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模型构建研究

2022-04-21 01:59陈秋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情报背景竞争

□文/陈秋尧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提要] 本文以当前不断深化的“互联网+”趋势切入,尝试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模型,并对其基本框架、工作原理、保障机制进行解析。该模型旨在使企业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支持企业决策,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

当前,“互联网+”趋势凭借其尖端先进智力成果正逐渐成为行业内趋力。企业成长不能独立于时代发展趋势,智能化趋势逐渐渗透在竞争情报服务过程之中,在转型中螺旋式上升及成长,已成为企业发展常规态势。

周鹏等构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竞争情报预警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运行检测及模拟仿真。李川等根据竞争情报特点建立了竞争情报动态干扰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了干扰因素的运行机制。彭颖从数据的视角出发,形成了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竞争情报数据共享交换规范。张宇晨等基于企业价值理论和市场有效理论提出潜在竞争力模型的逻辑框架。黄晓斌分析了典型的网络竞争情报源的特点和情报价值,构建了基于网络多源信息的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流程模型,包括竞争情报需求分析、情报源选择、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整合分析、情报结果输出等过程。由上可见,当前已有研究中缺乏将企业竞争情报模型与“互联网+”背景相结合的研究,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适宜企业长足发展的竞争情报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一、模型结构解析

结合“互联网+”背景和企业的动态竞争情报需求,笔者设计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模型,如图1 所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模型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竞争情报需求确定层,主要通过对内外部竞争环境的总体把握,来确定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特点和侧重点;第二层是情报流程层,主要包括竞争情报收集、竞争情报分析、竞争情报传播三个部分;第三层是竞争情报输出应用层,主要包括竞争情报产品输出和竞争情报产品应用。(图1)

图1 “互联网+”背景下竞争情报模型图

(一)“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确定层。需求确定层作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模型的第一层,主要作用是基于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来进一步确定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重点及侧重点。

1、企业外部环境。外部竞争环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对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动保持高度敏感性。第一,从宏观社会环境来说,与企业相关的经济政策、技术革新等外部环境因素,都将对企业内部及其发展造成影响;第二,从行业发展现状来说,充分明确行业现有优势与弊端,是预估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第三,从行业前景来说,评估行业前景,能够使企业革新技术和理念,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第四,从竞争对手分析来说,企业应结合实际,选择真正对企业发展构成威胁的竞争对手,构建竞争对手评估体系,进行综合评估。

2、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的竞争情报需求因素是构建竞争情报模型的立足点,企业能否在内部管理方面渗透情报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绩效甚至寿命。第一,从企业整体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来说,企业决策者及管理人员若是缺失对竞争情报的重视,则无法对所出现的风险及危机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处理,导致错过发展良机,因而进一步影响整个竞争情报工作过程;第二,从内部人员的能力来说,“互联网+”环境中,短时间内信息数量爆炸,需进一步进行竞争情报的收集、分析、传播才能汇总出最终的竞争情报产品;第三,从企业内部现有资源和策略来说,企业内部的人际资源、生产技术、营销方式等都被包括在企业内部资源及策略中,对企业竞争情报起着一定作用。

3、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综合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和企业内部竞争环境,对企业进行竞争情报需求分析,明确企业要向什么方向发展,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是什么,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并怎样解决等,进一步梳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的特点和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流程层。竞争情报流程层分为三个部分,即情报收集、情报分析、情报传播。

1、情报收集。从竞争情报收集内容来说,企业外部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领域具体案例、科研单位产出、国家政策制定等方面;企业内部主要包括技术研发投入、企业技术成果数量、科研单位科研产出情况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将收集工作全部或者部分外包给第三方数据收集公司。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提高情报收集的全面性。

基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收集全面性的要求,必须要实现拓宽收集渠道与利用新兴收集技术并重,收集过程中做到覆盖面广的同时兼顾数据质量。由此,才能为下一步竞争情报数据分析提供便利,情报分析人员在提供情报产品之前才能进行分析与预判。

从竞争情报的收集技术来说,一方面是信息的易得性提高;另一方面是产品的差异化提高。情报收集部分的重点工作不仅是拓宽数据来源渠道,提高数据收集的全面性,更要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竞争情报收集的精准性和价值性。这就是多源数据向智慧数据进行转化的问题。

2、情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为了保证最终竞争情报产品的可用性,竞争情报分析即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显得尤为必要。

利用大数据技术或web3.0 技术所进行实时收集的价值数据数量庞大,为最大限度避免偏差及重复,实现价值数据到情报的转换,第一步应先进行数据的去重和勘误,找出重复数据并删除,提高数据的价值密度。将收集的数据分类,统计每条记录的出现频率,将相似或者重复的数据进行匹配,计算相似度。由企业根据其所需情报的侧重点,制定相似度评判标准,数据分析人员制定相应的规则语句,对数据库中重复记录或相似度较高的语句进行去重处理。

为了使数据有效性进一步集中,在数据去重之后需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凝练和升华。价值情报在经过去重之后其价值密度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转化成可对企业决策进行支撑的情报之前,还需进一步利用数据的可视化手段将每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直观的表达,实现展示和利用。可视化作为传统数据展示方法的代替,在预估成本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视化将数据以更加简易的表达进行呈现,能够使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呈现不再单一化,从而也能够为数据的相关分析提供帮助。在进行过去重与凝练之后,原始的价值数据转化成可供企业决策参考利用的情报。将情报进行整理与存储之后,即进行情报传播。

3、情报传播。情报传播层即将情报收集层和情报分析层的成果进行汇总,形成企业专属的数据库。然而,企业中单向存取封闭的静态历史数据库由于其更新滞后性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竞争情报的多样化动态需求;并且要实现企业长足发展的目标,几次竞争情报分析活动并不足以支撑企业战略储备。企业情报数据库构建应在历史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web3.0 技术构建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能够实现稳定的实时数据输入,在网络偶发故障之时可以及时把数据缓存在本地,因此实时数据库拘束较小,安全性、稳定性较高,两种数据库互为补充,结合成企业情报数据库,将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集中处理,实现及时有效情报导入和存储,发挥情报的最大效应。企业情报数据库是实现情报传播的基础,一方面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企业在拥有情报数据库后用户,可以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技术主动进行浏览检索;另一方面人际情报传播也是竞争情报传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将数据库中的情报对用户进行推送。这不仅仅能为情报分析提升效率,也能为最后一步产出竞争情报产品提供便利。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输出应用层。在有了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之上,“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模型输出应用层的终极目标不仅仅局限在产出情报产品,更重要的是利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做好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服务。

“互联网+”时代,例如iChart、Gantti、Charttkick 等可视化工具的迅速普及,多维直观的可视化图形表达在避免阅读大段文字的枯燥感、提升表达的效果的同时降低理解偏差,使拿到竞争情报产品的决策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其内容,最大化地获取产品价值。

从竞争情报产品产出方面来说,一方面经过分析的数据能为企业内部监测提供参考,如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等,积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最终实现风险预警;另一方面企业外部监测主要识别国家政策、人才流动、技术进步等,做到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网罗技术人才,最终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模型保障机制建设

一个模型在构建结束后需要面对的就是其实际运行问题。要想顺利发挥其效用,离不开一定的保障机制。从宏观层面来讲,保障机制即为某种活动所提供的某种保障其实现的条件。具体来说,竞争情报模型保障机制即企业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一定的完善,来保障模型的顺利运行。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模型保障机制主要分为企业内外部协同保障、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

(一)企业内外部协同保障。建立企业内外部协同保障机制是基于“互联网+”构建的竞争情报模型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协同就是在多个部门及要素之间进行调整与协调,以达到相互配合地完成某特定任务的目的。

从企业内部来说,要确保情报在企业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兴起的企业微信、企业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塑造得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兴起的竞争情报云平台能够让企业内部负责不同工作的工作人员通过对资源的存取逐步加深对竞争情报的发掘、整合与塑造能力。

从企业外部来说,“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使得同一种资源又或同一种技术手段能够被许多不同企业所应用,在交汇之处深化合作,有利于实现竞争性报系统的良性运作。

(二)数据安全保障。随着技术的革新以及数据数量和种类的升级,仅仅依靠内部独立负担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收集、分析及存储的业务外包,使用各种云服务进行数据存储。在享受云服务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对强化云平台的安全壁垒与防护能力方面进行探索就不可或缺。第一,在预估自己的数据存储及读取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安全性能较高的云服务产品。第二,安排工作人员专门监测整个竞争情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人与系统结合共同进行工作,及时准确对竞争情报需求和侧重点进行调整和纠正。第三,对云平台进行访问权限设置。在企业内部,对工作人员设置对数据访问的不同权限。

综上,“互联网+”时代,企业应顺应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发展路径,使竞争情报模型真正发挥作用。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情报背景竞争
情报
情报
情报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