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英雄末路”

2022-04-22 23:11李曼笛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绝境水浒武松

李曼笛

一部《水浒传》,写尽了英雄末路。

不知所终,风雪夜,手刃官差雪深仇;情非所愿,绝境中,走投无路上梁山。林冲,堂堂八十万禁军总教头,勇而有谋,武艺了得,与其妻张氏锦瑟和鸣,伉俪情深。如此,沦落绿林怎能是他的本意?末路的悲风似利刃般削去他的懦弱与隐忍,英雄本色得以迸发,英雄之真容得以显露。其实,英雄本不该居一隅,安一室。

情非得已,顺逐时,一片忠心被枉负;身不由己,盛怒中,血洗鸳鸯夜奔逃。后人皆称此英雄,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打虎英雄敢作敢当,他杀出一条血路,又杀出一条生路。武松擂响了英雄奋起反抗,向命运与不公宣战的战鼓。

林冲和武松,他们的命运都是坎坷的。英雄的命运,注定要被逼入绝路,跌入悬崖。英雄的血液,注定不会流淌在市井坊间,做一個庸庸碌碌的蓬蒿之辈;刀口舔血,快意恩仇的江湖,才是他们的归宿。

如此看来,末路不是沉沦,而是奋发——被逼上梁山,反而令他们青史留名。无论是英雄末路,还是美人迟暮,亦或是江郎才尽,是尘世无可奈何的哀伤,都令人扼腕长叹。然而,与其感叹人走茶凉,与其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如在逆境中奋发,既然虎落平阳、蛟龙失水,又为何不能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再重演一幕谢安再入仕途,伍子胥投吴灭楚。如果说英雄末路是个人的伤痛,那么失意的志士身陷囹圄,没落的霸王乌江自刎则是时代的悲哀。把末路当起步,重新开始,未尝不是一种豁达与从容。

反观历史,在末路的逼迫下妥协,郁郁不知所终者,比比皆是;而在末路的悲风中奋发,终成一番大业者,亦不少见。

辛弃疾,少为将领,意气风发。活捉叛徒张安国“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抗金复国的赤胆忠心却令他屡遭弹劾,只能无奈地发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越王勾践,在国破家亡、自己沦为南冠之人的绝境中发奋,也终得以“三千越甲可吞吴”。

古今无异,面对“末路”的态度,更是无关于年少与否。无论是作为上下求索的莘莘学子,还是作为踌躇满志的少年脊梁,在困境中仍能道一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走出柳暗花明来。

何谓英雄?英雄者,自有凌云薄空之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更要有面对“末路”时,拔剑怒对之勇。末路不是末日,勇敢地抗争,英雄方称其为英雄。

指导老师点评:“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少年读《水浒》,却能读出本色英雄也会无奈懦弱,而英雄末路亦可万丈豪情,实属难得。小作者观点鲜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立场,让人眼前一亮。文笔洗练有文采,旁征博引有内涵,读感结合且不失深意。可谓是一篇练笔佳作。

猜你喜欢
绝境水浒武松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四大名著趣解
我家里的武松
动物论反腐
绝境逢生的姑娘
武松的醉与不醉
成熟在逆境醒悟在绝境
社会 “水浒”化
赵治勋渐近绝境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