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4-22 01:43陆璃吴佩如陈锐锋吴巨贤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农科

陆璃 吴佩如 陈锐锋 吴巨贤

关键词:新农科;涉农专业;改造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从地方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过程、全方位、高水平和高站位地走在全国前列。城市与乡村只有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城乡互促共荣,实现真正意义上地走在前列。城乡融合将使广东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进一步发挥比较和竞争优势。高质量的城乡融合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必要要求。而职业教育在开发农业人力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一、 广东省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广阔腹地的广东省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全国经济大省、外贸大省,2020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10760.94亿元(2019年为1076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2019年为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4172元,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029元,比全国均值高出约9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2万亿元,占全国的10.3%。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69.99亿元,比上年增长9.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3450.17亿元,比上年减少0.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540.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6.5%。三产业结构比重为4.3∶39.2∶56.5(2019年为4.0∶40.5∶55.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20年广东城乡融合综合指数只有0.582,与广东省城镇化率71%的水准具有明显落差,说明广东省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特征化”事实。

城乡失衡和区域差距成为广东省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短板。广东省的经济、社会现状及农业生产条件,决定了要满足和确保经济发达区域的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安全,必须重视发展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全面实现区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 广东农业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类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校布局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年底,广东共有87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为117.8万人,较2019年增加28.4万人,增幅31.8%。整体看来,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专业大类分布,2019年农林牧渔大类在校生规模,占比0.64%,2020年,占比0.86%,其中农业类的院校有四所,分别是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和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相较于2018年,1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14个涉农专业,2020年共有 17所高职院校开设了19个农林牧渔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比去年增长0.22%。详见表1广东高职院校开设农林牧渔大类专业统计表。

(二)农业专业建设现状

1.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比重低

自《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 年)》出台以来,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开设农林牧副渔类专业有所响应,扩大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2018 年至 2020 年,3年时间里,广东开设农林牧渔大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从14所增至17所,专业从14个增至19个,虽然学校、专业有增加,但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所列的48项农林牧渔大类专业,广东高职院校开设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仅仅占39.5%,为“三农”服务的专业少,农字头的专业及课程被忽视,而面向第二、三产业的专业多。这些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开设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设施农业与装备等学科专业交叉型专业,难以培养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人才,不能满足广东现代农业对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所设专业具有盲目性

广东17所开设农林牧漁大类专业学校,开设最多的展业是园林技术,其次是园艺技术,广东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盲目跟风,开办投入少的非农学专业以及热门专业,而未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及自身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后,又忽视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研究及专业建设,个别新兴专业的开办,学校又缺乏对口的师资队伍、实验室、教学仪器等配套设施作专业支持,因而导致新专业的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培养出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低。

三、农业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升级改造的对策

针对广东高职院校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高职院校农林牧渔大类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提出优化广东高职院校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设置提出一下建议,用以完善广东髙职院校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设置。

(一) 出台地方性农科专业目录,

政府制定国家级专业目录时可以依据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及需要,将地区分布图与专业目录联系起来,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标明不同的农科专业类别,对地方政府加以引导,帮助地方政府把握当地专业及产业发展趋势。广东省应该在国家专业目录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各省情发展的专业,出台地方性农科专业目录,按照农业发展水平及产业需求对农科专业目录进行新的划分,开设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专业,形成省级专业目录,从而指导本地区各高职院校农科专业设置。

(二)重构新农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广阔腹地的广东省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这使得广东省涉农专业的研究对象和内涵发生了拓展,从原先的传统农业专业领域延伸至现代信息应用领域、农业生态系统领域、农业生产链领域等,迫切需要提升现专业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使人才培养切合新时代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因此,以新农科建设为理念,结合粤港澳大湾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农业产品需求状况,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本地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及目标,高职院校重新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真实项目”等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农科人才,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

四、结语

要改变广东农业职业教育在涉农专业建设上短板,必须抓住推行“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互相促进”战略时机,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短板,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按照“新农科”建设的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变革需求,将种植、养殖、食品等专业归类为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运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計算等分析技术构建高职传统农业专业改造提升新路径,打通生产、销售诸环节,以培养“新农科”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赋能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应用新技术在满足生产领域的需求,为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基金项目:1.广东省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2019年度教学改革项目(粤高职农业教指委(2019) 5号),课题编号:YNYJZW2019ZD01。2.广东省教育厅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粤教职函[2018]100号。

作者简介:陆 璃(1981-),男,硕士研究生,副高,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新农科
浅谈“新农科”背景下的“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专业“三位一体”校本课程模式探究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改革
新农科背景下细胞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探索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农科背景下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