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代均势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

2022-04-25 00:48贾珍
西部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欧洲英国

贾珍

摘要:近代英国采取均势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包括由其地理位置而产生的岛国心理,长期以来主宰国际事务的帝国主义情结,强大的海军以及无可匹敌的经济力量。均势外交政策的实施,主要是维持欧洲政治势力的平衡,维持英国海军力量与欧洲军事实力的平衡,具体体现是抗法、败俄、制德、抑法、反苏。均势外交政策的实施对英国的影响是助于其专注于发展自身,造就参与殖民的优势地位,但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帝国的衰落。对欧洲及世界而言,英国实施均势外交政策的影响是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维持欧洲的和平,但也导致欧洲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陷入混乱状态;对德、日、意等实行绥靖政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关键词:均势外交;英国;欧洲;国际局势

中图分类号:K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1-0067-04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力态势转变的各种结果。”[1]在大多数关于欧洲国际关系的描述中,英国始终是保持欧洲力量平衡的强大捍卫者——防止欧洲国家使用不成比例的权力,保护欧洲各国不受单一国家的支配。英国均势外交政策的内涵:即英国依靠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陆的各个国家和各个势力彼此间相互制衡,以防止欧洲大陆被一个或一群强国所统治,进而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这种外交政策的实质是限制除英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势力,以维护本国在世界上的权益。

一、英国实行均势外交政策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丘吉尔对英国几百年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总结:“反对欧洲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具有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找准机会联合势力较为弱小的一方以打败欧陆霸主,这是对英国几百年来外交政策的绝佳表述。英国均势外交思想的产生有其特殊历史原因,即岛国心理、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取向以及强大力量支撑,這些都是英国均势外交政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

(一)岛国心理

由地理位置引发的岛国心理是促使英国实施均势外交政策的重要条件之一。英国的岛国心理是因地理位置产生的被孤立感、对大不列颠岛的依赖感以及对本民族的自豪感。英吉利海峡是横亘在英国与欧陆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但英格兰民族是欧陆移民与英格兰岛原著民共同生活中融合形成的。中世纪时期,欧洲尚无国家与民族概念,英格兰民族将自己视为欧洲大陆的子民,拥有着浓厚的“大陆情结”,其首领一旦拥有强大力量时便会率军前往欧洲,争夺大陆上的领土。不过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失去了除加莱外的所有欧陆领土,这严重挫败了英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热忱。英国逐渐淡化了自己的“大陆情结”,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强化岛国心理。当欧陆各国力量平衡之时,英国则避免来自欧陆上的义务,将注意力集中于提升国家力量;当欧洲大陆上出现强大国家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英国便联合其他弱小国家以阻止大国称霸,维持欧洲力量均衡。矛盾的岛国心理,使英国难以抉择是介入欧洲事务还是维持中立,并最终走向均势外交路线。

(二)国家利益

维护大英帝国利益是英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在各个历史时期实行均势外交政策的根本。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领土纠纷减少,实际上参与欧洲战争时极易浪费国家资源。英国人注重实际利益,注重维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国家安全以及长远发展利益,历届领导人也冷静地追求国家利益。1848年,帕默斯顿勋爵(Lord PALMERSTON)在关于波兰问题的演讲中,将永久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并提出外交政策中最著名的一条公理:“我们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是永恒的,我们有责任追随这些利益”[2]4。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曼彻斯特学派的约翰·布莱特(JOHN BRIGHT)反对英国与其他外国势力结盟,以免陷入复杂而又很难取得单一优势的结构中,从而影响国家利益[2]49。这种利益至上思想指导下的实用倾向,使英国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最大程度地维护本国利益,保留视不同条件选择本身策略的权利,摆脱任何有可能威胁本国利益的不必要束缚,限制除自己之外的所有国家。

(三)国家实力

拥有雄厚的国家实力是英国在欧洲实行均势外交政策的重要保障,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实力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十五世纪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英国君主在黄金等财富的吸引下加大了对海外殖民的支持,加入抢夺海外财富的队伍。1588年,新生的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大大激发了英国向海外大举进发的雄心;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英国与荷兰爆发多次战争,争夺海上势力的主导权,最终打败了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荷兰,建立海上优势。十八世纪,英国凭借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可观的实力在数次战争中打败了欧陆强国——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并最终成为“世界工厂”。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凭借着依照“两强标准”(1889年制定的英国海军建设标准,即英国海军力量必须等于世界上第二和第三海军强国力量的总和)建立的强大的海军,英国建立起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强大的国力使英国无须受制于他国、无须为政策执行而左右为难。

事易时移,英国专注海外贸易、维持欧洲均势也是不得已之下的选择。换言之,只有欧陆各方势力处于均衡状态下,英国才有可能掌控欧洲局势。就人口而言,英国无法与法国或奥地利竞争;以欧洲的标准来看,英国的陆上军事力量微不足道。英国转向远洋贸易、发展殖民地,当战争爆发时,英国可以使用钱财而非人民、军队尽可能地支持国家盟友,在战争规模扩大时,也可以使用钱财招募大量训练有素的士兵或商船队[3]。维护英国商业霸权与维持欧洲的力量平衡密切相关:如果有大国势力统治欧洲,英国极易被排除在欧洲贸易之外,因此它不得不密切关注着欧洲大陆的势力变迁,并使用通过世界贸易积攒起来的部分财富用于维持欧洲均势。

二、英国均势外交政策的实施

英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有一个过程。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英格兰在欧洲拥有大片领地,这一时期的英国外交战略就是同欧陆各国争夺新的领地,或者维持本国原有领地。百年战争英格兰战败,代表着英国传统欧洲战略的失败,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在几个世纪的实践中,英国逐渐走出一条全新的、延续到现代的均势外交路线。

(一)维持欧洲政治势力的平衡

格拉史东给维多利亚女王上书:“英格兰应完全掌握就各项事端评量其应负义务之主动;不应就他国实际或假设之利益而向彼等有所宣示,使之自视为至少有共同阐释权,以致减损吾国选择之自由。”[4]87依靠强大的国力,在浓厚的岛国文化氛围以及历史上被孤立的心理影响之下,英国始终奉行均势外交,始终同欧陆保持一定距离。

从十七世纪到二战前,英国实行均势外交的重要标准:反对欧洲大陆出现某一强大势力,维持政治力量均衡。这一时期,英国具体贯彻均势外交政策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抗法、败俄、制德、抑法、反苏。

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法国是英国的主要对手,双方多次爆发战争。拿破仑战争中法国推翻一众封建王国统治,动摇欧洲传统均势局面,威胁英国利益。英国联合反法国家先后组织七次同盟,阻止拿破仑称霸欧洲。十九世纪上半期,沙俄崛起,有损英国利益,英国联合其他国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并继续遏制之。

十九世纪末,统一后的德国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欧洲强国,并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英德矛盾一时之间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最终一战爆发,德国战败。一战之后,在惩罚战败国德国时,英国又反对过度削弱德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扶持德国以抑制法国和苏联。英国始终密切关注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以确保没有一个国家将获得主导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里,权力均衡仍然是英国外交部高级官员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5]。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外交部的许多官员仍希望保持权力平衡,这意味着必须极力防止欧洲或其他地方落入单一大国或集团的统治之下。英国政治家和他们的外交部顾问最终根据他们对1914年前欧洲国家体系的历史理解,特别是他们对权力平衡的定义,选择了保护英国利益的最佳方式,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德国[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执政,英国企图以德国法西斯势力来消灭苏联共产主义,忽视苏联结盟的邀请,同时为德国国内的复仇主义找到宣泄口,纵容德国势力膨胀,最终错过最佳遏制法西斯势力扩张的时机。

(二)维持英国海军力量与欧洲军事实力的平衡

在限制欧洲政治势力的同时,英国极力维持本国与欧陆军事力量的平衡。在国家间持久冲突之下,各国对陆上支配权的争夺容易陷入僵局,而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则相对容易获得在整个战争局面上的战略优势[3]。

一方面,英国对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野心意味着必须维持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然而,受制于国土面积狭小英国缺乏庞大的陆军,海军舰队又不可能完全集中在本国水域。对于一个拥有有限资源的岛国来说,海军优势至关重要,英国不会允许任何欧洲强国的海军实力膨胀起来威胁自己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英国必须坚决遏制欧洲其他国家的海军力量,并维持对欧陆军事实力的可控制性。

另一方面,英国将军事资源向发展海军倾斜,这是欧陆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即便有部分强国可以将剩余军事资源转移至发展海军实力,但是这种资源转移意味着本国陆军实力的削弱,短时间内暴露国家陆地边界,威胁国家安全。英国通过成为各方势力的“秤砣”,支持弱小国家以对抗拥有发展海军军队潜力的国家、不给大陆强国留下同等的力量空间,此做法更是加深了这些欧陆强国对发展海军实力的担忧。

英国相对于欧陆各国的政治和海军优势有助于保持国家战略安全,使其平衡外交所需要的超然地位成为可能。这也使它成功地干预欧洲大陆的事务,并作出影响国际局势的决定,使欧洲势力重归平衡。

三、英国均势外交政策的影响

地理上,英国与欧洲各国相隔海峡,使英国既可与欧洲保持密切联系,又可脱身欧洲事务保持“光荣孤立”。从历史上看,英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与欧洲联系密切。这两方面的联系均要求英国平衡欧陆各国的力量,保持欧洲大陆的稳定与和平,进而促进英国的发展。因此英国实施均势外交政策,对英国、对欧洲都有重大影响。

(一)英国从平衡中重获得利益

在贸易和殖民扩张方面,英國从平衡欧洲力量中获得了明显的好处。实施均势外交政策不仅有助于英国专注于发展自身,还有利于造就英国在参与殖民活动中的优势地位。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便以维护欧洲大陆均势为目的,在历次欧洲战争中与企图称霸欧陆的强国抗衡。与此同时,英国的视野逐步扩大,在海外和殖民地开拓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平衡欧洲各国和各个势力之间的力量态势,使英国不必消耗太多精力、金钱以及军事力量抵抗来自欧陆的威胁,而可以专注自身发展,放眼全球,谋取自身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使欧洲强国之间相互牵制、相互斗争,削弱欧陆大国的实力,降低这些国家在世界殖民争夺中的竞争力。

几个世纪来实施均势外交政策的成功经验,使英国过度依赖外交手段来维持国家利益。在二战前期,英国实行以国联为基础的均势外交,各主要领导人奉行“外交万能论”,以灵活的均势外交手段来维护本国的利益甚至是国家安全[6]。这使英国付出了惨痛代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帝国的衰落。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事务中维持自己的话语权和国家利益,不仅需要适合本国国情和世界态势的外交政策,还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英国在之前称霸世界的几个世纪里实行均势外交,是以其强大的国力为后盾,而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的时间里,英国的国力业已衰微,单纯依靠外交手段已不足以掌控急剧变化的世界态势。

此外,均势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损英国的国际声誉与国家实力。英国在欧洲或者在世界实行均势外交政策时,或介入或孤立则完全取决于具体的情形。如果情势需要,为了维持均势,英国会组织反抗旧盟友的新联盟,在欧洲,英国的名声并不好,甚至还有“老奸巨猾的英国”(Perfidious Albion)之称[4]88。维持着欧洲均势的同时也消耗着英国的实力,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政治家称:权力的平衡,在今后的岁月里仍将继续作为借口,以数亿美元为代价在海上维持着庞大的军备,均势是一种幻想,是无法描述的、无法理解的虚妄[7]。英国签署的每一项条约,都使其越来越卷入欧洲事务,同时使权力均衡变得比以往更不稳定。

(二)维持了欧洲和世界的和平自由状态

英国实施均势外交政策,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维持欧洲的和平和自由状态。对于英国来说,维持欧洲的相对和平对于促进自身发展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1734年阿盖尔公爵(The Duke of ARGYLE)问道:“当欧洲的自由处于危险之中,我们国家的自由还有保障吗?”虽有人认为这种想法过于杞人忧天,然而对于英国政治家而言,解决本国安全问题的方法显而易见,即构造与维持一个平衡的欧洲大陆,再辅之以英国边界自由支配权力[3]。这主要是指,英国以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保持各大国尤其是欧陆大国间的实力均衡,避免出现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争,维持一种相对和平局面。基辛格认为,在近代历史中,英国如果没有施展均势外交,法国可能会在十八、十九世纪称霸欧洲,而德国也可能会当上欧洲的盟主。从181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一百年间,除了1854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外,欧洲诸大国之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由于均势外交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欧洲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陷入混乱状态。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一书中论及两个国家之间的权力对抗中提到,一国向另一个国家施加权力以便控制该国进而实施自己的帝国主义政策,而弱小的一方绝不会坐以待毙,只会不断增加自己的实力以抗衡强大的国家,甚至抱有实施自己帝国主义政策的想法[8]。双方追求权力的欲望不可调和,最终只有走向战争。英国以均势外交思想开展国家间的活动,为了本国利益牺牲其他国的利益,甚至压制某些民族国家的崛起以维护自己的超然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某些地区或者世界范围内陷入战争。保罗·施罗德(PAUL SCHROEDER)认为,英国从来没有真诚地致力于保持平衡,它只是对遏制可能威胁英国主导地位的权力感兴趣[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欧洲、在世界有关地区依旧奉行均势的外交政策,对德、日、意等实行绥靖政策,以求延缓甚至阻止战车的开动,继续维持大英帝国既得利益。这种外交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法西斯扩张的心理,随之整个欧洲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普遍衰落,世界进入美苏两极格局的局面。英国的实力在二战中被削弱,战后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主张实行“三环外交”,寻找各个势力之间的中心点。欧洲逐渐向一体化迈进,英国在这一进程中则显得热心不足,国内甚至还兴起反欧盟潮流。

四、结语

总揽英国传统均势外交政策,它贯穿英国几百年的外交风云变幻史,伴随着英国的崛起、兴盛以及衰落,构成英国外交主旋律。英国最初采取均势外交政策是一种被动状态,而后则主动采取均势外交。这种均势外交政策给英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使英国的声誉下降,间接导致了国家的衰落。英国均势外交政策实施的主要舞台是在欧洲,它使欧洲在一定程度上免遭一个国家的霸权统治,维持在一定的“自由状态”。历史上,英国实施均势外交政策是以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为支撑,当局势不利于维护本国利益时英国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某些国家的利益。而随着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此消彼长,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也很难依靠外交手段在矛盾重重、势力交织的欧洲与世界遏制住他国对世界权力的觊觎。外交手段不是调节国际矛盾与冲突、维护国家利益的万能药,强大的国家实力才是保障国家话语权、赢得国际尊重的最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张惠玲.战后英国对欧政策演变中的文化因素[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TIMOTHY EDMUNDS,JAMIE GASKARTH.British Foreign Policy and the National Interest[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14.

[3]MICHAEL SHEEHAN.The Sincerity of the Britain Commitment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J].Diplomacy and Statecraft,2004(15).

[4]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顧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5]M.L.ROI,B.J.C.MCKERCHER.‘Ideal’ and ‘Punch-Bag’:Conflicting Views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and Their Influence on Interwar British Foreign Policy[J].Diplomacy and Statecraft,2001(12).

[6]陶樾.两次大战期间英国的外交政策与欧洲均势[J].世界历史,1980(3).

[7]FRANCIS NEILSON.England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1956(15).

[8]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1.

猜你喜欢
欧洲英国
欧洲“芦笋季”
英国的环保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