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路径探索

2022-04-23 21:32潘粉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路径探索中学生

潘粉

摘要:当前在“唯分数论”等思想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的影响下,多数中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缺乏公民社会参与意识,对其进行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从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在家庭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利用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三个角度探索了中学生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路径,以期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公民教育的合力,做好中学生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的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学生;公民教育;社会参与意识;路径探索

一、对中学生进行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当前中学生的思想意识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几乎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大部分家长认为,最好的投资就是人的投资——即对孩子的投资。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唯分数论”“教育内卷”“鸡娃”成了热门词汇。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和学生,都处于焦虑之中。中学生的年龄在12-19岁之间,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处于形成阶段,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前的教育形势,使得中学生形成了重视分数、急功近利等心理,加上家长的溺爱与包办,部分学生呈现出一种“高分低能”的发展趋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动手能力低下、独立能力差;部分学生甚至在性格方面有缺陷,自私、心胸狭隘、没有感恩之心、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等。以上种种现象,都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亟待改变。

(二)对中学生进行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培养出来的是适合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合格的公民。一个人,他不仅是一个拥有个性的个体,更是整个社会的一分子,最终都要融入社会之中。中学生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要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接受公民社會参与意识的教育,只有双管齐下,多方用力,他们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将来才能融入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中学生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路径探索

(一)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课程教育中可以适当地渗透公民社会参与意识教育。

1.上好思想政治课程,让中学生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责任意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自己的国家。在思想政治课上,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应让学生明确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作为中学生,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受教育也是中学生的一项义务。所以,他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充实头脑、学好本领,以期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中。

2.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古今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同情心、责任心。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他们或寄情山水,描摹美景;或感于时事,一吐胸中之不平;或人生坎坷,抒发心中喟叹……在品读、感悟经典的过程中,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渗透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的教育。读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能感悟到青年杜甫在登上泰山时心中的一腔豪情,自然能激励自己树立远大的志向;读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在面对久经战火、满目疮痍的国土时,内心的悲痛与忧虑;当我们读到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这一章时,自然会因他的“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而警惕,反思自己是否有一颗同情之心;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心里自然会生发出一种作为中国少年的自信与责任感来……中学生作为一个处在社会之中的个体,应该从文化典籍之中去汲取养料,充实自己的精神,做一个有爱国心、同情心、责任心的少年。

3.利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从前的中学生相比,当代中学生的个性更加独特,很多学生习惯了我行我素,缺乏集体意识。他们在一个班集体中尚且如此,更何从谈起关于国家的集体意识呢?所以班主任应当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首先,应该确定班集体的目标,如本班要在学习、纪律或劳动方面走在年级或全校的前列,让班内学生有目标意识。其次要健全班内组织,培养好班干部,这要求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个性有所了解,能够知人善任,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安排适当的班干部职务;除了班干部以外,对于其他同学,也应该让其有事可做,如关灯、开关窗户、锁门等琐事,要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并能为了班集体的荣誉而做好每一件小事。学生在班级体内有了主人翁意识,能够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将来进入社会后,也能更好地给自己定位,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其学会珍惜生命。2021年,发生了太多的悲剧。2021年11月,湖北十堰竹山21岁女子晨跑失联,最终被发现的是她的遗体。2021年12月,陕西西安一名女大学生因房东不退押金,且对其进行了羞辱刺激服毒身亡。一朵朵生命之花枯萎凋零,留给亲人的只有无尽的哀痛和遗憾。2021年12月,陕西西安、浙江绍兴等多地爆发新冠疫情,国人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抗战。无数白衣战士和志愿者们奔赴前线,为了护卫一方平安,他们不眠不休,与病毒赛跑。生命太过于脆弱,它只有一次,也太过于珍贵。作为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呢?所以,在学校里应该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采取召开法制报告会议、班会,上好安全课等方式开展生命教育,要让中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心胸开阔、能经受挫折,要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5.以史为鉴,继往开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一代代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终于以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旧唐书·魏徵传》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近代中国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如果忘记了历史,就难以前行。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要以祖国的建设大业为己任,在不久的将来以己之力谱写祖国发展的新篇章。

(二)在家庭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

1.父母应为中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国有句俗语说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只靠口头的说教或武力的制服是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一个会令人产生厌烦、抵触之感,一个会令孩子畏惧,做任何事都畏畏缩缩,或是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心理。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要求孩子远离手机,父母就应当先放下手机;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父母就不能沉迷于玩游戏、打麻将等娱乐活动;要求孩子修身养性,父母就应当谈吐文雅、热爱阅读,而不是言行粗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写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父母自身的素质高,孩子才不会产生“只許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心理,才会以父母为榜样,从而提高自己的素养。

2.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锻炼动手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对于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包办,过度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培养出了很多“温室里的花朵”。要知道,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中学生的年龄在12—19岁之间,他们是可以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如在家里做一些洗碗、做饭、拖地、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自己渐渐长大,不能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家务劳动之中。农村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地参加农业劳动,如播种、锄草、掰玉米等,去田间地头出出汗,感受父母的辛苦,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也体会父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苦用心,从而明确自己现阶段的责任是用心读书,待学成归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真正的爱,应该放手,而不是总是将孩子护在羽翼之下,那样的孩子怎么能飞得高、飞得远呢?

3.利用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一滴水,终会汇入大海。一个人,终要融入社会。对于中学生来说,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大有裨益。防控新冠疫情期间,可以让学生针对疫情的传播与防控发表观点,从而明确自己当前能为防疫做些什么,如果不能做出实际性的贡献,做好个人防护也是一种贡献。某中学的门口有一条河,河边的住户经常将垃圾或污水直接倒入河里,也有学生将果皮、纸屑、食品袋等从桥上扔下去,河滩、河道总是遍布垃圾。针对这一状况,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利用劳动课时间,由专人管理、组织,下河清理河道。学生经历了又脏又累的清理垃圾的活动之后,感受到了治理环境的不易,直言将来自己不会随便扔垃圾,也应该想办法号召附近的住户爱护环境。每年重阳节来临之际,该中学也会组织学生会成员去敬老院探望老人,为敬老院老人送上节日的关爱和慰问。此项活动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志愿者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着更多师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还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提高其社会参与能力,强化其公民社会参与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公民教育过程中,只有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公民教育的合力,才能做好中学生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的教育工作,我们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朱熹集注.孟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7

[4]李永忠、林伯海.论我国的公民自主意识及其培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肖万祥.让公民教育生根发芽一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中小学公民教育初探[J[思想,2015

[6]刘铁芳、谢燕.社会参与和公民权责意识的培养[J[德育与心理,2006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21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路径探索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