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2-04-22 14:45郭光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郭光辉

摘要: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会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得到更高要求的关注。历史学科教师不能再一味关注学生的知识点有没有掌握、成绩有没有提高,在新时代应该将素养培育放在核心位置,教师要贴近学生,在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之后,采取新式的创新型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创新性、趣味性、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的历史学习相关能力、对待历史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是目前我国人才评价中新的参考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秉承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和研究历史,得出客观结论,形成对待历史的正确观念。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向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相契合。让历史学科“活”起来,改变以往人们对高中历史的刻板观念,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死记硬背,重提那些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挥历史立德树人的作用,达到学生的全面提升。高中生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养成不好的思想品质,就会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危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受到这些人物的熏陶,感受到这些先辈们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历史课堂基本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在讲授这些先辈人物的历史事件时,要凸显先辈的大无畏精神、甘于付出的精神,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这些伟人的可敬,领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1、提升学生认知

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认知能力。唯物史观要求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了解历史。结合近年来历史学科的高考试题来看,试题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注重对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在一定情况下,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认知能力越高,其历史核心素养越强。

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例,不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有所不同。以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学生不仅要记忆教材中的知识,还要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认知能力看作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

2、改变教育观念

基于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而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保障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收集相关历史素材,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鸦片战争有关的影像资料,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向学生提出:“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鸦片战爭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的经过与结果是怎样的?”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够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从内因与外因两个层面,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后,英国向我国输入大量鸦片对我国带来哪些影响?”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内在含义。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掌握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3、构建历史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角色扮演的方式构建历史情境,从而将学生代入当时的时空,并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精神与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中日甲午战争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角色扮演,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李鸿章、日本浪人、慈禧太后、邓世昌等历史人员。对不同的角色,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意愿进行选择,在确定角色之后,他们需要按照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来表演和呈现。在学生表演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让他们叙述历史事件,然后向他们提问:“对李鸿章和邓世昌这两个人,你是怎么看待和评价的?”从而引导学生给予历史人物一个客观的评价。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战争爆发的原因,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和历史思维。

4、强化家国教育

历史课堂作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战场,基于教学改革大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更新固有教学认知观念,运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和实例,不断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鉴于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理解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才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教师可引入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在学生理解这句诗内涵的同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诗词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契机,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在价值方面展开教学探索,强化自身的历史素养,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与历史解释能力,才能让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汪世共.浅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530-531.

[2]陈晓棠.浅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2):110.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策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