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医工融合的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建设方法初探

2022-04-22 01:39王晨波班戈陈坤
科技风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高质量发展

王晨波 班戈 陈坤

摘 要: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题,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必然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医工融合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操作性,而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作为医工融合的桥头堡必然是医工融合发展的主要阵地,为更好发挥医工融合主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实验室的融合建设方式、管理模式改进方法、实践技能提升渠道、晋升空间拓宽路径四个方面探讨了医工融合模式下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的建设问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医工融合;实验室建设;实验辅助教师

一、概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当前和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1]。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则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顺应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教育秩序,相比传统专业,医工融合目的性更强,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中,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非常明显,无论是知识中要求的医工理论与实践,还是最终体现的能力与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都有直接的需求和体现[2]。

为保障医工融合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要求下开展创新实践,该文结合民办院校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实际需求,从学院实验室实际硬件、软件条件出发,结合现有的、成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方式,利用项目式、设计式实验实训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医工融合的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实验条件整合、实训平台设计与实践研究[3]。

实验室建设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实践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十四五”期间高等学校必须高效建设实验室。

二、医工融合的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多數民办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工融合的广度与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深度的问题。

(一)实验平台模块化程度不高

现有的实验实训平台往往以满足工科基础课实验课程教学为主要目的,设计性实验平台的比重较小,实验条件布局分散,无法快速有效地构建模块化的实验实训平台,致使综合实验室的功能扩展受阻。

(二)高水平教学技术人才与实验管理人才缺乏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全面的高质量、全方位的高质量,现有实验教师队伍与实验辅助教师队伍的专业实验教学技能和实验辅助技能无法适应医工融合的高标准,实验教师教授内容老旧,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不相适应,与相关产业行业发展更格格不入。教学方法依然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缺乏交流互动,较少运用新媒体技术,较少采用启发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实验辅助教师管理措施不当,导致实验器材放置混乱,实验设备损坏速度过快,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无法为实验室的功能扩展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实验教学与科研、产教融合的相关度不高

大多实验室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学方面,民办高校科研能力普遍偏弱,实验室建设同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功能融合容错性较小,实验项目验证性居多,缺乏综合设计类项目,缺乏产品导向、项目导向的实验项目,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服务社会功能受限,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和结合不够紧密。

(四)实验辅助教师交流培训机会少,职称晋升渠道较窄

民办高校专门针对实验辅助教师所开展的定向培训不多,学习和进修机会较少,致使实验辅助教师知识更新赶不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储备陈旧。实验系列教师职称评审通道单一,职称晋升困难,教学参与度不够。

三、医工融合的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建设思路

(一)明确医工融合实验室建设定位

为适应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从医工融合思路开展学科融合、课程融合、场地融合、人员融合和仪器融合。更新实验实训项目,对接企业行业,接轨市场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式教学,利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优化配置,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规范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实验室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利用开放实验室为大学生科研项目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支持。

(二)实验课教师与实验辅助教师培养定位

制订专业化实验课教教师与实验辅助教师的系统化培养方案,开展实验辅助教师序列系统化专项培养,制订培训计划,实施导师制培养,选择实验技能与专业技能都强的导师开展系统化一对一专项指导,制定适宜于实验辅助教师序列的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鼓励实验辅助教师参加兄弟院校或合作企业举办的仪器规范操作培训、讲座、会议交流等,了解现代实验室建设的新理念,掌握当下仪器发展的动态。同时加强与院校、企业的实验室建设交流,创设实验辅助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制与平台,以增进实验课教师队伍与实验辅助队伍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的综合提升,为专业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三)实验平台融合建设定位

融合现有实验实训项目,打破学科与专业界限,降低验证性实验实训项目比重;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专业实验实训平台融合建设;科研实验室、大学生实践平台融合建设。突出实验室特色,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医工融合的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建设途径

(一)模块化实验室改造整合

根据承担实验课程实际情况,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运行,将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进行重新布局,整合改造。

实验室改造建设不是简单的场所变更和仪器移位,应严格按照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实际需要,如考虑“医用物理学实验”针对大一年级的临床医学、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人数较多,则设置满足大班实验授课需求;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为小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则设置成小实验室授课。按照课程需求设置“定制化”实验实训场地,如为工科基础类实验室设置项目式、小组式研讨室,为“医学仪器原理实验”等课程设置共享式产品设计研发室,为大四年级学生设置考研专用研习室,设置学生团队导师开展以产品导向的学习指导和研发指导。

按照实验室功能需求设置差异化的用电、排水、通风设施,比如为实验室机房铺设防静电地板,为用水量大的实验室设置专用用水、排水管道,方便实验课开设的前提下又保障了师生上课安全与科研安全。

改造后的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共涵盖三大功能模块:工学基础实验实训模块、电学基础实验实训模块、医疗仪器实验实训模块,主要布局于实训楼三楼南区,8间实验室,面积840m2。承担的教学任务为:基础类实验,如:大学物理实验及医用物理实验,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物技术、临床、康复、假肢等专业约1200名大一学生的实验教学;医疗器械类实验,如:含微机原理与接口等实验,承担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检验(检验仪器使用与维修模块)专业约700名大二学生的实验教学;硬件类实验,如:模拟电子技术等实验,承担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约730名大三学生的实验教学。

秋季学期共计承担20门实验课程,共计1929课时;夏季学期共计承担24门实验课程,共计1686课时;全年共44门实验课程,3615学时的教学任务。

改造后的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教学任务实现了模块化,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提升了教师科研与成果转化的硬件条件,同时与学校团委积极沟通,对接“医学工程研创工作室”学生社团,为大学生科研提供场所支持,近年来“挑战杯”“互联网+”“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竞赛”成绩均取得显著提升。依托学生社团先后开展“电器公益除尘”“教师办公设备升级”“公益电脑维护维修”等多项公益工作,为全校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的技术技能和服务精神做出了很好的宣传。

此外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积极对接教师教学、科研项目,为教师科研提供必要的场地和人员支持,鼓励实验辅助教师参与教学、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

(二)创新实验室管理方式

结合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管理要求与医工融合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仪器设备出入库管理賬目、耗材使用情况登记、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仪器损坏维修登记管理制度、大型精密仪器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目的是为实验室6s管理提供数据记录及分类数据支撑。定期对实验室仪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师生使用仪器时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报修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

设置学生助理辅助管理实验室开放工作,在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实验室利用的最大化。开放自主设计类实验、科技小发明、趣味实验仪器制作等项目,为学生组织“医疗仪器维护与维修竞赛”“硬件焊接大赛”等可由全校学生参与的工科基础类竞赛。帮助学生挖掘内在潜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进一步达到对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化实验课教师与实验辅助教师培养方式

实验辅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能力、实验辅助能力、仪器操作能力、仪器存放注意事项、仪器安全使用规程等项目考核,以录像、照片或记录的形式存放,作为实验辅助教师培养期满考核的重要支撑,此举作为青年实验辅助教师的考核范例受到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一致好评,并作为模板供其他院系参考。

(四)拓宽实验辅助教师晋升渠道

由于实验系列教师职称评审渠道较窄,致使部分实验辅助教师教学积极性低,消极懈怠蔓延,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我院针对此种情况先后在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针对实验辅助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肯定优秀实验辅助教师的工作成绩,学校层面每年设置优秀实验辅助教师评选,学院层面开展优秀科室评选,实验室层面也将实验辅助教师的日常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方案并付诸实施。以此激发实验辅助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在职称评审办法的基础上,设置了“双师型”人员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优先聘任积极考取企业、行业职业任职资格证书的实验辅助教师。此举在提高实验辅助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也稳定了实验教学队伍。我们需要摈弃传统的观念,提高实验辅助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将实验辅助教师个人发展与实验室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素质和学科竞争力。

结语

根据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医工融合工作的最新要求,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已经是本科院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为加深医工融合深度,配合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发展与新工科建设的实际需要,实验室整合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到实验室改革的系统性与复杂性,需长期努力,我们需要从实验室整合与共享出发,创新实验管理方式,实现对实验课教师及实验辅助教师的系统化、专业化培养,多措并举,拓宽实验辅助教师发展渠道和晋升途径,在此过程中做好统筹协调,将实验室改革提升至一个新的维度,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毛学荣.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N].青海日报,2021-02-09(007).

[2]王志华,曹广胜,张立刚.教育信息化视角下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4):152-155.

[3]张兰华,马敏,马华,王玫.医工融合专业创新能力平台设计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4):123-124.

[4]朱松盛,段磊,王伟,等.“医工融合”培养创新型医学工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212-214.

[5]张雪娇.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路径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1,24(02):42-47.

[6]朱丁,陈晖.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04):235-240.

[7]罗锐,袁志钟,程晓农,彭敬敦,杨娟,郭顺.产教融合理念下工科院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9,6(89):83-85.

[8]曲中林,钟雪蕾.论地方应用型大学的高质量发展[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0,5(04):35-41+74.

[9]卞永明,孙波,于睿坤.新工科背景下实验室建设组织冗余调节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06):246-250.

[10]张兰华,马敏,马华,王玫.医工融合专业创新能力平台设计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4):123-124.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脑卒中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18GGJS210);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校级教改一般项目“医学工程类专业学业、企业双导师和PBL教学相结合的改革研究”(编号:201720);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1年度立项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HNMXL20210758)

作者简介:王晨波(1989— ),男,汉族,河南获嘉县人,本科,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实验室建设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保密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指导体系建设
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