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单元递进式设计

2022-04-23 22:40沈毅翔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沈毅翔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数据与数据处理单元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教学观念与学生思维发展需求无法匹配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本文作者尝试在数据与数据处理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围绕大概念组织单元教学,采用递进式单元设计,通过层层递进的驱动问题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和评价要求设计,促进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培养计算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递进式设计;数据与数据处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8-0040-0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教材,能够看到具体知识背后的大概念,进而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以学科大概念来统摄和组织教学内容,能更为充分地揭示知识间的纵横关系。而单元整体教学实质就是“整体而教,整体而学”,它注重对学习对象的整体把握与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笔者基于大概念视角提出了递进式单元设计路径(如图1),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将单元教学中的每节课分成课前准备、课中任务、课后评价三个阶段,设置有梯度的递进式问题情境、学习任务和评价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由初阶到高阶,由内化到外化,层层推进,助推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 递进式单元教学设计

下面,笔者以2020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数据与数据处理”单元教学内容为例进行递进式设计(如下页图2)。课前问题设置有发展的梯度设计,引导学生根据真实情境提问和思考;课中任务有难易的递进式梯度设计,帮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驱动掌握知识技能;课后评价有成长的递进式梯度设计,依据学习目标设置层层拔高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 递进式单元教学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探索和自主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情境性原则

从学生实際出发,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思维得到拓展。

3.递进式原则

在单元教学中将教学知识体系逐层划分,使得知识内容有难易地梯度排列。情境、任务、评价之间设置递进联系,帮助学生层进式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形成学科素养。

● 递进式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新教材修订背景,教师围绕大概念组织单元教学,为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规划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构建知识。

1.递进式驱动问题,构建学生思维梯度

在设计递进式教学问题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为基础,将整个单元的设计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到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笔者在“数据与数据处理”单元设计的递进式问题如表1所示。

(1)通过对比讨论,建立问题背景。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得出如表2所示的结论。

思考:怎样的数据记录方式才是方便且有效的?总结出合理的数据记录方式应该具备操作便捷、结果易读、内容易扩展等特点。教师自然引出Excel电子表格,介绍Excel的基本功能,并由学生实践操作,体会Excel的易用性,进一步完善数据处理的思想。在学生了解Excel的基础操作后,教师提出课后探究问题:老师记录这些成绩数据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2)进行思考分析,提升问题难度。第二课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讨论上一课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据计算和分析思想,学会透过数据本身去分析数据反映的问题,使学习更具目的性,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前两节课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自主地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三课时的问题是:对于大型的考试,我们还需要分析出哪些数据?要用到哪些计算方法?考试成绩时常有因为各种原因而需要做个别的调整,这对已计算统计完成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有,我们在前期应采取什么措施去避免这种影响?提出这样的问题,目的是将学生的视野范围从少量的数据和对象扩展到大量的数据和对象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3)解决现实问题,拓展问题宽度。在学生基本掌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在第四课时提出问题:在面对大量数据需要分析汇总的时候,除了使用函数、公式等方式,有没有更简便的方式来分析?学生在掌握数据计算的基本操作之后,能体会到面对大量数据时,单纯使用函数、公式等工具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出现错误,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兴趣,学习使用数据透视表等工具分析数据。

第五课时同样以问题引入:在分析完数据后,分析结果散落在Excel表格里,如何将分析结果清晰呈现给别人?面对不同的对象,需要以什么方式呈现分析结果?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以往分析成绩的过程,将成绩分析对象分为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学生个人和家长等不同层面,通过面对不同对象需要呈现的不同结果,来分析应选择什么方式来呈现数据。例如,在不能直接公布分数的情况下,学生想知道自己在班级或者年级里的排位情况,可以通过划分档次的方法来大致了解,而划分档次可以用if语句或者vlookup语句来实现。

通过递进式的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建立学习需求,在掌握Excel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xcel知识来解决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在单元学习的总结中,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能得到什么结论,这样能适当地引出下个单元大数据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递进式学习任务设计,驱动学生深度学习

递进式任务设计是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设置递进式驱动任务,结合讲授模式、发现模式、自学模式等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循环学习,最终达到多次学习知识和分层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笔者设计的“数据与数据处理”单元递进式学习任务表如表3所示。

(1)基础:数据录入与整理。第6、7课对2020届和2021届新生而言,是Excel的始业课。在分析总结出成绩记录需求后,开始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这一阶段要求全体学生熟悉Excel界面,了解各个功能区作用,掌握数据录入的方法。学生可以借助课本、微课等工具完成自学,学会录入整理数据,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笔者将第8课分为两课时,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几个数据处理的方向,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需求:计算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通过这些数据,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学生、每个班作业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借助课本、微课、在线资源等查找对应的计算工具或者函数,基本可以完成自主学习,这一过程相比统一授课来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递进:大量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在完成自学后,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分享思考过程和具体操作流程,以便其他同学参考借鉴。在使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不同的函数和算法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在基本了解常用函数后,开始成绩的汇总与计算。学生可以体会到通过数据分析,能更全面掌握同学的学情。在完成成绩汇总分析的基础上,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过程和使用的功能,鼓励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功能去分析数据。笔者将历届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在面对大量数据的时候,如何统计计算能更方便准确,进一步巩固数据计算的操作,再通过学习数据透视表,对比使用函数、公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据透视表的易用性和强大功能。

(3)拓展: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第五课时(第10课)在讨论分析面对不同对象时数据分析结果的不同呈现形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按呈现方式进行分组,选择Excel的不同功能去呈现合适的数据分析结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过程和心得,全班同学相互学习彼此的经验,取长补短,提升信息意识。

3.递进式评价设计,构建学生成长体系

(1)融拓展于评价体系中,助推高阶思维发展。递进式评价的实现方式是使用if语句,教师可以将if语句的学习资料发给班级中学有余力、对它感兴趣的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参考教师的评价体系,学生在制作成绩查询表的情境中,可以用if函数和vlookup函数来完成表格的查询过程,其他学生也可以借由同学的展示介绍了解复杂函数的使用。学生学会使用if语句后,将信息技术成绩加工处理,可以根据得分自动输出学生获得的称号,这样既学习了课程的拓展知识,又助推了高阶思维发展。

(2)设置递进评价等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数据与数据处理”单元的评价反馈笔者选择使用Excel来呈现,以便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体验,同时,采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游戏里的等级划分方式,根据学生得分给予不同的头衔。学生拿到成绩單后,通过输入自己的姓名能查看分数排名等信息。而随着单元各课时学习内容的深入,每节课的得分累加起来,便能得到进阶头衔,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 结语

在“数据与数据处理”单元中,以递进式课堂策略进行整体单元设计,各阶段互相依存、逐渐深入。在明确学生学情和需求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以难度递进的任务逐步展开,以层层拔高的评价标准去激励学生学习递进式的任务和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和努力方向,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部分的梯度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度、知识掌握度、创新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另外,开展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单元核心知识,递进式的梯度设计挖掘了课堂的深度。教学过程化考评、多元化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评价方式更加全面。

这既是笔者近期教学的实践总结,也是日后教改的基础,最终希望学生能藉由课程学习,培养计算思维,建立信息技术学科大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用信息化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系统,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