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2022-04-21 19:09李小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学模式

李小辉

摘要:虽然素质教育在不断地落实和推进,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没有彻底根除。为了解决传统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效果不佳的问题,教育部又出台了“双减”政策。本篇文章将围绕着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该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是当今素质教育下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它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通过具体的实践探索建立起更高质量的育人体系。“双减”政策突出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它的最终目的是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论是在学校方面还是家庭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消极观念。教师和家长混淆了学生学习与升学的主次关系,认为升学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因此仍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学校存在着许多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的给学生施加压力,譬如多次举行考试、试卷难度偏难等,试图用题海战术去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但是这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教师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考试试卷质量和难度都在相同的水平,这就会导致学生在面对起伏较大的成绩变化时会产生失落的情绪,从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失落感。

这种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严重违背了当今素质教育的内容,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的内容,同时还要额外抽出大量时间准备教师要求的考试,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

(二)年级内划分重点、非重点班级

义务教育是普惠性的教育,这就要求校方在对待所有学生时都应该一视同仁。但目前仍有部分学校存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年级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班级划分。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人,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能力,并不能够代表学生未来阶段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单凭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划分,不仅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小学是学生学习启蒙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为学生将来更高阶段学习打基础,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大程度是靠教师激发出来的。所以,如果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划分重点与非重点班,优秀的教师资源单一地向重点班级倾斜,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三)校外培训机构恶性竞争,压榨学生课后自由时间

许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纷纷给学生报大量的课外补习班。也正是因为这样,校外培训机构打着“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相互开始恶性竞争。这一恶性循环的开始,会导致小学阶段的学生承受过多不应该的课业压力,大量的课外补习课会压榨学生的课后自由时间,但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高强度的“运转”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二、“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建议

(一)合理分配学生课后作业结构,创新作业的完成方式

教师要合理分配学生课后作业的结构,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复习和打基础为主,以新知識填充为辅。作业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要突出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实行分层布置作业的模式,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目标地布置课后作业。[1]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积极地创新作业的完成形式。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具体可见的实践操作内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用纸笔完成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作业,如画图、搭积木等等。这样在增加了学生课后作业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辅助。所以想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应该仅仅只从学校层面入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齐头并进不分主次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效教育的合力,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学校及教师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明确家长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家长要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工作,明确自身的责任,发挥好家庭的模范榜样作用。[2]构建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学校与家长的配合层面,更深一层次的要求是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教师是经过统一培训、专门训练而成的教育群体,他们能够给予学生学习和心理上的积极帮助,但大部分家长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学校要积极的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例如,可以召开教育讲座、“一对一教育答疑”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三)构建“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应试教育下教师的身份是课堂的主导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十分普遍。要构建“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自身的角色则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要充分的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做到课堂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相连,“实践是知识的根本来源”,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弱,所以就更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的道具,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保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良好开展。[3]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课堂话题的引入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实施“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保证学生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学习,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效果。而这其中除了教师应该发挥主要的作用之外,也离不开家长在背后支持,培养学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曾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多元化设计研究[J].互动软件,2021(8):2059.

[2]谢忠兰.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性研究[J].互动软件,2021(5):2604.

[3]王晓风.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的策略分析[J].年轻人,2019(45):142.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教学模式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