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 “ 六法 ” 论及对当代人物画影响研究

2022-04-27 00:52王珂
今古文创 2022年14期
关键词:美学理论创作

【摘要】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的中国传统人物画发展呈现出了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局面,在遵循谢赫“六法”论的基础上学习理论、技法和重视自我情感、内涵表达的审美情趣,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新作品。本文将就谢赫“六法”论美学思想及对当代人物画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行论述,正确认识这一理论体系掌握其精髓以便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当代人物画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美学;理论;传统;创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4-008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27

“六法”论在涵盖了绘画各方面的同时,具有不失内在逻辑的严密性,包含着丰富的绘画精神内涵和浓郁的文化传统,具有总结性意义。其《古画品录》提及:“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是对绘画美学体系的完整总结。

一、谢赫“六法”论的思想文化源头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权瓦解,处于一个长期分裂的时代,政治上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让保守传统的儒学思想受到了质疑,但是这种复杂社会状态反而导致了世人思想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谢赫之所以能够在南朝宋齐时代提出“六法”准则,与时代背景是相关联的。

(一)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呈现出了新的活跃局面,各种美学理论在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中出现了新的面貌,人物画在继承前朝绘画观念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更加注重人物的传神描绘,以线为造型手段的基础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更进一步提高到了理论上并予以充分的肯定。观者和仕人画家的出现,观者的品评论述成为了画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雕塑和工艺美术在民族传统绘画式样的基础上,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艺术形式,呈现出了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象。

(二)予以启发的哲学渊源

道家老庄学说在魏晋南北朝时的地位也得到不断提高,道家的道是一种无形无相、不可名状的本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统一即为美,为中国绘画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原则。“在气韵生动”中“气韵”也表现为气和神韵,表现绘画所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使画作所绘更加深远、超脱现实,这正是人物画的意境所在。“气韵”更是画家本身的气节、情操,所以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不拘于形式的绘画美学评判标准,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画家的内心和意境。这一时期佛教宣传更加深入,让人们在传统的绘画中加入了新的思想,在这种文化融合状态下,推动了谢赫“六法”论的提出,也是在这种环境和风气之下,为谢赫“六法”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哲学渊源对谢赫“六法”论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儒释道对其影响较为深远。在当代人物画中,“六法”论的思想内涵顺应潮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当代人物画的“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

时代的继续,使得绘画题材、技法、风格等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在当代人物画中,画出人物的生命、表达出气韵是创作的目的和首要,骨法是绘画创作中勾勒物象的技法,用笔方式的不同,所描绘对象的质感也就不同。“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的内涵在当代艺术发展中丰富起来。

“气韵生动”是首要,是“六法”论的理论核心,是传统人物画所要表现的最高境界,同时与其他“五法”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在传统人物画中,画家内在性情外化,通过对人物面部神情、生动姿态的描绘,显示出了画中所表达的精神、气质、韵味和雅致,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性情与品格。《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云:“文章者,盖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当代人物画仍然是遵循“气韵生动”这一准则,画家通过自己眼睛观察去捕捉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能够给自己带来灵感的瞬间和偶然,然后以自己主观形式艺术去表现人物的姿势体态、面部神情、衣着装束,以此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宣和画谱·人物叙论》中提及“画人物最为难工;虽得其形似,则往往乏气韵”。以当代人物画家孙敬会为代表,其作品《水浒》水墨人物系列,画面表现出梁山好汉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画中人物以焦墨白描,用笔灵活、用墨自然富有变化,营造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画中画家注重韵味情趣、意境脱俗超凡、不拘一格,采取以境取胜法、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以传统的点染、皴擦为画面切入点,施以淡墨、浓墨的交融变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画家具有诗韵浓厚、情致生动、意境格调深远,因而他的作品古朴秀丽、清晰简明,展现了历史时代面貌,让人感觉无拘无束、天真亲切。画面气韵在用笔用墨的意境中,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结构整体的和谐感。以形写神、神形兼备都是绘画中已经和气韵地充分表达,体现出了至高的艺术境界,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骨法用笔”指的是画中笔墨的处理运用和技法表现,是根据所描绘的对象来表现的,其经过历代发展,逐渐形成了“疏”“密”二体这两大风格。“笔法”技巧的不同运用是每位画家技法的独特之处,技法的不同选择使得所产生的绘画作品风格风貌也会截然不同,与之同时也是画家个人修养,生活情趣的淋漓体现。当代人物画家也在遵循“骨法用笔”,以杨群峰为代表,他提及:“线是中国画的显著特征,是中国画的生命线。中国画若离开了线,也就难以成 为中国画了”。他的作品《侗族之花》中的线条运用得当,画中人物造型准确,勾线流畅富有变化,带有书法的韵味,浓墨、焦墨、淡墨的使用,让线条更有灵气,所描绘的人物更加生动富有韵味。在当代人物画中“骨法用笔”是表現人物形象气质的艺术,运笔方式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画面效果。画家作画把“气”和“力”关注画作其中,使画面体现骨鲠力量和内在生命力,从而达到一种生机勃发、充满力量的审美。

三、当代人物画的“应物象形”与“随类赋彩”

“应物象形”与“随类赋彩”作为谢赫“六法”论其中的两法,它们在当代人物画发展过程中,与时代艺术相适应。当代人物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求画家在客观描绘物体颜色的同时,更要考虑颜色和颜色之间的协调搭配,适当地去运用颜色来画面烘托环境气氛,在造型语言、意境韵味中去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应物象形”是根据顺应物体的体态特征,以客观物象为参考依据,正确真实地表现出画面艺术形象,在于物体形象的把握塑造,塑造形象不仅是对客观物象的准确把握,更是对物象神态特点的表现。历代画家的作品都是根据自己掌握表现物象的基本能力,进而能够表现物象的气质神韵,做到形神兼备。以当代人物画家何家英为例,他提及:“人物画里面,古代人画的一些草稿,搜集的那些素材,其实都属于素描,表现了画面的节奏关系、空间关系,它更加地能够有一种感觉的成分。”何家英画作《长相忆》中女性形象的具有心灵美、气质美、形象美,线条的精雕细刻中充分抒发、倾吐、寄托对美的向往。画面人物形象准确,生动鲜明。画面中的诗词,表现画家赋予审美对象的心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填补画面左上角的空白,平衡了画面的整体结构。在当代人物画中“应物象形”要求画家具有扎实的绘画造型功底,注重人体结构的比例关系,在研究人体时要避免机械化的复制,要融入自己的想法,不仅是追求所绘物象外表的相似,还要注重所描绘物象的内在精神和外部特征的把握。在创作人物的时候,能够让人物形象带给人以直观感受,并且达到别人的直观感受恰好是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达到了“应物象形”的真正境界。

“随类赋彩”是指根据描绘对象的固有色以及环境带来的影响,灵活运用色彩,归纳物体本身颜色的特征。《考工記》云:“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又云:“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漏,黒与青谓之胶,五色备谓之绣。凡画绘之事,后素功。”素为白色,为全画的基础。更有民间艺术曰之:“白间黑,分明极,红间绿,花簇簇,粉笼黄,胜增光,青问紫,不如死。”应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去敷以色彩。

中国画的色彩要求沉着稳健、典雅明快,一些奇怪的颜色会使画面紊乱,缺乏调和感。对于颜色的运用要极少使用,但用之必有度,绘画作品中大多以墨色为主,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画家要用自己眼睛观察生活中不同的事物,培养独到的审美能力,生活中的颜色绚烂缤纷,所以为了要更好地反映生活现实,增加画面艺术效果,应该用彩色点染加以装饰,但画面设色也要有法度,多时应不惜颜色的使用,少时要惜墨如金,有时浓色增艳,突出重点达到好处,有时彩色过多反倒互相抵制,所以根据画面必要的地方施以必要的颜色。当代人物画家中对于“随类赋彩”的应用,以画家黄胄为例,他曾说:“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画也慢慢变颜色。”其作品《牧牛图》中画家以物象本来的颜色赋予相对应的颜色,画面中芦苇的绿,老牛用大块墨色填染,用笔墨酣畅淋漓、丝丝入扣,迷云采用深灰色,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色,干净清澈的河边是一位衣着鲜艳的女孩,裙襟飞舞,她旁边是一头矫健的牛,正低头在悠闲地喝着水,它的角、眼和嘴极富张力。天真的女孩和稳重的老牛呈现在画面,动静,老幼,对比强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经过发展,归纳了当代人物画在色彩上的特点,它表现了画家丰富多彩的感官世界,表现出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把握。当代人物画的色彩观念并不是着意于“色相绝对依附于大自然”,而是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去处理,应当合情合理。当代人物画色彩的发展,是前人经历了无数的实验和创新,重彩石色的运用将当代人物画的表现领域拓宽,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风貌。

四、当代人物画的“经营位置”与“传移模写”

在当代人物画发展过程中,“经营位置”与“传移模写”虽作为“六法”中后来两法,但同样比较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应该在继承传统古法的同时,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新作品,使当代人物画展现独特美的同时更加出彩。

“经营位置”又称为“构图”“章法”“布局”等,画家对画面构图的把握要有选择取舍地安排并缜密思考,才能够赋予画面更好的视觉效果。“经营位置”在当代人物画中的仍然发挥着作用,对之运用的画家还有很多,例如人物画家方增先,他提及:“人物画在创作中,画面处理虽然必须结合结构的造型技术去进行;然而这种画面章法布局技巧,作为中国艺术的一个因素,它的发展,它的高度,往往又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他的作品《粒粒皆辛苦》描绘了一位老农的形象,他头戴白色头巾,身穿青灰色棉袄,下身穿着黑裤。老农饱经风霜,脸庞黑红,画家用焦墨勾勒脸部,以淡墨晕染,神态把握极佳。老农目光低垂地看着地上的麦穗,他的左手拿着一个旱烟和几支麦穗,另一只手正欲捡起地上的麦穗。画面人物形象生动,用笔用墨恰到好处,线条富有力量,画面效果处理得极好。老农身后是两辆装满谷物的马车,隐约可见,马车以淡墨着色,近实远虚的关系让画面更有拉伸感。布局巧妙合理,构图意境深远。当代人物画“经营位置”得到了继续发展,从审美上来讲,经营的是天地;从画法的本质上讲,经营的是数布;从画法的形式上讲,经营的是位置;从画法的效果上讲,经营的是取势。“经营位置”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传移模写”是绘画创作的前提,《绘事微言·仿旧》中提及:“画者传移模写,二此法遂为画家捷径。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施其迹,乃真临摹也。”画家的艺术素养是吸收前人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所形成的。当代人物画家傅抱石说道:“我感觉这对于我至少有三点好处:其一,可以帮助我对于画史论的研究,是不是其间非有‘刘、李、马、夏’阶段不可?这些,多多临摹较易了解。观摩名作,只能达到画面之表而不能深入其里。”他的作品《对弈图》荒林中干枝枯叶,三人围坐两人对弈,一人持盂拈子仔细推敲,全神贯注。对手则跷脚而坐,一手扶着膝盖,若有所思地盘算着棋盘上的变化。旁观者立于下棋者间,双手合拢于宽袍阔袖内,凝息静候,三人神态各异,画家描绘人物面部表情丰富生动,引人遐思。“模”“写”二者相辅相成,绘画技法的学习以此来表达。当代人物画注重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研究古代绘画作品的精髓,不断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绘画的本质规律,绘画艺术的表达方式。“传移模写”既要学习前辈经验,效法古典传统,但又不能完全落入前任的窠臼而一成不变。

五、结束语

当代是中西方艺术相互交融的时代,当代画家对当代艺术与传统人物画的结合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传统绘画的理论和技法,认识“六法”论在当代人物画中的表现方式,从谢赫“六法”论中汲取艺术创作灵感,并结合个人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努力达到古今相融、完美合一的境界,创作出更具有时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候育娟.浅谈谢赫六法论在绘画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16,38(10):238.

[2]王玉贞.谢赫“六法”的历史演变[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24(01):106-108.

[3]张丽波.谢赫画论“六法”本意探究[J].美与时代(下),2015,(06):64-66.

[4]高丹.论谢赫“六法”的美学思想[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293.

[5]王嘉伟.浅析谢赫绘画批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18,(01):71-73.

[6]王嘉伟.浅析谢赫绘画批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18,(01):71-73.

[7]邹湘平.谢赫“六法论”的哲学根源[J].美与时代(中),2016,(10):6-8.

[8]任瑞婧.浅谈谢赫“六法”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35.

[9]沙志慧.论谢赫“六法论”的新意境[J].大众文艺,2011,(19):53.

作者介绍:

王珂,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美学理论创作
盘中的意式美学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Jazz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