性,再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职业,我国是否有这个职业,从而让他们知道“各种职业存在的必要性,每一种职业都是光荣的”。

(二)抓住角色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角色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例如,绘本The little red hen中的主要角色有小红鸡、小猫、小狗和小老鼠。小红鸡请求小动物们帮忙种粮食,每个小动物都不愿意。到了冬天,小动物们看到小红鸡有粮食时羡慕不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角色切入,引发学生思考:“你想成为哪个动物角色,为什么?”

绘本The ant and the dove讲述蚂蚁和鸽子互相帮助的故事。蚂蚁掉进水里,鸽子救了他,然后鸽子被人类捉住了,蚂蚁咬了人,解救了鸽子。教师可以从角色出发问学生:“你喜欢蚂蚁还是鸽子,你希望交这样的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的角色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并联系自我,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Reading Log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列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对话:(1)Who do you like in this story?(2)Why do you like him/her?(3)Is there anyone like her/him in your life?(4)If you were him/her,what would you do?

绘本中的人物形象是生活中人物形象的缩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够使其产生共鸣,并促使其联系自己和生活,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三)抓住故事的转折点

绘本通常会设计一个冲突点作为故事的高潮部分,这个冲突点也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悬念点,以及观点输出的最佳时机点。

以绘本The little red hen为例,小红鸡请求小动物们帮忙种粮食,没有一个小动物愿意,到了冬天缺少粮食的时候,小红鸡却有很多食物,这个时候其他小动物希望分一点儿食物。“给与不给”成了争议点,教师可以适时暂停,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学生可能会说“给”,因为为了维护友谊;也有可能会说“不给”,因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不应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

又如,在教授绘本Best Bird时,在小猫头鹰看到其他动物都很厉害从而心灰意冷时,妈妈却说小猫头鹰就是Best bird,教师应抓住这个冲突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妈妈认为小猫头鹰是最棒的小鸟?”,联想自己,联想妈妈对自己的爱,以及无条件的付出和信任。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学生在绘本中读到什么,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教师如何引导取决于教师对图文的解读。教师只有充分研读文本,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把握核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聚焦“全人”的点。

二、基于多元智能,提供接受信息的多种途径

在过往的教学中,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课堂中的所有学习者是大致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效果是一样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清华大学王晶教授发现,学习者分为很多类型,有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学习型、嗅觉学习型、味觉学习型。视觉学习型的学生主要靠视觉获取、理解和记忆信息,如果没有“看到”,就无法理解。同理,听觉学习型的学生如果没有“听到”,则学习效果不好(郭晶晶 2018)。如果仅凭一本绘本,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对触觉、嗅觉和味觉学习型学生来说,肯定是枯燥乏味的。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大智能,即内省智能、人际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并不相同,因此对新知的接受、理解是不一样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需求,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优势智能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孙竞文2020)。

(一)借助多元智能课堂评价表审视教学设计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设计绘本教学时,应思考如何给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提供接受信息的途径。教师可以使用九宫格样式的多元智能课堂评价表(见图1)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

每一节课应尽可能涉及多个智能,不能低于四个智能。以 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的教学为例,教师融入优美的歌曲、节奏感强的chant,满足了音乐智能为优势智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绘本中丰富的色彩、各种各样的动物满足了自然观察智能为优势智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边学边演边唱的教学形式,满足了运动智能为优势智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满足了语言智能和人际智能为优势智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绘本教学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元智能课堂评价表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多模态学习

仅仅听或者看的单一模态教学早已不适应当下学生的需求。如今,图片、音频、视频进入课堂已是常态。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会增加图画、歌曲等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随着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小学英语绘本教学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了解决课时不足与学生想学之间的矛盾,以及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引下能自学绘本,研发了“无师课堂”,即用信息化技术丰富他们的学习途径,拓展英语绘本学习的外延。

“无师课堂”指学生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依据微课阅读英语绘本。先读什么,再读什么,要关注哪些点,要思考哪些问题,微课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引。整个“无师课堂”分3至4个微课,每个微课10—15分钟。从文本导读到文本理解,再到对所学绘本的内涵迁移,都在微课的指引下完成。微课融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制作精美。同时,教师会提供Readinglog和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所学知识可视化(张小樱 2020)。例如,绘本Who eats grass?的ReadingLog如图2所示。绘本Spike Says的思维导图如下页图3所示。

微课、Reading log和思维导图让绘本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也不再局限于同一步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安排自己的学习。

使用多元智能课堂审视表反思教学设计及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多模态学习,是看到了学生作为“人”的不同,并不是用一把尺子、一个要求去要求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前进,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也允许他们有快有慢。这就是看到学生的“全人”,从“全人”的视角进行绘本教学。

三、创建多维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素养

评价是指挥棒。教师关注什么,就会评价什么,教师评价什么,学生就会关注什么。如果教师通过测试评价学生对绘本的掌握情况,学生就会花大量时间记忆、背诵绘本的内容;如果教师评价的是学生是否拥有愉悦的阅读体验,学生就会关注如何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对于学生来说,绘本只是众多读物中的一种。学生学习绘本的意义在于理解作者传递的观点,欣赏绘画的美,收获阅读带来的思考和反思,而并非对每一个词句的精准掌握。因此,只有明确绘本教学的目的,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

(一)用表现性评价呈现学习效果

每读完一本绘本,都要进行小结。在绘本教学后,教师可以使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梳理绘本的故事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做手抄报、设计海报等,也可以设计分享互动型的Read Theater,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还可以举办阅读沙龙,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段、角色或者收获等。

个性化、多元化的表现性评价比单一的分数评价更人性化,更具包容性。不同的学生,经验背景和认知不同,对绘本的理解也不同,呈现的作品也各不相同。

(二)让学生主体参与评价

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对同伴的评价。每学完一本绘本,教师可以在Reading log中问学生是否喜欢这本绘本,是否喜欢里面的角色或者哪个段落,也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现象(人),你觉得怎样?”。

评价也可以是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整个绘本阅读所花的时长是多少?自己是否投入、专注?觉得这个绘本是难还是易?你在这本绘本中学到了哪些词汇、句子,懂得了哪些道理?

评价是导向。当教师关注学生如何成为“全人”,在问题设置中关注阅读体验、关注价值观、关注与文本的对话、关注与作者的对话,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导向下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

教育评价的主要价值不在于鉴别与选拔学生,而在于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涂艳国 2007)。评价无处不在。教师的课堂点评和课后的关注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发展中的人,其对世界的认识和价值观需要在试错和探索中形成。

绘本是一种很好的媒介,学生在图画情景中获得信息,更新自己的图式。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其不断成长。

结语

绘本虽小,但承载着“育人”的使命。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目光所及,预示着学生从绘本中看到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观念决定学生的绘本学习走到哪里。当教师从“全人教育”的视角解读绘本,落实教学、评价时,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基于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教育要看见“人”,看见学生的不同及他们的需求。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前的文本解读、教学过程中的多元智能审视和多模态输入及课后的多维度评价入手,给学生提供工具和“脚手架”,助力其成长为“全人”。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绘本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在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