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2-04-23 22:32陶丽娟徐红梅陈会荣周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有效性

陶丽娟 徐红梅 陈会荣 周倩

[摘要]目的: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强化营养干预的有效性及影响。方法:遴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血透室2020年1~12月收治的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65例患者开展基础性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65例患者加用强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指导干预后的血清总蛋白水平(73.12±3.69).g/L、血红蛋白水平(89.92±2.62)..g/L、转铁蛋白水平(172.33±20.11).μg/L、前清蛋白水平值(0.36±0.08).g/L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62.23±5.47)g/L、(88.14±2.59)g/L、(165.34±20.05)μg/L、(0.31±0.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95.38%)、营养状态改善率(75.38%)均显著高于参照组(72.31%、50.77%),且研究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人数为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68%,参照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人数为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69%,研究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干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干体重为(55.90±7.13).kg,参照组患者的干体重为(54.79±7.31).kg,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79±0.25).cm,上臂围为(27.96±1.24).cm,上臂肌围为(21.65±1.18).cm,参照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58±0.31)cm,上臂围为(26.28±1.09)cm,上臂肌围为(21.05±1.45).cm,故研究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人体测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强化营养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减少患者机体营养不良现象的出现,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强化营养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营养指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2-0019-04

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临床中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较为常见的手段之一,其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方式挽救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的一种过渡方式[1]。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在于替代肾衰竭所丢失的部分功能,达到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清除代谢废物的目的。但对于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其体内的血清总蛋白含量会不断下降,导致患者体内的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紊乱,使得机体出现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不仅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营养状态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2]。因此,有效的强化营养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强化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影响及有效性,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针对收治的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30例展开了护理干预的观察,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遴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血透室2020年1~12月收治的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本次研究开展之前,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的所有内容展开了详细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纳入标准:13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符合“尿毒症”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式;患者均不存在先天性免疫机制障碍疾病。

排除标准:合并较为严重的先天性营养性疾病;沟通障碍;先天性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护理依从性较低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不同意参与本次观察的患者[4]。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开展基础性的护理干预,包括较为常规的症状观察和护理、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注意事项的交代等等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加用强化营养干预,具体如下。(1)构建强化营养干预护理小组:在血液透析室内成立一支专业的营养干预护理小组,小组由营养师、主管护师、护士及血液透析治疗医生等组成。定期对组员实施

“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指标”“营养指导干预”等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相关培训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科室内护理质量水平。(2)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强化营养干预计划:在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营养指标状况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营养指标、饮食喜好、质量水平等制定个性化的强化营养干预计划。对患者每天每餐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的摄入水平进行控制,强化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及营养状态。(3)个性化的营养健康宣教: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之间构建和谐融洽的互动关系,主动给予患者关心、询问和重视,构建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结合患者的年龄水平、饮食习惯和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等为患者实施多元化的关于营养干预方面的指导和健康教育。如通过定期讲座、PPT讲解教学、一对一问答、发放健康营养手册等多元化的方式向患者宣教科学合理饮食、营养补充等对于透析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对于预防营养不良发生的意义和作用,强化患者对于营养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家属实施个性化的饮食方面的宣教,包括指导患者家属科学合理的为患者搭配饮食结构,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在患者出院之后叮嘱患者家属每天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的服用药物、定时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等。(4)强化营养干预的饮食方案: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制定饮食相关标准,对每天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量进行明确。在饮食过程中,蛋白质的摄入应以优质的蛋白为主,包括瘦肉、蛋类及鱼肉等,严格的控制奶制品的摄入量,结合患者每周的血液透析次数决定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为1.0~1.5g/kg,每天热量的摄入量在138kJ/kg以上。注意严格限制患者每天钾盐、水和钠等的摄入量。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表现为无尿或少尿,所以应严格控制患者的饮水量,切忌饮水过多,减轻对患者心脏和水肿的负担。护理人员还应严格的控制钠盐和钾盐的摄入,减少引起潴留及高钾血症的出现,而饮食过程中含钾浓度较高的食物包括香蕉、葡萄、紫菜、海帶、干果及菌类等。患者每天应摄入足够的维生素、钙质及纤维素等,通过维持营养均衡足够,纠正低钙血症等。多给予患者蔬菜、粗粮等的摄入。最后还应在饮食中补充铁质,如饮食过程中应给予茄子、雪里蕻、菠菜等食物,同时还应增加核桃、蜂蜜、大枣等摄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状态,补充造血的原料,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预后的血清总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前清蛋白水平、护理满意度、营养状态改善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的人体测量指标等。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前清蛋白水平变化比较研究组患者营养指导干预后的血清总蛋白水平(73.12±3.69)g/L、血红蛋白水平(89.92±2.62)g/L、转铁蛋白水平(172.33±20.11)μg/L、前清蛋白水平值(0.36±0.08)g/L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62.23±5.47)g/L、(88.14±2.59)g/L、(165.34±20.05)μg/L、(0.31±0.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营养状态改善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95.38%)、营养状态改善率(75.38%)均显著高于参照组(72.31%、50.77%),且研究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人数为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68%,参照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人数为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69%,研究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人体测量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干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干体重为(55.90±7.13)kg,参照组患者的干体重为(54.79±7.31)kg,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79±0.25)cm,上臂围为(27.96±1.24)cm,上臂肌围为(21.65±1.18)cm,参照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58±0.31)cm,上臂围为(26.28±1.09)cm,上臂肌围为(21.05±1.45)cm,故研究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人体测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变化,现阶段临床中尿毒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中一般针对尿毒症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干预,能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促进患者预后。在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若不及时给予相应的营养指导干预,将会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现象的出现,不利于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提高[5]。

营养不良属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即是营养支持干预,但现阶段多数患者的饮食尚未达到营养指导的理想状态,不利于患者预后[6]。强化营养干预主要是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次数、病情严重程度、营养指标、护理需求等等设计针对性的饮食结构,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能摄入均衡、丰富及充足的营养[7],提供给患者机体较为充足的营养需求,提高饮食搭配的科学性、合理性,维持患者机体正常的营养需求,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和预防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8-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营养指导干预后的血清总蛋白水平(73.12±3.69)g/L、血红蛋白水平(89.92±2.62)g/L、转铁蛋白水平(172.33±20.11)μg/L、前清蛋白水平值(0.36±0.08)g/L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62.23±5.47)g/L、(88.14±2.59)g/L、(165.34±20.05)μg/L、(0.31±0.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95.38%)、营养状态改善率(75.38%)均显著高于参照组(72.31%、50.77%),且研究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68%,参照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69%,研究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干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干体重为(55.90±7.13)kg,参照组患者的干体重为(54.79±7.31)kg,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79±0.25)cm,上臂围为(27.96±1.24)cm,上臂肌围为(21.65±1.18)cm,参照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58±0.31)cm,上臂围为(26.28±1.09)cm,上臂肌围为(21.05±1.45)cm,故研究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人体测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这些结果说明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配合强化营养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综上所述,强化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彭杨霞,刘叶,任雨.饮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东方药膳,2019,7(13):105-106.

[2]刘宁,冯佰仟.专业营养师全程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9,5(10):952-955.

[3]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4]郭兰芬.强化饮食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不良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2018(12):142-143.

[5]王洁,郑燕.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2):1661-1662.

[6]吕敏清.阶段性营养平衡目标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8):41-43.

[7]唐小玲,张琼.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观察[J].亚洲临床医学杂志(英文),2019(3):15-17.

[8]侍珍珍,唐景凤,庄静.基于行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管理依从行为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26(32):33-34.

[9]陈晓霞,许武红,张石云.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脂代谢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24(13):32-34.

(收稿日期:2021-05-25)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