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记忆与时间

2022-04-27 00:44饶凯西
大观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然当代艺术摄影

饶凯西

摘 要:根据个人记忆与时代背景的不同,每个人对艺术作品也有不同的理解。当代艺术中的每件物品都有自身的物理特性,并且材料本身的描述比人类的表达更真实,这也是近年来大多数当代艺术家更多地让材料本身来表达“自己”的原因,并将其与自身的经历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以现当代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为例,从个人记忆、材料、时间、空间等多维度对艺术进行分析,探讨在全球化媒体和市场体系的背景下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关键词:当代艺术;记忆;自然;摄影

一、个人记忆与材料属性

在最早的传统艺术中,人们主要利用生活经验来表达艺术。最早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且记忆已经成为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记忆是不稳定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从象征主义到抽象艺术再到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艺术家不再进行模仿,而是打开了想象力,让观众参与作品创作。

事实上,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现成物品、材料或事件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意义。有些艺术家关注的是记忆,比如从个人记忆到与不同时代背景有关的记忆。艺术家使用这些材料主要是因为它们带有独特的时间和历史痕迹,或者是属于艺术家自己的个人痕迹。不同的人的背景、文化和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存在是物理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物理特性可以被人类认识,并且材料本身的描述比人类的表达更真实。

二、流动的时间

中国当代摄影师郭国柱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物体的细致观察来表现物体本身的时间感。在“流园”系列作品中,他拍摄了一些由于城市化进程而改变的村庄(图1)。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熟悉的邻里关系开始瓦解,地理身份变得不明。一些人认为生活在城市将会改变他们的生活,但仍有一小部分人选择留在那里,守着这块滋养自己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会被大自然消化,回归大地。

郭国柱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探讨空间和社会的关系。艺术家记录的是空间本身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从人类社会回归自然。在他的作品中,绿色植物的蔓延过程看起来非常缓慢,但如果从一个稍长的历史阶段进行观察,那么这种变化就只是一瞬间,这些藤蔓成了时间流动的象征,它们覆盖着自然界中人类存在过的痕迹。当历史进程继续向前推进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总会有一些东西留在那里,比如海洋。社会的一部分将又会回到以前的样子,并被大自然重新消化。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永远都无法割裂的。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和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与郭国柱作品中具体的村落形态、地貌景观相比,照片的记录也给记忆的延续性留下了空间。艺术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它们和镜子一样,能把观众带入艺术创造的氛围,这是语言无法做到的。因此,人们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借助形状、线条、阴影、色彩等方式,用幻想或幻觉来创造出所谓的“艺术”。

还有另外的一种方式来表达那些被时间进程所影响的情感。徐道获是亚洲艺术家之一,他把生活看作是一条通道,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我们倾向于一直关注目的地,而忘记了中间的空间。但如果没有这些空间,没有人真正关注这些中间区域。作品Passage/s(图2)便体现了他这一观念。徐道获在纽约度过了多年的生活,相较于纽约的繁忙、拥挤、嘈杂,他依然比较怀念韩国的传统木屋,这给了他灵感。他用纱布材料创造出了一个韩国风格的建筑,并将其悬挂在空中。尽管这些作品在非常具体的地点复制了现有的建筑结构,但它们更多是关于时间的短暂性和流动性,而不是永久性。这是一个柔软的、可移动的房子,如同蜗牛一样,可以随意挪动。

记忆的中心是空间中的具体事物,而记忆的局部是残存的。当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会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因此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但人们能抓住这种意图吗?当观众面对艺术作品时,他们会产生自己的意识体验。在这种意识体验形成的过程中,情感成为连接艺术家和观众、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纽带,跨越了全球文化、空间和物体本身。徐道获从他的留学生活中得到了这样的情感启发。他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文化,但经过长时间的旅居,他的个人精神仍然存在于东方文明的深处。

三、传递记忆和时间的方式

在当代艺术中,有很多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来传递他们对记忆和时间的想法。杉本博司曾说:“记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不會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但是你却可以清晰地回忆起童年的瞬间。在记忆中这些瞬间缓慢地流逝,也许正因为这些体验都是第一次发生,使得印象更为栩栩如生。然而接下来不断的体验,一直到成人时代都是对过去的重复,因此也就逐渐变得无足轻重。”杉本博司的摄影作品以时间、记忆、历史和梦想为主题。时间的概念是所有文化的基础,尤其是在东方文化中,所有的生命在最后都会回到它的初始状态。

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作品采用了极简主义的形式(图3),纳入了大海、天空和边界,并且只使用了三种颜色。然而,每张照片都是独特而生动的,呈现出了景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和平的含义。杉本博司发现实际上千百万年以来山峦和河流的变化实际上是非常巨大的。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只有大海。在拍摄海景的时候,杉本博司将相机的焦点设在无限远,然后采用长时间曝光法进行拍摄。对此,他这样解释:“没有快门装置的人类之眼,必定只能够适应长时间曝光。从落地的那一刻起,到临终躺在床上闭眼那刻止,人类眼睛的曝光时间就只有这一次。”同杉本博司一样,中国也有“山”和“水”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独立而辩证的概念。

有时,人们并不能确切地了解摄影师的想法,然而,杉本博司的作品则能吸引人们去思考这个世界。在他的“剧院”系列作品中(图4),他探访了由于经济或其他因素而关闭的剧院,并在剧院的屏幕上播放电影。他使用大画幅相机,在电影一开始,就把快门固定在一个大光圈上。两小时后电影结束,他便按下快门关闭。他为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场景拍摄了照片。然而,不同的是,他将时间暴露在屏幕上。这也是关于时间流动的故事,在播放影片的过程中,历史似乎被还原了,刺激着人们对时间进行想象,到最后,只剩下空荡荡的白色。在杉本博司的作品中,虽然确切的时间和地点都无处可寻,但它们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照片和录像的另一种力量。

四、自然环境与空间的转移

在大多数当代艺术作品中,艺术家都在寻找和探索空间状态和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用自然材料来展示这一概念。自然物将会带来感知和生活空间的转移,在回归自然中成为艺术创作的态度。这种艺术态度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回归,而且还是对未开发的自然状态的回归。由于自然与人类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艺术家对生命和宇宙万物自然规律的探索就会变得更加有趣。艺术家会利用自然材料在空间中形成新的形式,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自然的物理属性,并通过艺术使其回归自然。自然对象没有被赋予情感,但自然本身就是叙述者。

当我们开始忽视物体本身的属性和意义时,物和人之间的距离就会消失。法国摄影艺术家诺艾米·古达尔主要研究图像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她在大部分作品中都利用制作的场景和道具的布局来创造虚构的空间,这种人造背景和真实背景的模糊与融合,让人们无法辨别真实和虚幻的世界。无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过多少次瀑布,她的作品《小瀑布》(图5)仍对大多数艺术家或学者都具有深深的吸引力。在这个作品中,瀑布让位于塑料,而塑料这个词已转化为人造和虚构的代名词。同时,该作品可以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中自然物质的减少,但人们必须面对这一事实,因为人们的生活难以离开人造的事物。她的作品在虚构和真实、想象和现实之间相互交错,使人们无意中进入了古达尔构建的场景,却无法辨别真假。艺术家在创造空间的同时,也构建或重建了属于自己的“栖息地”。“栖息地”一词在艺术上不仅被生物或社会空间内发生的物理互动所定义,而且在概念上,被集体记忆、个人经验和记忆创造的转变塑造着空间的形式。

五、结语

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更多的文化差异的迹象正在获得人们广泛的关注,所以当代的人们应不断学习新的视觉语汇,以接受更大的艺术范围。与过去相比,当代艺术家更倾向于用极简主义的方式来表达对事实的观点,这不仅体现在绘画、装置中,而且也体现在文学或音乐中。在这些艺术形式中,记忆是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如果没有记忆,艺术将很难与艺术家本身联系起来。在中国的传统理论中,人的记忆与自然有关,并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都会受到自然的影响。而那些比较流行的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反馈而创作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放慢脚步,思考和理解艺术的意义,加深自身对艺术的感知,多看,多听,回到个人的记忆本身,从而创作出更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刘子群.内时间中无意识与当代艺术的叙事性倾向[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8(10):89-90.

[2]杉本博司.直到长出青苔[M].黄亚纪,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胡塞爾.内时间意识现象学[M].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施旭升.艺术即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自然当代艺术摄影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WZW—bewell摄影月赛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