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表现与创造:至高的专业统摄

2022-04-25 21:51汲安庆徐诗睿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养心像素养

汲安庆 徐诗睿

汲安庆,江苏洪泽人,文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江苏省教育学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杭州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所学习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师博览》首批签约作者,《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中学语文》《福建教育》《海峡教育报》等刊物专栏作者。著有《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论》《语文教学中的和谐美》《怀抱生命的教育》等9部作品,在《光明日报》《教育研究》《语文建设》等报刊发表600多篇文章。

徐诗睿:汲老师,我最近要参加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需要做一个有关“生涯人物”的访谈报告,想请教您几个问题,可以吗?

汲安庆:这是一个很好的访谈主题。适恰的生涯规划,可以有效防止生命能量的耗散。我一定知无不言。

徐诗睿:您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所需要的最核心的素养是什么?

汲安庆:一名优秀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有很多,如专业素养、美学素养、哲学素养、历史素养、科学素养等等。但是,在我心目中最核心的是言语表现与创造的素养。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之“道”,统摄并一以贯之在其他方面的素养中。

语文教师言语表现与创造的素养,最集中地表现在“说”和“写”两方面能力的磨砺上,且是个性化地说、个性化地写。这自然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积淀。但是,素养积淀深了,不是显摆,也不是烂在肚子里,而是要积极走向言语表现与创造,不断确证自我的精神生命,开启他人的生命智慧。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吃进去的东西,可是我要说:人不仅是他吃进去的东西,更是他说出来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不说,不写,很多之前吸收、拥有的东西充其量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冷漠存在,总有一天,还是会离你而去的。

作为语文老师,如果他的言语表现和创造力提升了,他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自然会散发无穷的魅力。因为,他对作家的精神创造更心有戚戚焉,更能引导学生感悟到创造的神奇,更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而萌生对语文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爱。

可惜,当下提到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对言语表现和创造这一“关键能力”并未突出强调。所以整个理念还带有弗洛姆批判的以记忆、理解、实用为主要旨归的“占有式学习”色彩,彰显创造的“存在式学习”色彩并不鲜明。

徐诗睿:您认为刚入职的语文教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汲安庆:从形式上看,应该有专业内的问题和专业外的问题之分。专业内的问题,有“课标”把握、文本研读、教学设计、语文测评、学生教育与管理等方面;专业外的问题,涉及恋爱、购房、人际交往等方面。其实,上升到“道”的层面,这些方面的问题又是相关、相通的,专业发展是立身之本,专业内的问题解决了,专业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要想达到这一境界,首先要树立“诗意栖居”的追求。努力将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将每一个问题化为成长的资源,将每一项工作当作磨砺自我能力的平台或契机。心中有美,万物皆美,所有的问题都会不知不觉远遁。你看,于漪、于永正、李吉林……这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工作、学习中能不遇到问题吗?肯定会遇到。既然遇到,那为什么还给人云淡风轻的感觉?没有别的,他们将所有问题都化作了滋养灵魂、促进精神生命生长的玉液琼浆。

诗意栖居,自然离不开卓越心像(self-image)的塑造。刚入职的语文教师,不能觉得自己是新手,就低人一等,而应看到自己在专业学养积淀、青春激情、思维活络、少受陈规束缚等方面的优势,并以一流语文教师的心像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会产生强劲的奋斗动力,滋生触处生春的教育智慧,取得日新月异的巨大进步。

心像定位的高低,基本上与人生境界的开拓程度是呈正相关的。学其上,得其中;学其中,得其下;学其下,必得下下,自古而然。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提醒你们,要以第一流大学、第一流学子的心像要求自己的主要原因。一個自视平平的人,还未行动,其实狭隘、平庸的格局就已经注定。我曾在一所普通高校工作过,当时所带的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在应聘或比赛时总能将名牌大学的对手比下去,个中原因,正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心像建设格外在意,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不懈践行。

践行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学养积淀、学识磨砺、表现与创造。

学养积淀,可以使用我一直强调的“五环读书法”。

第一环是语文专业类的书。涉及语文教育哲学、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名家和名师的文章、语文名刊上的文章等。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因此一定要细读。

第二环是文学类的作品。涉及文艺理论、文学史、文学经典的阅读。文学概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这些东西看上去很枯燥,但是一定要细读,因为你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参加说课比赛的时候常常用的不是课本里的文本,而是给你一个完全陌生的文本,你需要讲出深意、新意。如果你没有先进的理论武器,讲的都是那些老套过时的理论,肯定无法脱颖而出。所以你们现在都要看一看西方文艺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至少要了解一下西方文化的概况,比如读读朱立元编写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等。

第三环是哲学类的书。任何学科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都是相通的,我们应该阅读一些哲学史,像冯友兰编写的《中国哲学史》。还有就是哲学的下位概念——美学,我觉得像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如果能把一些知名美学家的作品读下来,把学养积淀到一定程度,最后的思维爆发力、创造力是不得了的。比如朱光潜、宗白华、蒋孔阳和李泽厚的作品都是值得读的。西方美学家的一些作品,也要看。要了解西方美学史,可以看朱光潜的作品,他的《西方美学史》基本上截止到20世纪初。之后的西方美学研究理论,可以看看朱狄的《当代西方美学》。这些是基于哲学史、美学史的阅读。当然像我们中国古代美学史,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张法的《中国美学史》和北京大学朱良志的《中国美学十五讲》,这类书你们可能看起来比较轻松。这些作品都读下来之后,你上课就自然而然地会散发出一种高雅聪慧的气息。其实我们参加说课比赛的时候,表面上比的是教学技巧,但当技巧大家都掌握的时候,实际上比的是内涵,拼的是学养。

第四环是教育类的书。教育类的书就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还有西方教育家的著作。从古希腊到当下的,都可以择要读一读,做一些了解。

第五环是文化类的书。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到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如果对东西方文化、对东西方作家的文化著作不够了解,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想要在课堂上落实是很难的。

这五环书目都涉猎了,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兴趣阅读,学养积淀就会非常对路、有效。否则,读了再多书,也不一定就能读出名堂来。

学识磨砺,要渗透在阅读、上课和其他活动中。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别人是这样想的,我有什么新的观点、新的体验、新的想象?这样,才会处处实现自我与他人的相乘,不断借力发力,借声发声,借光发光——借别人的思想之光,发自我的思想之光。从这个角度看,把自我的认同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要。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总是把别人的认同尤其是领导的认同放在首位,结果处处揣摩“圣意”,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反而抑灭了自己的个性。

表现与创造是最高的统摄。我们要勤于写科研论文、文本解读文章、文学作品、教学札记等,记下自己的困惑、探索的足迹、解决问题的灵感、对相关理论的思考,有空及时形成文章。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善于表现与创造的,以此来丰富并升华自己的语文教学。我在做中学教师期间,给自己规定:每一篇文本解读,必须有新意,且能形成文章发表;每一篇教学设计,必须独具匠心,且能形成文章发表;每一次演讲,必须应需而讲,应性而化,真正对学生的灵魂产生冲击力,且能形成文章发表。虽然有时因为时间太紧张,没能百分之百实现,但收获已经非常大了。

徐诗睿:如果新教师就职后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怀疑,该如何调整?

汲安庆:按照我上面说的去做,应该是不会出现“职业怀疑”的。试想,每一件事都做成了精品,每一堂课都成了灵魂的节日,每一天都听到了精神生命拔节的声音,学生的每一张笑脸都确证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还会有职业怀疑吗?爱都爱不够,哪里还会有怀疑?

出现了职业怀疑或对自身语文教育能力的怀疑,那是因为没有全心、全情地投入,对自己的心像定位太低,又缺乏持之以恒做一份职业的定力和毅力。

如果不幸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树立一个远大的心像:自己一定能胜任语文教师之职,且能通过努力,成为行业翘楚。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利用上天赋予我们的独特性,潜心开发。我们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终身努力,必成天才。据说,爱因斯坦这样的顶尖科学家,大脑也只是被开发出20%左右,我们又开发了多少?为什么不能利用语文教学的平台,好好开发一下自己呢?体育专业出身的支玉恒老师,地理专业出身的李明哲老师,只读了初中的魏书生老师,都能成为语文界的名师,为什么我们科班出身、积淀多多,又在大学接受正规训练的师范生就不能呢?

其次,一定要追求致用、致美、致在的统一。不能说我上完课,改完作业,例行公事了就够了,还应注意怎样让自己的教学、设计、管理、活动表现出美感,让自己沉浸其中,让学生流连忘返。与此同时,还要有“接着说”的胆气和实践,随时“亮见”,让自己的语文教育处处打上属我的精神烙印。“万象入我摩尼珠”,对话的气场处处存在,又能劲拔地凸顯自我的思想气息,让存在式学习的旗帜永远飘扬,何其美妙!

最后,一定要与高手在精神上同行。我说过,你们如果关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名家思想,向现实中的语文名师学习,并且还能向其他领域的名家借力,那么即使你身处偏远之地,也依然会屹立在语文教育的学术前沿。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用在我们很多语文名师身上,也是很合适的。我们南京的吴非老师、曹勇军老师,苏州的蔡明老师、黄厚江老师,上海的黄玉峰老师、钱梦龙老师,哪一位不是学养渊深、对教育有深眷情怀的老师?经常与这些老师同行,我们还会产生职业怀疑吗?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学养心像素养
我的心像大海一样会唱歌
——让心理描写有声有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文献馆员之解读
心像视界
漫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