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与近代中国体育事业

2022-04-27 18:46庞少哲
百年潮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华全国张伯苓南开

庞少哲

张伯苓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尤其强调体育教育。自1904年创办南开学校始,张伯苓就陆续聘请国内外体育专家执教南开,创造条件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同时,他积极奔走于社会各界,推动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促成我国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并发起申奥等活动。张伯苓将体育视为“救国之技”,在引进西方体育、发扬体育精神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4年,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堂,以南开系列学校为实践场域,开展体育教育。本着“学堂师生宜有高尚适当之运动”的理念,南开学校把体育当作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与德育、智育相并列,甚至是“体育为先”。

为了让学生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张伯苓聘请国内外各体育专家前来南开执教,引进国外体育运动。南开中学体育教练员董守义,积极引进国外篮球比赛战术,指导南开学校篮球队员训练,培养出闻名全国的“南开五虎”篮球队。还有原兼任南开课外运动管理及童子军教练的章辑五,曾经随外国体育专家进修,后专门担任南开学校体育部主任。在张伯苓看来,国民体育不单是男子体育,还应包括女子体育,“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平均男女,促进健全”。为此,他聘请女教员培养女子体育,“蜚声北平体育界之方纪女士”“两江女子体专徐和女士”等皆为南开女生体育教员。南开学校既有男生篮球队“五虎”雄霸华北的气势,也有女生篮球队的“巾帼不让须眉”。

“南开五虎”与教练董守义在一起

关于南开学校设置的体育课程,包括体操、步法、球术、田径等项目,球术又分为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从1915年起,南开学校规定“无论何班,皆有体操”。体操、徒手体操是为正课,“其余各种运动,庭球、筐球、足球等;器械运动,如秋千、天桥、手桥、木马、平台等,个人宜择性之所好者一二种定时练习”。

在督促学生体育锻炼上,张伯苓“每天亲至寝室喊他们起床,带到城墙根,绕城跑一周,校长给看表,经年不辍”。为贯彻落实定时训练,张伯苓将“每天下午四点以后定为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到点之后,同学们自觉放下手中的书本……在运动场上一显身手”,操场上“非竞走即踊跃或掷抛”。尤其是在1921年以后,南开学校强制规定“学生必须跑百码、跳远才可毕业;每一学生必须抓上铁杠,跳木马”。除日常体育课程训练外,张伯苓还赞成学校成立各运动团体,开展运动竞赛。“据1935年统计,南开学校有体育团体182个,分布于网球、篮球、足球、排球、垒球、田径等各项运动中。”学校体育运动会时有举办,各团体、各寝室、各班之间的体育竞赛不断,“一日之内、一场之中而种类各殊”。南开学校培养出一批批杰出的运动员,“以选手运动超著国内”,包括先后战胜“上海三强”的“南开五虎”队,“3∶2险胜江湾队”的南开南敏排球队,多次在华北运动会中斩获名次的南开棒球队,在国际赛事“爱罗鼎”杯万国足球大赛中两次夺冠的南开足球队等,“南开学校自创办以来,即以注重体育闻于国内外”。

南开大学女子篮球队

张伯苓在演讲时,曾多次表达对发展体育教育的坚定信念。他在江苏省立上海中学校的演讲中谈到:“近来体育很发达,其目的,除了在身体健康以外,还在训练团结合作的精神。例如踢足球,运球时全持合作。阵线精明者胜,阵线散乱者败。球之胜败,是在全体,不在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合作去干,故以团体的意志为意志。”在他看来,发展体育教育有助于国民身体健康和团结救亡,“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身体不好是将来做大事的障碍”。此外,他在广西桂林中学、河南大学的讲座、四川“六校”的讲演、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周年纪念礼拜上的讲演等,都涉及体育锻炼的话题,希望借此推进中国院校的体育办学,以强健国民身体素质。

积极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外,张伯苓还号召“凡关体育一切,全国人皆负提倡之责。体育为造就健全国民要素,欲谋强种救国,端宜注重于此”。1910年,张伯苓联合王正廷、唐绍仪、伍廷芳等发起成立“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这是全国性体育组织的雏形。

1924年8月4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来自直隶、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及香港的60余名代表,一致推举张伯苓为临时主席,之后改为董事长。“协进”即“同心协力,以求进步”之意。这是中国全国性体育运动的领导组织,得到体育界各方的广泛拥护。在该会1927年的年刊中,张伯苓指出:“年余以还,对于全国运动预选,及赴菲律宾遴定选手、募集川资各事,举由本会筹备进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除参与筹办第四至七届全运会,选拔各类竞赛选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外,还在张伯苓的领导与参与下,审编修订各项运动规则,出版会刊《体育季刊》,帮助各地区体育组织开展活动。

南开学校体育优胜锦旗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管理运动竞赛的开始。1923年第十屆华北运动会在南开的召开,开创了中国自办运动会的先例。这场运动会从筹备到举行均谢绝一切外籍人士的参与,裁判及一般工作人员均由中国人担任,使用中国人自订的比赛规则,重新修订《华北运动会章程》,并将比赛术语一律改用汉语表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此外,在校长张伯苓的默许下,1934年的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南开啦啦队在入场式后用手旗先后打出“毋忘国耻”“收复失地”八字,将全场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向高潮。

在1908年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上,张伯苓演讲道:“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去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技术水准很差,得奖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派许多选手参加。照此看来,我国应立即成立一奥林匹克运动代表队”,并计划从美国聘请一位奥运会冠军来中国作指导。之后他前往英国伦敦现场观摩第四届奥运会。回国后他提出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这振人发醒的“奥运三问”将民族竞技意识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并促使他在体育救国的实践道路上愈走愈远。从张伯苓写给《体育杂志》的创刊题词“一编示范,万众竞强。鼓勇救国,华族之光”,也可看出他体育救国的理念。

南开啦啦队在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排出的“毋忘国耻”四个大字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刘长春作为唯一的中国运动员参加了短跑比赛,开创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中国能够派出代表参加,张伯苓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刘长春错过了报名时间。为争取中国参赛资格,张伯苓急电国际奥组委要求通融报名,并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名义派刘长春参赛。后在张学良的资助下,刘长春得以“不依靠政府出资”而顺利赴美。

作为现场观摩雅典奥运会的第一位中国人,张伯苓深知“体育为复兴民族之必要工具”。从“体育校长”到“体育会长”,张伯苓提倡体育运动的目的“不仅在学校,而在社会;不仅在少数选手,而在全体学生。学生在校,固应有良好运动习惯;学生出校,亦应能促进社会运动风气”。在篮球、足球、排球、垒球、田径等体育项目中多次取得重要成绩后,张伯苓发起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活动。

1945年9月7日,张伯苓作为会长,主持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常务理事会议。在谈到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时,会上成员一致赞成由中国申办。此事交由张伯苓负责同政府商洽。这是中国发起最早的申奥活动。张伯苓认为:“我国体育,已有长足进步。国际运动,屡遭惨败,乃为必经之过程。惟是常恃有数之运动员,遣派参加,后无其人,有遗憾焉!欲求人才辈出,成绩进步,根本言之,先在儿童体育上,切加注意,耳后可与世界抗衡。”

中国与国际奥委会渊源较深,联系密切。1912年,张伯苓联合日本、菲律宾等东亚国家体育界精英共同创办了远东业余运动协会和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组织上完全模仿奥运会,这表明他们渴望参加国际奥运会的决心与愿望。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也是现在亚运会的前身。1922年,经国际奥委会选举,中国体育界领导人王正廷成为第一个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中国人。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相互认可和接受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是对中华民族体育事业的莫大鼓励。1927年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张伯苓等人的领导下逐渐加入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组织,开始体育项目的国际合作。1928年,中国派宋如海以观察员身份出席第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宋如海回国后写下《我能比呀!》一文记录奥运情景,增加了国人对奥运的了解。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为中国奥委会,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组织的一员。在1932年第十届和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中国均派出代表正式参赛。这一系列的事件使中國人正一步步了解和靠近奥运会,也激励着国人在国民体育领域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申办奥运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这仍不失为一次伟大的尝试。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奥运梦、体育梦,也是努力跻身世界体育之林的勇敢探索,成为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前进的一个重要事件。(责任编辑张利军)

猜你喜欢
中华全国张伯苓南开
高振魁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2019年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工作要点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与近代体育知识的传播(1924—1949)
张伯苓
校长当如张伯苓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辉煌的起点:论南开新剧团早期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