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烟火气

2022-04-26 03:43策划统筹方凤燕
厦门航空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镇

策划/统筹_方凤燕

图片提供_图虫创意 视觉中国 (署名除外)

执行_本刊编辑部

视觉_ 沈毅菁

故乡,人们心底最温暖而熟悉的地方,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衍生出了万般的样貌。故乡的民居,是历史,是智慧,是风景,更是生活。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故乡和民居,但相同的是身处其中时,我们感受到的那份最具人间烟火味的温暖。

西江千户苗寨

一生痴梦里的徽州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西递冬日最惊艳的风景非雪景莫属摄影_方托马斯

精美古朴的浮雕艺术(摄影_黄橙)

偌大中国,若要选择一处地域安放乡愁,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徽州。它是中国人心目中经典的故乡标本,那一片清丽纯朴的原风景,是游子生命中最旖旎的底色。徽州古村落那些隐约于山林田野之间的白墙青瓦,以及它所代表的岁月静好,能让人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喧噪保持合适的距离。

位于黟县的宏村与西递虽然相距18 公里,却像双胞胎似的,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作为徽州古村落的突出代表,2001 年它们同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是越来越门当户对了。西递以整体建筑保护完好见长,宏村则以举世无双的乡村水街景观让人惊艳。

西递,家园不移

清晨,当朝阳宛若西递的老人一样慢慢悠悠地出来,灿烂的光线如涨潮的海水由远及近,漫过一堵又一堵马头墙,淌过一家又一家的镂空石窗……西递醒来了。

村落的一条街巷里,阳光正打在追慕堂的石柱础上,浅浮雕的画面朴拙古雅,两只蝙蝠向一只小鹿飞来,灵动的线条赋予它们活泼的生命。来自上海、江西的美院学生已经拎着小凳占据了巷弄中的有利地形,画笔上的水彩勾勒着苍老的轮廓。我举起相机,青春的剪影与墙体的斑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摄影与绘画,以不同的方式铺陈着相同的故事。

追慕堂的核心空间方形天井和大堂摄影_方托马斯

西递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14 至19 世纪期间这里富庶得令人艳羡,也富庶得令人提心吊胆。为此,徽商们不得不将马头山墙耸得高高的,窗户开得小小的,这样的民居多了,日子久了,人们就管它叫徽派民居。经过岁月的淘汰,西递依然有127 幢明清古民居(包括3 幢祠堂)亲密地挨着,共同抵御着现代文明风起云涌的冲击。谁也不料到这样保守的抵御,竟抵御出“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号来。

摄影_黄橙

摄影_黄橙

长久以来,静谧和寂寞是弥漫于徽州古村落中的主流气息。行走于西递的青石板上,能听得见由远及近的清寂。在明清“徽人不蹲家,经营走四方”的年代,西递虽有众多街巷,但也大多寂寂重门深院锁。由于墙高窗小,女人香要飘到街巷之中都不大可能。没有了男欢女爱,富裕的生活就像活色生香的菜肴里少了一点盐。

摄影_黄橙

衣锦返乡的徽商改变了乡村的面貌,甚至改变了西递的“乡土基因”,这里一度文风昌盛,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人越来越多,“大夫第”“胡文光牌坊”像盖了公章的文件一样证明着西递的昔日荣耀。村里通过经商致富的人更多,清朝江南六大豪富之一的胡贯三就出生在这里,他曾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各大商埠中经营着几十家典当铺和钱庄,资产折银数百万两。西递多豪宅,相当程度上是成功人士“比阔”的结果。明清时期对营建民宅的规模有严格规定,徽商即使富得盖得起宫殿也不敢在规模上有任何僭越,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精益求精,也难怪徽州古民居家家都像艺术博物馆。

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被衣锦返乡的明清徽商踩过,被闺怨缠心的女子踩过,他们一直是西递舞台上的主角。

宏村,以水为带

进入宏村,正是夕照时分,清澈如镜的南湖和月沼,倒映着高墙深院、柳树垂荫和蓝天白云。宏村的白墙青瓦下有清渠绕户,清澈流淌的水圳宛若轻柔的银带,蜿蜒飘动在村中。由水圳、月沼、南湖、和民居内院的水园组成了水系网络,构成宏村水景整体的空间特色。无处不在的水,既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用水,又调节了气温,还可防火。时至今日,如此科学合理的生态建筑设计在全国也不多见,而宏村人800 年前就开辟了生态村落的先河。

随便走进一家民宅,都可能惊喜地发现水入庭院,鱼游其间,还可能遇见主人茶余饭后的悠然自得。亦有村民引水绕过水榭,看花间流水,平添无限诗意。村中有一家叫碧园的民宅,精心营造的方寸池塘之上,窄窄的敞廊下挑出简洁的“美人靠”,遥想当年,不知靠在上面的美人是在凭栏赏景,还是对月无语,是否有与徽杭古道一样崎岖蜿蜒的离愁别恨?

承志堂百子闹元宵木雕(摄影_黄橙)

顺着流水和夕阳的余晖,我来到了承志堂,这是宏村最美的古民居。清代大盐商汪定贵为了建这幢占地2000 多平方米的豪宅,不知要卖多少吨盐呢。站在承志堂的院子里,望见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层次繁复却能经得起任何人挑剔的木雕作品,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据说,这些木雕是由20 个工匠花了4 年时间雕刻而成的。其中最为精美的是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官图”和“百子闹元宵图”,前者透雕了多达6 个层次的身份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后者雕刻了100 个男孩,在那个时代,绝对不能让女孩站在男儿头上(即使是木头的也不行)。据说,汪定贵请工匠在这些木雕上贴金,就花去100 两黄金。

宏村月沼(摄影_方托马斯)

烟雨南湖(摄影_方托马斯)

承志堂共有60 间房,功能设计上可谓齐备。宏村人如鱼,对水有特别深的感情。承志堂中不仅有水圳、水井,而且还有三角形的鱼塘厅,多级石梯让家眷可临池戏水戏鱼。

当南湖再次映入眼帘时,夕阳绮丽的光线恰好打在南湖书院的瓦脊上,又倒映在湖水的清洌里。宏村的美总是都被水波擦洗得纤尘不染,这样的纯净看上一眼,就会一辈子不忘。

时光清浅院落深

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

摄影_陈健

中国人对院落生活的想象与期待,

如时光迤逦不灭。

而若说起『院落』建筑的集成与既成

还得去山西晋中,

那里以留存众多『院里套院』的

深宅大院而著称。

晋商传奇里惊人的财富积累,势必转化为对家宅居所的建设,锦衣玉食、光宗耀祖、落叶归根,种种传统观念里的成功与心愿,也要在故乡才能得到最佳诠释。那些已经变身为景点的“豪宅深院”的前世,无不见证过一个个家族的宏大愿景与生活细节。

乔家大院:“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位于祁县乔家堡,始建于1756 年,整个院落由一条80 余米长的甬道分出南北两排,共计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合计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 平方米。

墙厚基宽,楼高院深,是人们对包括乔家大院在内山西这些院落大宅的首初印象。待一步步行将进去,只觉“里三层外三层”不够形容,方向感好的人也极容易迷路。据说现在开放供游客们参观的区域,还仅仅是大院最盛时规模的一部分而已。“梭巡”其间,不断“唤醒”参观者对于在此生活的想象,触动某种DNA,观感更在历史、文化、民俗等多条线上跳跃。

从层高、方位、体量大小,到台阶数量、铺地砖的规格,无不体现出封建家庭至为重要的秩序和等级。但对吉庆和美好的明示与暗喻也处处可见,衔着灵芝的鹿被精心镌刻在屋檐上,四个砖雕的狮子和如意搭配在一起表示“四时如意”,梧桐和松树以及六对鹿合在一起,喻义“六合通顺”。乔家大院里甚至建起土地祠,把这位人间最普遍信仰的神灵引入生活的现场。从高空俯视乔家大院的院落布局,还恰似一个双“喜”字。

细究起来,又有很多“惊人”的“微观”发现,比如窗户往往很小,楼梯十分陡峭;比如烟囱的数量可能多达上百个;尤其那些视野被刻意限制的绣楼,曾经住过、关过多少“富养”的女儿家不得而知,那样的生活绝不令人羡慕。

大院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在乔家也可以看到晚至民国时期扩建的区域,窗户配上了大格玻璃,有了浴室,有了“洋茅厕”,显示了时光的步履与生活的嬗变。大院深深深几许?那些人生起伏、衣食冷暖、商业筹谋、节庆祝祷,都发生在无声的建筑里,没有了回响,并且不会再现。

王家大院的砖、木、石雕更加琳琅满目,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无所不包。各色仍然可辨金碧辉煌的牌匾则是大院背后社会结构的反映,如“映奎”“桂馨”照拂子孙求仕之路;“就日瞻云”彰显接近皇权的无上荣耀;“观我”“视履”则突出自身的品行与养德有成。子孙自有子孙福,子孙也自有子孙的选择与命运。同样以王家为例,它的后人中有的不再经商,有的也不以耕读为本,安于锦衣玉食者有之,沦为盗贼乞丐者亦有之。事实上,从清道光年间起,这个家族就呈现衰败之势,唯独留存下来这曾经惊羡世人、城堡似的巨大家宅,如今已再无人居住。屋脊、砖缝中的小草,仍然一岁一枯荣。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东12 公里的静升镇,由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总面积达25 万平方米。

常家的这座宅子不叫“大院”了,要以“庄园”命名,可见规模比其他家更要再庞大上许多。鼎盛时期,这里面曾住着上千口人。

常家人曾开辟出从闽南到俄罗斯的万里茶路,在庄园建造上除了晋地传统之风,还多了些许欧式的元素和江南园林的风采,独具特色和品位。园林大小共有13 个,还坐拥一面碧水湖。乔家、王家大院游客常年熙攘,这里更加安静,能闻枝头鸟叫。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东阳镇车辋村,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历经200 余年的修筑,占地60万平方米,现开放面积为12 余万平方米。计有所谓“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

无论气质多么富丽、深邃,气势多么绝伦、不凡,大院时光已被尘封,和它们在同一“时空场域”的平遥古城依旧鲜活。

对一座古城生活最好的体验方式,还是找一家背街的开辟成民宿的院子待下来。古城里现存四合院3000多处,大部分更有平民气息。清晨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到炕上,对门的稚童蹲在门口学刷牙,院子里有树,也有小半畦蔬菜,一只猫仔细打量你。而出院门不远,市井熙攘和从容汇入其中的你,会一起构成它流动时光里的具体表情。

如郑板桥所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生活的本质终究是生活本身,不在奢华,虽然它容易变得复杂。人们常愿,时光清浅。从不知深几许的富商高墙大院,到平凡日常的古城胡同邻里,一些秘密未宣于口,你我已然了然于心。

TIPS

1、晋中著名的历史院落民居,还有曹家大院、申家大院、渠家大院等,各有各的精彩。

2、乘坐飞机前往平遥、晋中一带,一般先飞至太原,从太原市再转乘长途客车或火车抵达,需时都在两个小时左右。

桨声灯影,人间至味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跳、一拨、一磕,生活在水乡的传统绍兴人家,就如鲁迅笔下所写一样,走出房屋、穿过石桥,用船桨开启一天水波上的生活。

绍兴,较之苏州、杭州,似乎是江南水乡里比较低调的一个。这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纵横交错、碧波荡漾的河道支流,孕育了温婉的水乡文化,使绍兴的历史古老而绵长。浙江有许多江南古镇,但绍兴安昌古镇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古镇之一。古镇似乎有自己的时间维度,浮光掠影间,让人倏忽回到往昔,融入一幅“画船听雨眠”的水墨画卷。

古镇民居多数依河成排而建,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人们必须“靠水吃水”,住房选址优先考虑吃饭洗衣的问题。这些房屋正面沿街,背面靠河,步道与河道通过桥梁交错同行。为了尽量利用纵向的空间,古镇人家将房屋多建为二层或是三层的建筑,一层要造得结实点,于是多采用砖墙窗或石墙窗结构,二层以上就可以是相对不那么“费事儿”的木墙窗结构了。

石头,被当作“石料”时是建材,被当作“艺术”时则又成为景观。水乡的民居以宽厚坚韧的条石平铺为基石,在雨滴的穿凿与行人鞋底的摩擦间,这些条石留下星星点点的痕迹,于是拥有了建材与景观的双重身份。当然,古镇的桥自然也是石头做的,有多少河就有多少桥,但并不全是拱桥——即使我们提及桥就会想到一道彩虹式的弧形。如果河道很宽,桥才是拱形的,如果是细小而窄的河流,直接搭一块厚石板便是桥了。

桥是人们开辟在水上的路,水,怎么能不提及水呢?翠绿、碧绿,有时甚至是可爱的绿的带点鹅黄色的河水,在古镇人家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也是人们心心念念想要一睹芳容的江南景致的点睛之笔。乌瓦片、乌篷船、纯白的墙,古镇的颜色已经够低调了,全靠这水让风景活了起来。游人坐在专门以划船为营生的人家的游船上,感受着轻微而迷人的摇晃。船家熟稔地划着桨,看碧波荡了几个来回。

晃啊晃啊,水面上的时间似乎被桨声催促着而加速流逝。两岸的房屋打开了暖黄的灯,巧手的居民们制作的腊肠、烧鹅仍然整齐地排列在岸边的木架子上,这是古镇的专属味道。要过年了,古镇人家的男人女人们动手为自己也为游客制作出了这些诱人的“过年货”。岸边的风让这些美味风干得很快,在天黑尽之前,主人们会让它们多吹点儿风。

来自德国的Siempelkamp(辛北尔康普),这是一个代表质量的名字。辛北尔康普能生产用于制造刨花板、MDF、OSB、CSL等人造板的成套设备,包括前端技术、燃烧能力为10到100MW的能源工厂、分选器、干燥机、成型和压机线、带储存、锯切和处理技术的后处理线,整个自动化和可视化技术,以及所有核心部件。ContiRoll®第9代连续压机,能以高达2 500 mm/s的速度连续运行,是国际一流的成型和压机生产线。辛北尔康普拥有令人信服的质量保证。

安昌老街依河而建,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生活与生计,被一座座桥连接与平衡。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连廊,这里的各种颇具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里,都有着一个或几个手艺人,翻轩骑楼错落有致,一派江南得不能再江南的气象。河对岸的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和幽深的小弄则诉说着水乡更为内敛的情绪。

安昌古镇的历史很久了,如同许多历史遗迹一样,它被毁坏过,也曾重生过。黑瓦与白墙,浸润的石头,鳞次栉比的民居好似凝固的画,但船桨拍打着水面的声音,被灯光拉长的房屋阴影和古镇特产的香味,让画被染上了烟火气,不那么“仙”了,却更有人情味了。我们终究不是住在天上的宫殿里,我们住在地上的房屋里,那是最贴近文化心跳的地方。

TIPS

最有年味的古镇

历史上的安昌曾经是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的重镇,来自全国各地事务繁忙的商人们到腊月时节也不能回家,于是安昌的百姓就用各种当地的习俗来宽慰四方客人的思乡之情。许多旧时江南的腊月风俗,现在依然能在安昌古镇看到。裹粽子、灌腊肠、舂年糕、扯白糖等20 多项传统美食工艺,以及每年古镇临河戏台上上演的社戏、越剧、莲花落被一直保留了下来,安昌古镇因此成为最有年味的古镇之一。

厝前厝后,尽染吉祥的色彩

红砖古厝,藏着美丽的乡愁。

漳州埭美古村

红色历来被视为喜庆祥和的颜色,以红色砖瓦建造住宅,是地域条件与吉祥祈愿的一次不谋而合。闽南一带黏土中的铁含量极高,这种土烧成红砖,色彩相当纯正,非常适宜建造一个“家”。泉州、漳州等地许多民居建筑呈现统一的暖色调,形成最具特色的“红砖文化区”。

在泉州,红砖厝成就了外地人的“泉州印象”。泉州鲤城区的泉州西街、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泉州晋江的五店市传统街区都是游人们拟定的旅行“打卡地”。这些地方的红砖大厝或是出洋华侨衣锦还乡后兴建的,或是未曾离开过家乡的人举家奋斗建成的,都非常精致。从屋脊最顶端的瓦片到房屋根基的最深处一块砖,红砖厝处处透露着泉州人对于生活的认真和对家乡的挚爱。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装饰着这些红砖厝,使房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

说来,漳州或可称作“红砖厝的家”,这里作为盛产红砖的建材生产地,红砖厝的建造在本土非常繁荣,并且向四周辐散。漳州龙海的埭美古村是漳州红砖厝民居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地方。红砖厝的赤红与碧水的青绿在这里交相辉映,胜过一切精心搭配过的色彩。四面绕水,古榕遍地的古村,还原了人们对于闽南乡土质朴生活的想象。蓝天、绿树、碧水、红厝以及每一个笑意盈盈的村里人,成就了一幅具有闽南风情的世外桃源图景。

闽南大地上的红砖厝建筑,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转化成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木门,打开了红砖厝,直抵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内涵。

看不见的『地下村庄』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

所有的房屋都在地平线之下,步入“村内”,可闻人声鸡鸣,却见不到任何屋子,梨树、榆树、桐树或石榴树,倒是树树露出树尖。这里是位于黄土高原上,河南三门峡陕州,华夏最为独特的地下村庄“地坑院”。

源自6000 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穴居方式,始终受庇于厚土厚壤,凿挖出的地下窑洞不仅坚固耐用、冬暖夏凉,还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现存最早的地坑院据说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住过六代人。沿着“入地”的台阶一步步下到院中,生活突然具备了“陌生化”效果,令人十分好奇住这里的人们的种种日常细节。

包括:如何精心分出主窑、客窑、厨窑、门洞窑与牲口窑;又聪明地借助根系发达的梨树等加速排水;在地面晾晒好的粮食则可以通过小洞,直达地下粮仓——无不彰显因地制宜的智慧。

村民们自撰的对联更显“格局”,有“坑中能赏崤函,地下可观秦晋”,又有“天井自是居福地,古窑俨然如洞天”。

确实,那些窗花剪纸、大红灯笼、方格土布,连缀起的仍是熟稔的乡土氛围感;十六个莲瓣的花馍蒸熟了,和好日子一样绽放;新嫁娘入门先吃下豆芽,因为“先吃豆芽,后生小娃”;阳光普照的天空下,金色的玉米串、红色的辣椒串子相伴着同一份静好与安康。

地坑院与大地相通、相拥、相融,大地也如此温暖、绵厚、容纳。瑞雪降临,春风拂过。人间的生活,充盈着它。

它用美丽回答一切

在中国有两个地方,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人类返璞归真的典范』,一个是西藏,另一个就是黔东南。

西江千户苗寨:领略山间美好

余秋雨曾说:“西江千户苗寨,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相较于低调的肇兴侗寨和黄岗侗寨,声名在外的西江千户苗寨要热闹许多。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坐落在雷公山麓,十余个村寨相连,一片宁静祥和。白水河蜿蜒流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依着山势而建的吊脚楼错落有致,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房前屋后,翠竹点缀;寨脚寨顶,枫叶掩映。站在山顶眺望,木壁青瓦的吊脚楼民居摩肩接踵,蔚为壮观。

摄影_Jan 沈晶

白天的西江古朴典雅,当夜幕降临,星星般的灯光不仅点亮了苗寨的屋子,也点亮了旅人的心。在白昼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走进一家店,品一品苗家自酿的米酒,搭配特色酸汤鱼,不经意间便领略了山间美好。如果你厌倦了都市的喧嚣繁杂,想寻一方清净,不妨来西江。这一路的落日余晖、满天星辰以及万家灯火,都值得你翻山越岭。

苗寨长桌年宴(图片提供_黔东南州旅游局)

TIPS

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尝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声名远播。2006 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肇兴侗寨:野性和浪漫

这是个古老而极具风韵的寨子,河流穿寨而过,鼓楼相望,花桥相连。鳞次栉比的房屋建于山中盆地,整个侗寨在古意中泛着亮色,给人无限遐想。

TIPS

摄影_Jan 沈晶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还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人欢聚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活动。每隔一年中秋节会举行芦笙会,笙歌阵阵,热闹非凡。

早在2018 年成为春晚分会场之前,肇兴侗寨便拥有许多世界头衔,让无数国内外旅人神往。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最纯真朴实的笑脸、宛如上帝打翻了调色板般的梯田、充满历史味道的古建筑……所有的一切,都让这个位于黔东南黎平县的小寨大放异彩。

这几年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肇兴开始频繁地登上旅游媒体和互联网。虽然成了知名旅游目的地,但肇兴依然是低调质朴的,侗家人依然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晨雾里劳作于田埂之间,黄昏时坐在花桥休息,并不太理会身边的背包客和咔嚓的快门声。

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曾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整个寨子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大家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鼓楼,这当中又数智寨鼓楼最为壮观精美。入夜灯火亮起来时,远方就在眼前。

黄岗侗寨:被时光遗忘的桃花源

同样位于黎平县大山深处的,还有黄岗侗寨。因为少有外人涉足,这里至今保持着百年前的传统生活方式:鼓楼里挂着手写的二十四节气,乡民身上穿着手工制作的侗衣,在门前的溪流中淘米洗菜,在屋后的小巷里舂米酿酒。累了便坐在田埂上吃几口糯米饭,闲了便围坐鼓楼烤火斗歌。

如果抛开物质问题,黄岗侗寨就像被时光遗忘的桃花源:宁静的鼓楼,悠闲的耕牛,男人犁田,女人染布,老妇人收集粮食,孩子唱大歌……他们在日出时工作,日落时休息,享受悠闲和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自由地存在于天地之间。

进入侗寨深处,能看到依河而建的古老吊脚楼,那是大地上最朴素的色调,也是侗族人最温暖的驿站。行走在这里,看着老街上奔跑的小孩,门口闲坐的老人,以及凝聚了百年风尘的鼓楼群,先不用急着举起相机,可以放慢的不仅是快门,还有你的脚步。

TIPS

摄影_Jan 沈晶

黄岗侗寨目前还保持着原生态,在这里能看到原汁原味的侗族文化。逛完寨子,可以顺带走访周边的岜寨苗寨和加榜梯田。

镇远古镇:发现久违的感动

摄影_Jan 沈晶

最好的旅行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久违的感动。镇远古镇就是这样一处能让人感动的地方。这种感动源于舞阳河清幽的河水,源于河两岸古朴内秀的吊脚楼,也源于老街上最抚游人心的人情味。

舞阳河穿城而过,以S 形将古镇一分为二,构成一幅山水八卦图。舞阳河孕育了镇远,一江碧水向东而去,最终流入沅水,注入洞庭,奔向长江。步入古镇,仿佛走进悠悠历史,古老的街巷,斑驳的古墙,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块青砖石板都记载着历史遗迹,诉说着千年古镇的沧桑。路边小贩的叫卖吆喝,店铺灶台的炊烟袅袅,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都是人间最绵长的滋味。

一波又一波游客来到这里,在这熙熙攘攘却又美好温暖的老街驻足。那些传统生活方式,地道的民俗手艺,以及浓得化不开的烟火气,共同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丰厚回忆。

TIPS

祝圣桥(图片提供_黔东南州旅游局)

镇远民居既有江南庭院风貌,又有山地建筑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混搭出一种奇妙的氛围。2020 年1 月7 日,镇远古镇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猜你喜欢
古镇
守护嵩口古镇的两岸青年
木渎古镇
@所有人,最美古镇路线了解一下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锦溪古镇
和顺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