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所起的关键作用

2022-04-23 15:18张金才
邓小平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够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与邓小平在这次全会及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密不可分。他提议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作为中央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为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创造了重要前提。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引导和推动着会议进程,为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主题讲话,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关键词〕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0921(2022)02-0021-07

〔作者〕张金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09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①。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为这次全会的召开及伟大转折的实现作了充分准备,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与邓小平在这次全会及此前中央工作会议上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密不可分。如果没有邓小平在关键时刻的指导和推动,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就不可能顺利实现。邓小平在这次全会及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挥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出会议主题

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本来是一次主要讨论经济工作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有三项;一是讨论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二是商定1979年、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三是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会前,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会议先用两三天时间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①会议要求,头两三天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以后再围绕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这个中心问题讨论前面所讲的三项议题。

邓小平一贯重视经济建设,推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是邓小平自1977年恢复工作以来就一直倡导的。粉碎"四人帮"后,在全党和全国开展一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是必要的。但当揭批查运动基本达到目的后,迟迟不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就违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和心愿。1977年8月23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要有一个时间限制"②。同年11月,他在广州视察时更加明确地指出,我们以揭批林彪、"四人帮"为纲可以,但是很快要转,要结束,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再不能提"以阶级斗争为纲"了。③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视察工作时再次提出要及时结束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尽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9 月17 日,他在沈阳军区的讲话中指出,对于揭批林彪、"四人帮",要制定几条可以结束的标准,"有的单位,搞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结束,可以抓训练,可以组织学习科学知识"①。10月3日,邓小平在同胡乔木等商议他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进话稿的修改问题时,再次强调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有个底,不能搞得过久,可以结束的单位要尽快转入正常工作。◎10月11 日,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中强调:"我们已经能够在这一胜利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战斗任务。"③

中央工作会议前,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工作重点转移的看法得到党的中央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同意。正是根据邓小平提议确定的这个会议主题,为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创造了重要前提。如果不是以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为主题、而是仅讨论原定的三项具体经济问题,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及此后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显然是不可能的。

会议开始后,各组⑦围绕党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者在发言中积极支持中央及时、果断地结束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为什么要实现工作重点转移以及怎样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势必要牵涉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端正思想路线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因为不对"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一些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不把这一时期提出的一些错误观点予以澄清,人们就不能团结一致向前看,就不能为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同样,不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不解放人们的思想,就不能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与会同志在讨论中围绕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和需要澄清的重大是非问题。陈云在11月12日的发言中,就一次提出六个应该由中央考虑并作出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引起强烈反响。与会者还就真理标准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指出了思想僵化的危害,提出了端正思想路线的意见和建议。还提议了增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名单,为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央工作会议充分讨论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转变,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邓小平关于中央工作会议要以讨论工作重点转移为主要议题的重大倡议,无疑为实现这次伟大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条件。正是由于邓小平的提议,使得中央工作会议突破了原定议题的局限,引发了与会代表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成果和共识,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成了一次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二、引导会议进程

邓小平1978年11月5日至14日出訪东南亚三国,因此没有参加11月10日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会。但他回国后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到会议上,并在许多场合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引导和推动着会议进程。

11月14日,也就是邓小平回国的当天,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次日,《北京日报》刊登了这一消息。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以《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为醒目标题的通稿。11月25 日,中共中央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的群众运动,为天安门事件公开彻底平反。①这是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进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和中央工作会议的进程。

11月25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中共北京市委和团中央几位负责人关于天安门事件平反后群众反映的汇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发表了重要谈话。针对天安门事件平反后群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邓小平强调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群众进行积极引导。天安门事件的平反势必会涉及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社会上也出现了一股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對此,邓小平在谈话中明确表示:"毛主席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毛主席的旗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旗帜,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一定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①对于部分参会同志提出的一些历史问题,邓小平一方面表示有些历史问题要解决,这样有利于人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但同时他又指出,对于一些一时不容易搞清楚的问题不必勉强去解决,可以往后放一下,甚至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以便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这样才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②邓小平在谈话中强调了维护安定团结的稳定局势的重要性,认为安定团结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以要政治条件,是引进新技术和利用外资的必要政治环境。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是大局,一切工作都要从这个大局着眼,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不能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稳定局势,把各种积极因素调动起来。③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稳定局势出发,提出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原则和立场,对如何引导广大群众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了明确要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11月26日和27 日,邓小平先后会见日本民社党委员长佐佐木良作和美国专栏作家诺瓦克,在与外宾交谈中他对11月25日谈话中提出的意见和主张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会见佐佐木良作时,邓小平就客人关心的平反冤假错案问题发表了意见。他指出,天安门事件等一些事情过去处理得不正确,当然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纠正,这是符合我们党和毛泽东历来所提倡的有错必纠的方针的。勇于纠正错误,这是有信心的表现。邓小平还强调说,我们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就是要把过去的问题了结一下,目的是使大家心情舒畅,引导全国人民向前看,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①在会见诺瓦克时,邓小平重点谈了客人关心的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他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都知道,没有毛泽东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个历史是抹不掉的。"⑤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邓小平强调要按照毛泽东所一贯倡导的反对本本主义的原则来对待毛泽东思想,不能搞照抄照搬某句话,不能要求任何伟大的人物、伟大的领袖每句话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而是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①

这些话虽然是对外宾讲的,但对中央工作会议上关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如何评价毛泽东等问题的讨过论,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事实上,邓小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在11月27日晚听取中央工作会议各组召集人汇报时,就有人提出邓小平11月 26 日同日本民社党佐佐木良作谈话的19 条可否向干部传达并根据谈话精神向群众做工作的问题。邓小平作出了肯定回应,认为那个19 条对谈话内容的概括基本正确,并进一步谈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他明确指出:"毛主席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伟大,怎么说也不过分,不是拿语言可以形容得出来的。"②邓小平同时强调指出:"毛主席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我们不能要求伟大领袖、伟大人物、思想家没有缺点错误,那样要求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③

在这次汇报会上,邓小平还对各组反映的其他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如华东组提出的"二月兵变"需要澄清和对"一月风暴"的评价迟讲不如早讲的问题,西南组提出的对毛泽东的评价中央应有一个统一说法的问题以及中南组提出的康生的问题等,对这些大家普遍关心但又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邓小平一一给出了明确答复,为各组在讨论时正确把握这些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这些意见在会上传达后,对会议进程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

鉴于会议已开了20天,为将代表们的注意力从历史遗留问题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所犯错误等问题转到讨论经济问题上来,12月1日,邓小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集部分大军区司令员和省委第一书记开会,通过他们向会议打招呼。邓小平在会上着重谈了中央对人事问题的意见,他从维护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给国际上一个安定团结形象的需要出发,提出"任何人都不能下,只能上。现有的中央委员,有的可以不履行职权,不参加会议活动,但不除名"①,以免给人权力斗争的错觉,并强调这是一个大局。关于谁上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增加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补选中央委员的方案和名单,对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代表们酝酿和讨论的结果予以了回应和确认。邓小平的讲话在各组传达后,与会者一致表示拥护。中央关于人事安排的问题基本上确定下来,并开始转入经济问题的讨论。

由上可见,邓小平从11月14日出访回国后,根据中央工作会议上出现的新问题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为全国人民正确理解中央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中央工作会议的进程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发表主题讲话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这篇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这篇讲话从很早即开始准备,是在邓小平的亲自主持下起草完成的。最初完成的讲话稿是以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主题的,主要论述了工作重点转移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包括解放思想、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①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成为大家的共识,已经变得不那么突出了,而真理标准问题、发扬民主问题、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问题和经济管理体制问题等则变得突出起来,迫切需要党中央抓住时机,把这些问题讲深讲透,以利于在历史转折关头为全党指明前进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决定他的讲话稿要重起炉灶。

12月2日,邓小平约见胡乔木、于光遠等人,谈重新起草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讲话稿的问题。邓小平提前拟出了讲话提纲的几个重点:一是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二是发扬民主,加强法制;三是向后看为的是向前看;四是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五是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六是加强责任制;七是新的问题。②之后,起草组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和所拟提纲开始起草新的讲话稿。后来,邓小平又在12月5 日和9日,先后两次约见胡乔木等起草组成员,谈讲话稿的修改问题,并就民主等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指出:"应该允许出气,出气是对没有民主的惩罚。有了正常的民主,大字报也就少了。建立健全民主与法制,实行经济民主,用经济的办法管经济,责任到人,做到有职有责有权。没有民主培养不出人才。"③这些重要意见后来都体现到了讲话稿中。

12 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了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讲话。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在讲话中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分析了一些领导干部思想僵化的原因,列举了思想僵化的表现和危害。他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促进全党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①。

第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邓小平指出,要解放思想,必须发扬民主,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况下,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他着重讲了发扬经济民主的问题,强调要给厂矿企业和生产队以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充分调动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四方面的积极性,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联系民主强调了加强法制的重要性,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①

第三,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邓小平指出,这次会议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家向前看,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针对解决历史问题中涉及到的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②对国际国内都很关心的"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邓小平也提出了原则意见。他指出:"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③

第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讲话重点谈了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在管理方法上。讲话强调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①。在管理制度上,讲话强调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讲话强调要允许一部分人"收入先多起来,生活先好起来",并指出"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⑤

邓小平的这篇重要讲话聚焦中央工作会议上大家讨论比较集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及时回应了与会人员的普遍关切,提出了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对于凝聚全党共识、顺利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这篇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随之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在邓小平中央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实事求是地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取得一系列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成果,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邓小平为实现这一伟大转折发挥了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付国英)

猜你喜欢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初步探索及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初步探索及经验
思想解放的春天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对高中历史教材“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