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享用孤独,才无惧被孤立

2022-04-22 09:29陈庆贵
杂文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想者异类特立独行

陈庆贵

亚里士多德说:“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培根解读:假设一个人因为天生心理隐秘对社会憎恨嫌弃而孤独,则属野兽性质;如若一个人出于追求生命崇高和改造社会心理而孤独,便是神灵性质。

就生物属性审视,人活而孤独不是应然状态,而是本然状态。李银河洞见:“孤独是人本真的状态,是人终极的状态。”就精神层面观照,孤独也是特立独行者本然状态。帕斯卡尔揭示:只有思想,才能令人真正伟大;人之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氏所谓思想,自然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孤独之所以值得享用,庶几缘于:享用孤独等于享用美好,它能让人独处面对广袤宇宙和美好人生,感悟造化神奇和造物之美;享用孤独等于享用快乐,“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享用孤独等于享用自由,只有孤独状态才是真正自由状态,才有望抵达裴多菲《自由与爱情》所吟境界。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的不同是什么?”他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此语与其老师苏格拉底教诲不谋而合:“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平庸粗鄙者流殊途同归,皆因愚蠢冲动和动物欲望驱使,在名利场“裸奔”一生而空空如也撒手人寰。圣贤也是人,虽然“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也必须“吃饭才能活着”。作为不随流俗的孤独者,他们选择离经叛道惊世骇俗超然活法,是因为具备自食其力独立生存的谋生长技。举凡出类拔萃者,通常都是不合群的孤独者,他们之所以选择并乐享离群索居踽踽独行,是因为灵魂干净人格独立,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能辨识是非善恶美丑。由是,作为生命恩赐的福利,孤独并非人人皆配享用。

享用孤独,就意味着要面对孤立。孤独,可能意味着众叛亲离孤立无助,也可能意味着茕茕孑立不合群,还可能受到刻意排斥被孤立。叔本华说:“读者大众的愚蠢和反常往往超出想象,因为他们总是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保存下来的出类拔萃的、凤毛麟角的思想放着不读,却一门心思地去读那些庸俗不堪的劣质有毒之书。”其阐明事实是:那些有思想的人必然面临社会大众对其排斥——思想者的志业,天生便是不合群被边缘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孤独者既然胆敢选择孤独,则其一定内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底气,外彰超然独立卓尔不群功力。然而,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者,都罹遭过社会偏见和不公待遇。不无讽刺的是,在历史长河中,被污名“偏执”“不正常”“神经病”的思想者,往往是當世的清醒者、时弊的反思者和进步的推动者。生活乏味得令诗人们嗤之以鼻,却开创几乎所有现代哲学流派的康德是;目光如炬对历史现实诊断切中肯綮洞若观火,令“正人君子”如芒在背的“大先生”鲁迅是……事实上,正是得益这些“不合群”者用其孤独“群雕”,人类社会才有了正向演进的导航;反过来,有思想洪荒之力的巨人才配享孤独,因为配享孤独而无惧孤立。

吊诡尴尬的是,现下不时有特立独行具个性主见者“荣获”群体差评:“那个人不合群,性格太孤僻了。”继而有人人云亦云视之“异类”而敬而远之。殊不知,这些少数“异类”孤独地站着,或许正是为了印证唤醒多数沉睡躺平者。勒庞在《乌合之众》中用学理分析昭示人们:为什么偏偏不合群的人,才能保持独立个性、清醒头脑和足够理性,启蒙人们对群体盲目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回归清醒头脑和理智行为,做一个不随波逐流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或许,读者掩卷方能彻悟:原本众口铄金的不少“不合群”者,既非“孤僻”也非“异类”,而是大智若愚使其与众不同,从而幸免被裹挟同化为乌合之众。

王尔德开示:“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了,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万幸的是,正是一群被议论甚或被诅咒“神经病”的孤独乃至被孤立者,承负着社会的良心,托举着世界的断面,为人类的安危挺身避险。鲁迅先生警告:“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真正强大者无需仰人鼻息,占据金字塔顶端者从来孤傲;孤独和被孤立的思想者,从来无需别人同行同情,更无惧被孤立被切割。

猜你喜欢
思想者异类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看我行(二)
人生本该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的“大山猫”
为什么《思想者》应该被称为《哀悼者》?
一片特立独行的树叶
思想者的艺术表达——胡伟访谈录
毛毛虫中的异类
鱼中的异类
鹦鹉中的异类
但愿多些这样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