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场内部生物安全关键点

2022-04-23 15:55曹旭张军戴江河王秀锦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2年1期

曹旭 张军 戴江河 王秀锦

摘  要:非洲猪瘟暴发促进了国内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的提升,但是随着今年猪价下滑,猪场资金投入减少,人员缩减,生物安全执行有所松懈,加之进入寒冷冬季,猪场暴发非洲猪瘟等疫病的风险依然存在。猪场只有在做好外部生物安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改造内部布局,调整大批次生产模式,规范人员、物品进出猪舍流程,规范猪群流转及无害化处理流程,规范日常消毒流程,建立培训、监督和监测机制,建立应急处置流程,才能有效阻止外部疫病的传入。甚至在外部疫病传入时能快速阻断疫病在内部流行,清除传染源,恢复正常生产,降低损失。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内部生物安全;洗消流程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2)01-0066-04

自2018年非洲猪瘟在国内暴发以来,各猪场不断提升生物安全级别,改进外部生物安全设施,完善生物安全流程,大部分猪场目前已形成多级洗消的外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抵抗疫病能力[1-2]。随着非洲猪瘟流行大环境的好转,部分猪场管理者对外部生物安全充满自信,警惕心下降,加之今年猪价下滑,猪场资金投入減少,人员缩减,而内部生物安全相关联的人员事项又繁杂,难以执行到位,便开始简化内部生物安全,甚至取消所有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导致猪场抵抗疫病的能力整体降低,猪场常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加剧[3]。同时受限于猪场硬件、季节、人员执行力等因素,外围生物安全一旦失守,非洲猪瘟、流行性腹泻等重大疫病仍可能会发生。从传染病防控关键要素之一的切断传播途径出发,猪场只有通过外部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非必要进场的完全隔绝,必要进场的逐级洗消从而杀灭病原,进而通过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守好与猪接触的最后一道防线,才能打造猪场抵抗疫病的铜墙铁壁。现将猪场内部生物安全关键点总结如下,期望对猪场内部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改进、提升、持续稳固有所帮助。

1  猪场、猪舍布局

(1)各车间、各栏舍全封闭,从源头上杜绝鸟类、猫狗等动物携带病原进入猪舍。

(2)各独立车间如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等设置相互独立不交叉的人员物资进入、转群、售猪、无害化处理通道[4](图1)。

(3)猪场设计时可按照批次化生产模式,配套建设定位栏、产房、保育舍等,各车间配套有序使用,实现全进全出。同时出于发生疫病后快速控制的考虑,各生产单元尽量最小化。

(4)各猪舍设置独立的淋浴间、洗衣房、工具房、药房、休息室、餐厅,配备必要的工具物料,降低各猪舍人员集中洗消时的交叉污染风险,同时发生重大疫病时,也可供紧急隔离使用(图2)。

(5)饲料散装化,通过场外中央料塔传输到各猪舍专用料塔。同一栋猪舍的料线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短化、简化。

(6)使用漏粪板的猪舍,各猪舍甚至各列粪坑专用。所有排污管道暗埋,减少疫病发生后粪污可能造成的交叉污染。

(7)保育舍、育肥舍、后备舍等栏舍隔断实体化;母猪采用单槽和单独的饮水器。

(8)各栋猪舍的水线、电路、环控独立控制,相互不交叉、不共用。

2  生产模式

猪场根据整体规划,采用大批次生产,实现不同猪舍和生产单元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规模1 000头以下母猪场建议采用四周批或五周批的批次化生产方式;规模1 000~  3 000头母猪场建议采用3周批的批次化生产方式;规模3 000头以上母猪场建议采用1周批的批次化生产方式。

通过批次化生产,每一批次猪群单独存放于一个单元,最大限度减少猪群在猪舍内和猪舍间的流动频次。短期内集中开展配种、接产、免疫等技术操作,减少人员日常在不同猪舍间的操作流动频次。同时物料采购入场、物料进出猪舍、人员休假返场更集中,降低日常进出频次。

3  人员进出各猪舍流程

(1)进出猪舍消毒液洗手、踩脚踏盆或换专用鞋、换专用工作服或穿一次性防护服。工作服实行各区域分色管理,下班后浸泡消毒清洗烘干。各通道设置隔离凳,区分脏区、净区,人员单向流动,避免来回交叉接触(图3、图4)。

(2)卫生清理、日常维护修理等工具各猪舍专用。

(3)各猪舍人员专管,开展系统培训,建立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小问题各猪舍人员自行解决,降低场长与技术员进出猪舍的频率;特殊情况下,进猪舍应根据各猪舍重要程度有序先后或分天进出[5]。

4  物品进出各猪舍流程

(1)物品经外部生物安全洗消分类入库后,定期进行臭氧、熏蒸等消毒。物资专人管理,集中报计划,由专人专车配送。根据各猪舍情况、各类物资特性,设置合适的物品进猪舍洗消程序(图5、图6)。

(2)设置中央食堂或将食堂外置,食物先高温炒熟或煮熟,再经高温消毒柜加热消毒后送入猪舍。厨师等接触食材人员与生产人员完全分隔开,相互不接触。

5  猪群流转及无害化处理流程

(1)有计划地对猪进行转群,转群前采集环境样本以抽检关键病原,转群时专人分段对接,猪群单向流动,各段车辆工具专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转群后通道车辆工具消毒。

(2)胎衣、死猪等使用防渗袋包装,封口,使用专用转移车,由专人运送至无害化处理点。无害化处理结束后,消毒转运道路及参与车辆、工具。猪舍内参与无害化处理人员当天不再返回工作岗位,第2天或更长时间隔离后按人员洗消流程入场。

(3)生产物料、耗材等垃圾用防渗袋包装,封口,专人统一收集至垃圾处理点,消毒转运道路及参与车辆、工具。

6  生物流管理

(1)猪场严禁饲养猫狗等动物;围墙和猪舍密闭,防止外来猫狗等动物进入,定期检查,修补漏洞。

(2)加强日常饲喂管理,减少饲料浪费。场区围墙外、猪舍墙体外设置防鼠带,定期采用高效灭鼠药灭鼠,或雇佣专业灭鼠公司灭鼠。

(3)料房、猪舍日常保持密闭,开放通道增加防鸟网,防止鸟类进入室内。采用超声波驱鸟器、反光条带等驱鸟。

7  生产区消毒程序

(1)清洁是消毒的基础,日常做好猪舍环境卫生清洁工作[6]。

(2)合理制定各区域、各猪舍日常消毒程序,减少不必要的连续消毒,尤其是带猪消毒。

(3)食堂、办公室、宿舍、道路等人员频繁活动区域,使用高效消毒剂消毒。定期更换消毒剂种类,减少病原的耐药性。消毒液按说明书配制,注意消毒液的有效持续时间,定时更换。冬季考虑气温影响,选用抗冻消毒液,保证消毒效果。

(4)定期于消毒前后分别采样和检测,以便评估消毒效果。

(5)采用批次化生产,各猪舍实行全进全出,按照计划有序开展生产,落实生产各项关键技术,确保各猪舍留有足够的洗消烘及空舍时间。

8  常规培训、监督和监测

(1)系统培训和考核,各类规章制度上墙,关键点粘贴提醒警示标识,提高全员生物安全意识,强化执行力。

(2)群策群力,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流程。关键岗位操作,责任到人,采用照片视频记录,相互监督提醒。管理层不定期现场抽检。

(3)制定生活区各区域、生产区各猪舍、人员、工具、栏位、猪群等常规监测程序,培训员工按标准采样,定期进行评估。

9  紧急情况处理

(1)建立日常巡栏、问题报告机制,培养一线员工识别异常情况的能力。出现异常猪第一时间采样送检。检测结果出来之前确保人员不动,猪不动。检测无异常后按照正常流程治疗或无害化处理。检测有异常时,就地封闭猪舍,进行精准剔除处理。持续监测无问题后才能恢复正常生产。

(2)猪场储备一定量的检测采样耗材、简易床位、被褥、彩条布、火焰枪、员工生活用品等紧急使用物资。

(3)建立系统的紧急处理方案,如疫病发生时,设计清粪工具消毒程序,降低清粪频次;设计到猪舍内、到各栏位换鞋,换手套,换工作服等流程,将疫病控制在最小单元格内,将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猪场成立应急处理小队,定期进行演练。

10  小结

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外部生物安全是基础保障,内部生物安全是最后防线。猪场在持续做好外部生物安全的基础上,从猪场布局改造,洗消流程优化,人员培训,流程执行强化等方面做好内部生物安全,从而进一步加强猪场抵抗重大疫病的能力。疫病发生时,出色的内部生物安全管理也能将疫病的传播扩散速度降到最低,受影响猪的数量更少,早发现早确诊,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日常内部生物安全执行到位,还能有效防控常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降低日常预防治疗和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ZHOU X, LI N, LUO Y, et al. Emergenc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China,2018 [J]. Transbound Emerg Dis,2018,65(6):1482-1484.

[2] 刘小海,陈瑶生. 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 2021(3):196-200

[3] 肖勝南,王瑾,王淑艳,等.浅析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兽医杂志, 2018(9):112-114

[4] 陈斌,程丰.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5):83-84.

[5] 王闯,刘建,孙勇,等.非洲猪瘟环境下规模化猪场“六部曲”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4):18-21.

[6] 孙爱军,王芮,朱潇静,等. 非洲猪瘟相关检测及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21(5):1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