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实践

2022-04-23 02:08刘丽华
中国新通信 2022年4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思政

刘丽华

【摘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缺少思政教育设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不够,专业课程育人目标不显著。故本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掘,以及课程思政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等问题。

【关键词】    通信原理    课程思政    挖掘和实践

一、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二)课程思政的本质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是培养有品德的人才。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

(三)国家对立德树人的重视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第一个重点任务。

由此可见,党中央对高校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精神指引。

二、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首先要区分课程思政概念和课程思政元素。思政概念是笼统的,思政元素是具体内容。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可以通过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具体事例来体现,对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是思政元素,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大义凛然等民族精神,体现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湖北抗疫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精神,体现一些哲学思维、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的也都是思政元素。

所以,思政元素无处不在,思政元素不难挖掘,教师要根据自己授课内容选择适合的思政内容,融合在知识传授中。

三、对课程思政的设计

无论是基础课、专业课还是实训课,都可以融入思政内容。通过研究教学内容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德育的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课程思政可以在课前、课中实施,也可以在课末实施,或者课前、课中、课末都实施,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

例如,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比较难学的课程,但是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当同学们想知道这门课程是否难学时,教师的回答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如果教师的回答是这门课程不容易学,有些学生就会知难而退;相反,当教师告诉学生这门课并不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想学好,就一定能办到,有些学生就会对学好这门课程充满信心。从而可见,思政的教育在于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引领。正能量的回答,不仅能够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而且能够使学生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和决心,让梦想起航。

四、对课程思政的实践

(一)理论课

下面就以通信原理课程中通信系统模型这部分授课内容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内容的实践。

首先明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之后进行课程内容和育人内容的设计。

通信系统模型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比较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的区别和联系,分析通信系统模型各部分的作用。

通信系统模型的育人目标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要心怀理想信念,不断进步、获取成功,将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1.课前:课程思政引入

思政内容可以融合在引入案例里,也可以结合在知识讲解中。不同的课程内容要融合相适宜的思政内容。而且思政内容和理论知识的融合如糖溶于水一样,会使所讲内容更有“味道”,学生更易于接受。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前,师生一起总结从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电报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到利用语音通话、视频通话进行通信,1G到5G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是通信发展史上一个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案例是一个很好的思政案例。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作为功能性能指標达到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施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北斗的发展经历了三代:中国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刚刚立项,试验系统2000年年底建成,向中国提供服务。北斗二号系统2007年至2012年建成,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北斗三号系统2017年至2020年建成,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的成功不是几人可以单枪匹马干出来的,也不是一簇而就的。而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干出来的,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自北斗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有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制建设。北斗系统开创了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

以上案例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家自豪感,要向无数科技工作者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责任。

2.课中:课程思政贯穿授课内容

通信系统模型分为简单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三种,如下图1、图2和图3所示。

学生在分析三个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时,基于模型组成来考虑。从图1可见,通信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即:信源、发送设备、信道和噪声源、接收设备、信宿。图2和图3模型与图1模型相比,同样具有图1中的信源、信道和噪声源、信宿3部分,不同的就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数字通信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在模型结构上有很大区别,但是本质上都可以和简单通信系统模型的各部分相对应。以上部分蕴含的思政内容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自北斗工程启动以来,全国范围内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制建设,这么庞大的科研队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北斗的成功发射。

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的根本区别是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不同。模拟通信系统传输模拟信号,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区别通过图4、图5直观可见。从而,进一步对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优缺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两个系统的发展有正确认识。

通过分析可知,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之一是抗干扰能力强,没有噪声积累等,模拟通信的主要缺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弱,当噪声叠加于信号之上,在接收端很难将信号和噪声分离。

数字通信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是基于模拟通信系统的缺点,这在通信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使通信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同时,也要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字通信系统的出现并不是摒弃模拟通信系统,两个系统各有优缺点。从而在此可以将北斗三号发射成功是基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的成功发射。

在分析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时,要启发学生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是近距离传输,在模型中可以没有数字调制器和数字解调器;如果要求可靠性不高,可以没有信道编码器和信道译码器;如果传输信号没有保密要求,就不需要加密器和解密器;如果信源发出的信号是数字信号,不需要A/D和D/A变换。所以这里可以贯穿哲学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启发学生们思考必须要清楚的问题有:用哪些方法可以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每种转换方法有什么特点;数字信号传输时码型是否需要变换,用什么方法变换;数字信号采用几进制传输,二进制传输和多进制传输有什么不同?在传输系统中每隔多远要加一个再生中继器;数字信号用什么方法加密;数字信号是否必须经过调制后才能进行传输;如何衡量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所有的这些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清楚,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了解数字通信系统。在这里可以贯穿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任一个环节出错或者性能不佳,都会影响整体传输性能。

3.课末:课程思政总结反思

在总结阶段,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总结本次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感悟;然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思政内容的感悟。

在总结通信系统模型这部分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北斗三号的成功,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为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全新范式。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担当时代重任,练就过硬本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评价阶段,引导学生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要具有钻研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另外,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写上适当的评语,也会使学生有所感触。正确的引导犹如灯塔,使学生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教师职责。

(二)实验课

学生在做实验时,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探究精神、工匠精神。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用理论指导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做完试验就好。

比如做抽样定理实验时,要求同学们先画出频谱图,再分别观察抽样频率和信号最低频率之间三种情况下fs>2 fL、fs=2 fL、fs<2 fL的频谱,从而得出结论。

当一个问题所有情况都分析后,就不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情况。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实训室上课,上课地点的卫生状况学生还是要打扫干净,劳动精神、服务意识、团队合作都是必不可缺少的。

思政内容和授课内容融合在一起,杜绝了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用大而空思想灌输的问题,把思想融合在具体的内容中,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五、对课程思政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课程思政方面要有自己的考虑。

1.课程思政元素,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2.课程思政的挖掘,可以侧重于价值观层面,注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真善美教育等(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职业文化等);也可以侧重于认识观层面;还可以侧重于方法论层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提升,主要内容包括: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等。

3.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要相互融合,做到润物细无声,而不是与授课内容独立存在。

教师在讲专业课程时,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要使学生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4.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思政课教师独有的事情,是全体教师要担负起的职责,除了思政课上讲思政,其他课上也要讲思政,要形成合力,共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5.课程思政内容的结合可以在课前、课中,也可以在课后。

6.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要有创新创造。

7.教师要真学真懂,用真情实感去引起学生共鸣。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课程考核最好建立多維度评价体系,将德育纳入过程考核中。使学生知道,结果是重要的,过程更重要。不能搞投机主义,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任何成功都要付出努力。

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当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催化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合力,课程思政的教育引领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