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静美”

2022-04-22 05:32郑殿兴
杂文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静美佛经玄奘

郑殿兴

“追求静美”,乃唐代高僧玄奘之言——倘要说清事儿的来龙去脉,得从唐太宗李世民命他还俗做官说起了。

贞观19年,去印度取经的唐玄奘回到长安。三年后,在佛经翻译刚刚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唐太宗忽命他还俗做官:任礼部侍郎——“外交部副部长”的干活。玄奘一听就急了,坚拒了!唐太宗见状,也急了,质问他:“是朝廷的事情重要,还是佛家的事情重要?再说,那些翻译经书的高僧们已经很熟悉翻译事物了,轻车熟路,你还怕他们做不好吗?”玄奘也不客气,回答是振振有词,大有翻译佛经舍我其谁的味儿:“我毕竟在天竺学习和弘法十几年,佛经中的许多东西,没去过天竺的人是无法深入理解的。所以,万卷经书的翻译,没有我去主持是万万不行的。”

事儿,僵这儿了。

大臣褚遂良“看到玄奘一脸坚毅,皇帝一脸怒气,连忙从中调解斡旋,说:‘玄奘大师从13岁就出家为僧,如今已年近半百,让他还俗为官,确实有点儿勉为其难。陛下,會做官的人很多,会主持翻译佛经的人可就只有玄奘大师一人呀!请陛下三思。”唐太宗闻此,算是理解了玄奘,也算有了台阶下:“既然你要将一生都奉献给佛教,我就成全你,仍然回弘福寺去翻译佛经吧。”且当即挥毫,写了“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高度赞美玄奘的对联。“玄奘看了,平静地说:‘出家人追求生命的静美。陛下的评价很高,但我很喜欢。”(以上所引,均自《中国历史名人传·唐宋卷》第037页;湖北教育出版社;作者张若茵)

这,便是玄奘说出“出家人追求生命的静美”——“追求静美”的全过程。

问题,随之也来了:对静美,多数人作恬静优美解或宁静幽美解。如瞿秋白《饿乡纪程·八》里的“宇宙的静美包含在此‘琉璃天盒里,满满的盛住没起丝毫震荡”,如王统照《春雨之夜》里的“虽有清朗月光,却被一层层灰云遮住,更显得这是一个幽沉、静美、萧条的春夜”,如郭沫若《瓶》诗之二三的“你吹来邻舍的兰香清微……咏出她丰腴的静美”……

然而,倘认识仅停留于此,显然窄了、浅了。特别是,静美加上追求二字,联系玄奘一生言行,再联系李(世民)、玄(奘)对话……此言的人生喻说,便顿显、顿现了:“追求静美”,就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去翻译佛经、弘扬佛法。也正因此,才赢得唐太宗的高度评价:松风水月,也不足以比得上(你玄奘)的清新、华美;仙露明珠,岂能比得上(你玄奘)那样的明朗、润泽?所以呢,玄奘“追求静美”寓意的本质,无疑是献身事业——事业至上的大境界。

玄奘“追求静美”,决非说说当了的:不仅翻译了佛教经典一千多卷,还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不仅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还是引进印度逻辑推理学第一人,更是将道家经典《老子》译为梵文传播到国外的第一人……当年,他若心眼儿一“活泛”,译经半途而废未可知了。由此,我们再回望一下历史,坚持献身事业——事业至上者,不说大有人在,至少不乏其人了。为撰写《史记》,遭受宫刑的司马迁“含羞忍辱”活法儿,不同样是献身事业——事业至上精神的体现吗?不夸张地说,两位先贤面对荣、辱——面对荣华富贵不动心的唐玄奘,面对宫刑之辱不死心的司马迁,委实是“追求静美”典型之典型了。

不单佛教、文史界,古代的官场、政界,同样不乏“追求静美”者。包拯,便是万古称颂的楷模了:他的清正廉洁、他的刚正不阿、他的爱民如子……不同样是献身事业——事业至上精神的体现吗?尽管其言行,未脱离封建窠臼,但只要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我们就应拍手、就该欢迎、就得致敬……倘若由此,便持相反态度,也忒幼稚、忒脱离历史实际了吧?

玄奘等先贤的言行,在一次次告知我们:“追求静美”与事业成功,永远紧密相联,永远是根本保障……即便,我们说的“低调”、再“低调”些,不夸其极具普遍意义,亦可谓之极有借鉴意义了。

猜你喜欢
静美佛经玄奘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小议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所见之Ögä一词
静美泸沽湖
玄奘
少年玄奘的奇妙漂流
玄奘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静美之国
静美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