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育融媒体建设思路初探

2022-04-27 13:02邢华超郝慧鹏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建设实践高校教育媒体融合

邢华超 郝慧鹏

摘 要: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使命,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制高点则成为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全媒体时代,面对师生日益增长的对媒体高质量信息输出传播的需要,高校应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矩阵,建设符合教育定位和学校特色的融媒体中心。北京科技大学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探索了以“价值引领、形象传播、育人载体、舆情监管”为工作定位,以“用得好、管得住、看得见”为工作目标的融媒体建设思路,提出了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融媒体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融媒体发展;高校教育;媒体融合;建设实践

融媒体建设发展概况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小组会议,部署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融媒体。至此开始,融媒体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媒体尝试改革创新,促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全媒体融合发展[1]。

2017年1月,融媒体“中央厨房”在人民日报社正式建成。“中央厨房”以内容的生产传播为主线,打造媒体融合发展的业务平台、技术平台和空间平台,采用内容分发、舆情监测、用户行为分析、可视化制作等一系列技术工具,前后方采编人员时刻在线联接,各终端渠道一体化策划,形成新媒体优先发布、报纸深度挖掘、全媒体覆盖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产、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新格局。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成为中央媒体融媒体建设的典范样板。

2018 年,教育部和中宣传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在全国高校中增设20个国家级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50个新闻传播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部对新闻学院进行教学改革和建设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提出明确要求。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推进县级融媒体建设。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基层融媒体改革和建设的高潮。

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表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同年3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指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2019年1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做大做强新时代教育主流舆论,教育部召开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确定了首批15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2],由此吹响了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集结号”。2020年,教育部又确定了第二批15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至此,在全国范围内教育融媒体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近年来,包括30家试点单位在内的高校和省部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融媒体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整体而言,教育融媒体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3],鉴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环境和实际的信息传播需求,仍存在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基于此,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融媒体建设为例,思考并探索高校融媒体建设的路径,以期有针对性地为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北京科技大学融媒体建设实践

北京科技大学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融媒体时代,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战略契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讲好北科故事、树立北科形象,传递北科正能量。作为教育部第二批融媒体建设试点高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价值引领、形象传播、育人载体、舆情监管”为工作定位,以“设施、平台、机制、队伍” 融合为主要内容,以“用得好、管得住、看得见”为融合成效,着力打造“七个一工程”,努力构建“大宣传、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1. 融媒体建设总体构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和主导权,以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价值引领、形象传播、育人载体、舆情监管”四个核心作用为工作定位,以实现“用得好、管得住、看得见”三大目标为融合成效,初步构建“大宣传、大思政”两大工作格局。

2. 融媒体建设主要内容。一是融媒体中心实体建设。办公场地和硬件设置是融媒体建设的基础条件保障,融媒体中心实体建设方案为改造现有广播电视台,包括演播室改造、播音室改造、办公环境改造及加装大屏。二是融媒体平台建设。阵地是意识形态的基本依托,建阵地、搭平台是融媒体建设首要任务,通过融媒体平台建设,有效推动媒体、资源、业务、管理等多维度融合,实现共享通融的大宣传格局。主要包括融媒体业务生产管理平台、校园媒体矩阵管控平台、融媒体资源管理平台、新闻融合网升级、融媒大屏、舆情大数据六大平台建设。三是融媒体队伍建设。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融媒体时代,让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理念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师生校友,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是关键因素。通過组建融媒体专家顾问委员会、加强融媒体中心教师业务培训、引导融媒体学生团队创新内容、发挥新媒体联盟矩阵作用四个层次,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多元化融媒体人才队伍。四是融媒体机制建设。完善的融媒体运营体制机制,既是融媒体稳定高效运行的体系保障,也是不断完善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实践总结。通过信息采集、流程优化、资源整合、一体化统筹调度,打造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信息传播链条。

3. 初步融合成效。一是打造了相对完整的品牌矩阵。由学校官方新闻网、理论学习网、文化网组成的自有网络平台,由微博、微信组成的“双微”平台,由人民号、头条号等组成的媒体平台,以及由抖音、央视频等组成的短视频平台,初步构成了全媒体发布平台。二是策划了一系列品牌栏目。立足高校五大职能,在各媒体平台策划了“贝壳人物”“一分钟看北科”“大国钢铁”等品牌栏目。三是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作品。《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教育人的初心》短视频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点赞量超220万,得到社会极大赞誉;反映青年人追梦短视频《努力·少年》点赞量超50万,实现价值引领功能定位。四是新技术应用日趋成熟。学校积极采用新技术,增强用户互动性,提升传播热度和影响力。在校庆日、毕业季,采用“校园合影技术”“节日头像”“毕业季贴纸”等技术有效提升传播效果。在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中,采用“5G+云导播”直播技术,现场大屏、校园大屏、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短视频平台同步实时直播,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五是融媒体中心学生团队快速成长,实践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历来注重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通过讲座培训、业务实操、作品创作、团建提升,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二级学院宣传工作骨干力量,多名学生加入到共青团中央、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机构的运营实习中,多名学生毕业后从事媒体相关行业或考研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4.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融媒体背景下,媒体运营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发生了本质变化,传统运营方式无法满足现有运营需求,需要进行“流程再造”,对原有的要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架构,通过结构变革推进质变。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受新增岗位名额限制等因素影响,在人事组织构架改变上有一定难度。二是融媒体建设作为新技术的应用,要配套系列软硬件基础设施,除前期空间改造、设备购置外,后期运营管理也需要持续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学校的重视并持续投入尤为重要。三是学校媒体融合工作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媒体融合发展缺乏广泛共识,宣传力度及成效展现尚显不足,在多年宣传工作中形成的思维定式有待改变,需要全体媒体人甚至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做出改变。

建设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议

1. 在创新融媒体运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为融媒体建设运营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设置人员岗位,优化组织构架,调整工作分工,深度推进人员融合。二是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修订校级新闻宣传和新闻发布管理办法、新媒体管理办法、全媒体稿酬发放和奖励办法、舆情监控管理办法等。三是以运营实效为导向,对资源要素、人员要素、流程环节等进行科学重组,通过流程再造,形成全媒体要素“策、采、编、发、评、馈”业务深度融合,建立一整套融媒体全流程全效果运营体系。

2. 在加强融媒体矩阵管控上下功夫。内容安全是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融媒矩阵是大宣传战略的着力点,媒体融合发展,管得住是硬道理。一是打造融媒体管控平台,对校院两级官方平台进行备案管理,对开通情况及发布内容实时监控,内容统一管理,安全统一监测,数据统一分析,实现线上线下管理一体化,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发声的新体系[4]。二是基于融媒体平台完善舆情预测监测、预警跟踪、发现上报、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环节,将舆情风险预警机制、舆情跟踪反馈机制与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结合起来形成闭环,为校园舆论环境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依托。

3. 在融媒体工作队伍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对工作队伍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和作风锤炼,为融媒体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把握好时度效,切实提高融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二是强化业务能力培训。树立融媒新闻传播理念,使工作队伍由技能单一型向全面掌握策、采、编、发、文、图、音视频等技能的全媒体人才转变。三是注重在实践中提升“四力”。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从基层一线师生员工中汲取营养,推进学校宣传岗位人员进入媒体企业开展专业实践,不斷提高融媒体中心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切实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2020年课题立项,课题名称:“高校融媒体实体化建设及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0XCYB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N]. 人民日报 ,2018-08-23(1).

[2]教育部.2019 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EB/OL]. (2019-12-05)[2022-03-16].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12/t20191205_410987.html.

[3]戚天雷,高原,刘玲玲. 高校融媒体系统的建设思考—以清华融媒体系统建设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0):77-79.

[4]詹雨鑫.“互联网+”视域下高校融媒体中心创新路径[J].新闻传播,2021(9):44-45.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建设实践高校教育媒体融合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解剖学实验考试题库建设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