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永不褪色的“军绿”

2022-04-24 21:55黄燕
青年文学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军服西洋服务站

黄燕

衣柜里的旧军服

一件暗绿色的旧军服,一顶镶嵌着五角星的军帽,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整齐叠放在父亲房间的衣柜里,是父亲军旅生涯的美好回忆,是父亲刻骨铭心的绿色青春。

1984年,父亲参军,当兵3年。父亲说:“军服,是军人的皮肤,军服和军帽对于军人具有独特寓意,代表着忠诚与奉献、使命与责任。”在部队领取军服的当天,教导员就教育父亲:“每一名军人,都应自觉地维护军服的尊严。”

父亲还说,在那个年代,村里有年轻人当兵是非常喜庆的事情。村干部会给年轻人戴上大红花,敲锣打鼓送兵,村书记还嘱咐父亲在部队好好表现。为这事儿,爷爷乐呵了好几天。

家里穷,没能给父亲置办几件像样的衣服,部队发的军服,在当时是父亲最亮丽的衣服,父亲一直小心翼翼地打理。每次在洗好衣服后晾晒前,父亲都要把衣领、兜盖抻得平展。一次,父亲在训练时不小心把上衣袖口扯开了一个长约10厘米的大口子,心疼不已。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微弱的路灯下,一针一线把它缝补好。

要保证军服穿在身上好看,还必须注意自身的军姿,身体必须挺拔,肩膀要平,这样才能穿出军服的气势。父亲身高1.8米,长得瘦,未入伍前站立时总是弓着背,精神面貌差。为了穿出军服的气势,父亲每天靠墙站立,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终于,父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身姿挺拔了。想想,这也是得益于军服吧。

父亲服军役期满,脱下军装时,眼泪都掉下来了。后来成了家,也买了不少新衣服,可是当母亲要扔掉这身军服时,父亲百般不肯。衣柜里的军服,见证了父亲从一个弱不禁风的稚嫩青年磨炼成一名英姿勃发的合格军人的历程。父亲总对我说,军旅生涯是一段丰富宝贵的人生经历,是难忘的岁月。

镇里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

2017年仲夏,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大路边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宣布成立。今年59岁的退役军人黄来胜是服务站的第一任工作人员,他说要在新的工作岗位展现军人本色。

黄来胜每天来到退役军人服务站打扫卫生,擦拭接待室的桌椅,等待来访的退役军人。黄来胜熟悉优待政策、善做群众工作,为镇里的退役军人干了不少实事。这份工作黄来胜干了三年,黄来胜说:“只要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需要我一日,我就一日不提出退休。”

2018年2月,大路边镇东坪村委会童子岭村一位烈士后裔欧阳老伯在家中突发心肌梗死,情况十分危急,急需去市医院就医。但是,由于近日来的雨雪天气,村里搭客的小面包车已经停运,欧阳老伯家人心急如焚,急忙打了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电话,向其求救。黄来胜接到求助电话,驾驶自己的私家车赶往童子岭村,迅速将欧阳老伯送到60公里外的市人民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老人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面对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关爱行动,欧阳老伯感动地说:“感到心里暖暖的。”

在大路边镇的历史传统中,青年人应征入伍时,红花胸带,政府敲锣打鼓欢送;退伍后,政府把金灿灿的光荣军属牌子送到家,悬挂于家门口,相伴终生,让全家都无限光荣。黄来胜把当年退役的军人信息一一采集到系统,数据信息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镇党委政府制定优待政策做参考。每当到退役军人家中送光荣军属牌时,看到军属脸上洋溢的笑容,黃来胜心里感到很是满足。

自2017年6月,大路边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以来,围绕爱国拥军的工作主轴,不断固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探索为老兵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结合退伍兵优待条例,加以精准引导,让回乡的农村籍退役军人,书写精彩人生,退伍不褪色!

从军人到创业者

1976年1月,陈秀明应征入伍,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吃苦耐劳、工作踏实,留队6年,1982年退伍。退伍后,他仍然保持着军人本色。陈秀明不忘初衷,为了能更多、更好地服务村民,1999年陈秀明担任凤头村委文书一职。因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突出,2001年,陈秀明当选为凤头村党支部书记。

2009年,陈秀明开始创业,利用家乡凤头村的自然资源,办了农作物生产基地,种植西洋菜。创业之路是艰辛的,为了推销西洋菜,陈秀明一早去基地收割西洋菜,带着新鲜的菜找到买家。由于陈秀明的西洋菜质量好,收入尚且可观。从军人到创业者,陈秀明靠着在部队练就的韧劲,生意越做越大。2015年,在连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连州市东林种养专业合作社。几多耕耘,几多收获,现在陈秀明基地种植的西洋菜达40亩,还发展了枸杞叶40亩,香葱20亩。土生土长的陈秀明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十年来,基地前前后后雇了百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其中大多为留守妇女。

“我在农村照看4个娃,不方便外出务工,陈秀明找我收割西洋菜,付给我工钱,增加了我家的收入。在基地干活,让我顾家和赚钱两不误。”基地雇佣的留守妇女陈大姐言语中表露出对陈秀明的感谢。

接下来,陈秀明计划扩展50亩地种植农作物,把家乡的农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的凤头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告别军营,放不下军旅生活;脱下军装,脱不去军人本色。在部队保家卫国,在社会为民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每一个中国退役军人的心声。

猜你喜欢
军服西洋服务站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国防小课堂 军服标识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难忘“的确良”军服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西洋船模王——童鑑良
深圳将设818个志愿者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