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下水文”,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2022-04-23 22:20徐伟锋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运用策略

徐伟锋

【摘 要】教师的“下水文”对学生具有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用“下水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经历,点拨写作的方法,强化习作的修改,在习作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让习作之花弥漫芳香。

【关键词】习作教学 “下水文” 运用策略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曾深深感到,习作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花费的时间多,见效却很慢,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改作文。为了能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努力用好“下水文”,体验并实践本次习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下水文”中引导学生悟到灵感,激发习作的兴趣,习得习作的方法,享受习作成功的愉悦。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使用“下水文”呢?笔者在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开展了有关的实践。

一、“下水文”引导激趣,让学生喜“作”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而教师经常动笔写作,对指导学生习作是大有好处的。“教师下水”和学生共同审题、共同构思、共同写作,这是扣住关键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互相阅读、互相评议,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这足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情趣,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看到教师能按照要求和自己一样完成一篇精彩的习作,无形中会产生好奇与期待,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朗读着教师的“下水文”时,是那样的趣味盎然。

在一次习作教学中,要求是推荐一个好玩的地方,笔者先把自己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

走近猴山,哈!好多调皮的猴子啊!有的在争抢香蕉,有的在铁链上“荡秋千”,有的在岩石上打瞌睡。最有意思的,是两只猴子勾肩搭背,搂搂抱抱,像是多年不见的朋友……猴子的样子十分有趣,全身长着棕褐色的短毛,额头上满是皱纹,活像个“小老头”,尾巴左摇右摆,但总是遮不住那常常被人取笑的红屁股。这时,有人扔下去一颗糖,一只猴子急急忙忙抢了去,一溜小跑,賊头贼脑地躲到角落里,手剥嘴咬,没几下就剥开糖纸,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真是只馋嘴的猴子啊!

读罢,学生早已乐得合不拢嘴,喜欢之情溢于言表。再请学生评议时,有的学生夸教师观察得仔细,有的学生夸写猴子的动作神态有趣,有的学生夸写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学生表扬教师用的词语准确……看着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笔者微笑着鼓励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游玩过的地方,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好评。学生兴致勃勃地爱上好文章,对写好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

在习作教学前,教师要敢于写“下水文”,坚持写“下水文”,用“下水文”引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念“下水文”时,教师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写作的“能源”和“发动机”。学生有了“能源”和“发动机”,就有了兴趣,就能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二、“下水文”唤醒回忆,让学生乐“作”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从习作教学的现状看,“贴近学生实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表达真情实感”这些习作的要素似乎正逐渐远离学生的世界,以至于部分学生喜欢胡编乱造地表达,生搬硬套、不切实际地写作,导致写出的作文缺乏真实性。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前布置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如教学“美食让生活更美好”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周末品尝一种家乡美食,写好给学生的“下水文”,让学生产生共鸣:习作的材料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回忆中。在教学时,笔者出示了“下水文”,介绍了品尝家乡的小笼包的过程和美好的感受: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迫不及待地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小笼包,放入香香的醋中冷却一下,迫不及待地、轻轻地咬上一口,一股肉香钻入鼻中,那股酱紫色的汁水紧随其后,循着咬破的裂缝汩汩地淌进我的口中,汁水在我口中左滚右翻,醇香弥漫了味蕾,鲜美充盈于其间。紧接着,一团酱红色的肉馅像个圆滚滚的小球似的,从晶莹剔透的外皮里蹦了出来,它似乎在得意扬扬地向我示威。早已“口水直流三千尺”的我,再也抵挡不住诱惑,张嘴咬上一大口,又嫩又滑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评议环节,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最后一致认为写好品尝美食的步骤很重要,每一种美食都有自己独特的吃法,美食的味道和感受必须融于一起。教师及时点拨:生活中的美食很多啊,它们都有独特的样子、独特的吃法和独特的味道,回忆一下自己品尝过的美食,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一席话激起“千层浪”,果然,有的学生介绍自己吃的牛肉拉面,鲜味难挡;有的学生说,刚品尝过鲜辣难忘的胡辣汤;还有的学生则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吃软糯黏牙、清香扑鼻的糯米团子的经过……

学生回忆的大门打开了,这些鲜活的习作材料,让笔者感受到了“下水文”的神奇魔力,是它唤醒了学生美好的回忆,是它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心”的愿望,是它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习作的真实素材。

三、“下水文”无痕指导,让学生会“作”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常常碰到学生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会碰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在面对刚经历的事件,抓不住重点、思路受阻、无法写清楚一件事时,教师需要及时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让学生豁然开朗。

四年级上册一次习作,要求写一次比赛或者游戏。为此,笔者在班内组织了一次“贴鼻子”的游戏。在游戏时,笔者敏锐地发现,有些学生面对游戏的热闹场面,不会观察;在游戏中,个别学生因为玩得太过投入,对游戏的过程疏于观察。因此,他们缺乏自我感悟,所写习作一般都是停留在简单地叙述游戏的“流水账”上。

鉴于此,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完成习作“贴鼻子”,提供“下水文”让学生一起学习。“下水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张晓明犹豫了一会儿,左摸右摸地舞动双手,好像盲人摸象似的,没了方向。最后,他好像透过蒙着的黑布,看清了一切似的,坚定地将鼻子贴了上去。这时,大家爆发出一阵哄笑,有的同学忍不住说了一句:“你们瞧,他贴的鼻子歪到哪儿去了?”原来鼻子都贴到了脸的外面。同学们见此情景,哄堂大笑,有的笑得前俯后仰,有的捧着肚子直喊疼……

笔者的“下水文”逗得学生也是哈哈大笑,刚才游戏时的经历生动再现。笔者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老师的‘下水文’好在哪里?哪里可以写得更好?”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把每一个同学玩游戏的过程都写进去,这样写会没完没了,没有意思。笔者点拨:“我们要抓重点来写,不需要面面俱到。”有的学生说写游戏时,自己就是参与者,便于把自己的想法和游戏经过写具体,可以作为重点来写。笔者引导说:“怎么玩游戏,自己最清楚,把自己玩游戏的过程作为重点写,一定能写详细。”教师的引导,每一句都紧紧贴着学生的言语世界行走,充分激活了学生习作的动力。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悟方法,谈发现;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习作的重点;在教师的点拨中启迪智慧。学生在明确了重点和方法后,完成自己的习作,水到渠成,寫起作文更得心应手了。

教师的“下水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倍增器,教师只要能勤动笔、勤思考,在学生习作的困难处多思考,在学生疑惑处多引导,就能让学生习得习作方法。

四、“下水文”强化修改,让学生善“作”

“下水文”有时也要讲究出示的时机。教师如果单纯在习作之前展示“下水文”,有时反而会限制学生的写作思路。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也可在批改学生的草稿后、发现问题时,再来利用“下水文”帮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习作的修改。

在五年级上册的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一课,学生在写心爱之物时往往追求高大上——珍贵的首饰、高级的玩具,但少了生活气息。学生忽视了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物品,如文具、书本、日用品等。但对学生来说,它们虽普通却不平凡,生活离不开这些必需品。因此,笔者的“下水文”就从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钢笔入手,从它的来历、外形和围绕钢笔发生的故事来写,写出了钢笔于自己来说,如战士手中的武器、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一样重要,让学生知道,心爱之物是有情感的、重要的东西,并不在于它的价格昂贵和美丽的外形。

在习作评价中,教师“下水文”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位经常写“下水文”的教师,一定会感染自己的学生,一定能让学生渐渐喜欢上写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习作中最薄弱的环节, 结合激励性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习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众多的作文教学方法中,“下水作文”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师理应大胆“下水”,“下水文”用之恰当,行之有效,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与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运用策略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