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两面人”

2022-04-25 21:32伊溪云
环球人物 2022年8期
关键词:杨坚杨广杨勇

伊溪云

历史上的那些“两面人”,可谓彻头彻尾的”演技派”。他们除了都善于搞当面是人、背后是鬼那一套之外,还有两个基本手段:一是善于拉拢人心,搞人身依附关系,奉行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二是善于与领导者的身边人打得火热。

所谓“两面人”,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巧言令色、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的人。历史上的“两面人”,诸如赵高、李林甫、严嵩、和珅之流,轻则把王朝搞得乌烟瘴气,重则导致王朝政权衰危。还有危害更甚的,直接导致王朝政权更迭,比如王莽、杨广。他们二位“表演天赋”超常,值得说一说。

先来看王莽。白居易在《放言五首》中有句“王莽谦恭未篡时”,说的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在善于伪装中青云直上,直到大权在握才原形毕露、专权篡位的故事。

王莽有多能装?

王莽的父亲叫王曼,是太后王政君的弟弟,死得早,没封侯。太后怜惜弟弟,对弟弟的孩子也多有垂怜。从小失去父亲的王莽,很是知趣识相。其他王氏子弟飞扬跋扈、声色犬马,他则表现得折节恭俭、勤身博学,在外结交英豪俊杰,在内侍奉诸位叔伯,都能委曲求全、礼敬有加,做人做事堪称满分。

后来,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这深深打动了王凤,在他将死之时,把王莽托付给汉成帝刘骜。凭借此,公元前22年,王莽官拜黄门郎,又升任射声校尉,可谓在官场搭上了最快的一班车。由此,也可看出他年纪轻轻就工于心计,知道在何处用劲才最省力。

再后来,王莽的另一个叔父成都侯王商专门上书,称愿意分出自己的封邑和百姓,请求皇上封给王莽。当时的名士,诸如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也都对王莽赞誉有加。汉成帝听信了他们的 “美言”,认为王莽有贤能,王政君又多次为这个侄儿说话,王莽得以在官场平步青云——先封新都侯,后升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官路如此顺遂,王莽并未得意忘形,反而“爵位益尊,节操愈谦”。他散尽家财,结交名流,因而虚誉隆起,一度盖过了叔伯们。

38岁那年,王莽被任命为大司马,成为首辅大臣。这时,他更加“克己不倦”,聘请各类贤良之才,把皇帝的赏赐和他的收入用来供养名士,自己则“俭朴节约”。有一次,王莽母亲患病,公卿列侯都派夫人探望,他的妻子穿着布围裙招待,让人误以为是奴婢。后有史书称“其饰名如此”,即装得厉害、装得有境界。

好景不长,王莽只做了一年的大司马,表亲汉成帝就驾崩了。汉成帝没有子嗣,其异母弟刘康之子刘欣即位,史称汉哀帝。汉哀帝年幼,就由他的母亲丁王后主政,王政君被尊为太皇太后,不再掌握实权,王莽也受到了排擠。为求自保,他返回封国,闭门自守。在封国3年间,王莽延续之前以品行取胜的策略,以“清廉”的政治形象革新政治、爱护百姓。官吏百姓为其鸣冤的数以百计,一些贤良人士在策论中对其功德大加赞颂。

公元前2年,汉哀帝征召王莽回京,侍奉王政君。第二年,刘欣驾崩,王莽即任大司马。他开始撕掉长期以来的伪装,上下其手,专权恣意,对上百般欺瞒哄骗,对下则打击异己,“附顺莽者拔擢,忤恨者诛灭”。此时,他之所以不再装下去,只因大权在握,便稍露奸邪。

公元前1年9月,9岁的中山王刘箕子(后改名刘衎)即位,就是汉平帝。王莽围着姑母王政君打主意,不断行各种迷惑谄媚之事,甚至对她身边那些铺床叠被的婢女大加贿赂笼络。他还利用王政君年事已高、厌倦政事,忽悠她不必过问官员任免的事,鼓动她到处游览,以换取她手中的权力。这样一步一步经营下去,王莽的权势堪比皇帝。

从骗过所有人到只骗主政者,“两面人”王莽已有把握做到让主政者闭目塞听,只要把所有向主政者传递真实信息的渠道都堵上就可以了。他的手段是把官员都弄成家臣,只对自己效忠;把主政者的身边人都收买拉拢成自己人,让其听不到任何不利于自己的言辞。

一切准备就绪,王莽开始篡位。公元5年,王莽毒杀了汉平帝。公元6年,2岁的孺子婴被立为皇太子,王莽当“摄皇帝”。公元8年,王莽连这个傀儡也不要了,自己干了。直到此时,王政君才清醒过来,看清了侄儿的真面目,但大势已去,只不过是义正词严地骂了王莽一通,把大汉传国玉玺掷于地而已。公元9年正月十五,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取代了汉王朝。

再说说杨广。

在中国历史中,隋朝其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动荡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给后世留下了科举制度等文化遗产。然而,隋朝又是短命的,只存在了38年。倘若当初太子杨勇顺利即位,也许隋朝不会这般二世而亡。

历史不容假设,但可以反思。

杨勇是杨坚长子,被立为太子,其人“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这样的品行,在做人上没大毛病,但在政事上很容易被人抓到把柄。起初,杨坚让杨勇参与决策军国政事,杨勇率真,经常提出批评意见,杨坚也都采纳了。然而,杨坚崇尚节俭,杨勇则有奢华之态,甚至不守礼法接受百官祝贺,结果杨坚对他“渐生猜阻”。此外,杨勇独宠昭训云氏,正妻元氏气出心病不治而亡,母亲独孤皇后认定是他和云氏合谋毒死的,对他极为不满,经常派人伺察其过其恶。

率意任情到这个份儿上,杨勇皇太子的地位就很危险了。这对于伺机上位的晋王杨广来说,不啻是天赐良机。杨广的办法是,一方面瞄准杨勇的弱点,加以利用;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伪装自己,不能不说其“两面人”的用心之险。比如,杨广为投独孤皇后所好,只和萧妃住在一起;倾心结交朝廷重臣,收买人心;对杨坚和独孤皇后派来的人,他必定和萧妃一起出门迎接,让他们吃好喝好拿好,为的是拉拢这些人,将来为自己多多美言;当杨坚和独孤皇后亲自到杨广府第时,他则把美姬都藏起来,只留下年老貌丑的人穿着简陋衣服侍奉,房间的摆设也很简陋,这是针对杨坚崇尚节俭给自己搞的特定人设。再加上杨广“美姿仪,性敏慧”,连看相的人都说他“贵不可言”。

这一番精心设计,骗过了所有人。杨广上位只待时机。

其时,杨广被任命为扬州总管,行前向独孤皇后辞别,跪地痛哭,告起了刁状,说不知哪里得罪了太子,太子总想诬陷甚至杀害他。独孤皇后一听,想到元氏的事,说:“我还活着他就这样,我死后他就该害你们了,想想将来你们兄弟几个要跪拜云氏,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杨广与独孤皇后,一个“呜咽不能止”,一个“悲不自胜”,最终,独孤皇后下决心要废杨勇而立杨广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推进废立之事了。在朝中,让杨坚改变主意的人只有御史大夫杨素,杨广一番运作,搭上了杨素的线。杨勇虽知有废立的阴谋,心中不安,却计无所出,只好搞起巫术诅咒那一套。有一次,杨坚派杨素去察看杨勇的行为,杨素故意激怒杨勇,杨勇不懂得隐忍,形于言色,说出抱怨的话,从此杨坚更怀疑他了。另一边,杨广派人贿赂杨勇宠信的身边人姬威,打探其动静。一时间,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天天都能听到杨勇的过失,废立的舆论至此形成。

杨素趁机公开抛出对杨勇的各种构陷之词,传入杨坚耳中。当时,有左卫大将军元旻劝谏说:“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杨坚不听,找来姬威,让他把太子的罪恶全部讲出来,姬威早已被杨广收买,自然不会客观公正。就这样,几番构陷,杨勇被废黜,杨广成了太子。

公元604年,杨坚患病。太子杨广想做好杨坚去世后的准备,便给杨素写了一封信以问计。杨素为他出主意,一条条回复了他,不承想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后大怒。当时天刚亮,陈夫人出去更衣,被杨广所逼,拒绝后才得以脱身。杨坚见其神色有异,问之,陈夫人哭道:“太子无礼!”杨坚又是大怒,捶着床大叫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直到这时,他才突然明白杨广还藏着另一面,但为时已晚。事实上,又岂止是独孤皇后误了他?史称杨坚“然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敌,此其所短也。”在相当意义上说,杨坚的毛病,正是“两面人”杨广能够最终上位的原因所在。

不久,杨坚去世,杨广即位。至于杨坚到底是怎么死的,朝廷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真相恐怕只有杨广一干人知道。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杨广在位穷兵黩武,穷奢极欲,最终断送了大好江山。

由此看出,历史上的那些“两面人”,可谓彻头彻尾的“演技派”。朝代不同,各人表演的特点有所不同,但考究其行迹,亦有共性可循。这个共性,除了都善于搞当面是人、背后是鬼那一套之外,还有两个基本手段:

一是善于拉拢人心,搞人身依附关系,奉行宗派主义、山头主义。这样做,轻则被拉拢的这些人在关键时刻能给自己美言,重则形成派系权势集团,危害性不可估量。即便领导者能够听取各方意见,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把所有人的意见都听到的,毕竟时间精力都有限。因此,那些居关键岗位的人往往就会成为听取意见的对象,“两面人”之所以能阴谋得逞,就在于首先把居关键岗位的人都搞定了。

二是善于与领导者的身边人打得火热。收买了他们,就意味着真实的意见会被过滤成于他有利的意见。同时,这些身边人为他安排事、递个话也更为方便。再加上领导者喜欢从身边人那里打听某个人的民意,就更容易着了“两面人”的道。

历史上的“两面人”,早已灰飞烟灭,但“两面人”的危害性不可小觑,对“两面人”的卑劣行径,任何时候都不可不察。

猜你喜欢
杨坚杨广杨勇
大型房企违约对金融部门的影响
杨广:表演政治家
先下手为强
我们回家吧
隋文帝:我丑我怕谁
深山琴苑
隋文帝:也曾遭遇“鸿门宴”
隋文帝:也曾遭遇“鸿门宴”
李渊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