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探析

2022-04-27 23:28李海姣李佳钰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实效性大学生

李海姣 李佳钰

摘要:我国素来重视榜样对大学生行为和精神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着教育效力衰退的困境。为此,本文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其对大学生榜样教育在选树榜样、教育方法、教育实践及教育机制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大学生的榜样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榜样教育观念,改革榜样教育方法,丰富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完善大学生榜样教育机制。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由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论和自我效能感三个部分构成,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班杜拉反对将人和环境作为影响行为的独立因素,也反对将人和环境看成是相互影响并且是决定行为的因素。

观察学习论认为如果人只能通过不断试错来获得认知,那么学习不仅吃力,而且也危险。幸运的是,人可以“从观察别人中形成了有关新行为如何操作的观念,这一编码的信息在以后场合中就作为一个行动的向导”,当编码信息被强化后,学习者能主动地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班杜拉将学习者复现示范行为主要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个体对某种行为能否达到自己预期结果的主观判断,主要来源于个体情绪,成败经验,他人示范,言语鼓励等,会对行为选择和行动强度产生影响。

二、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效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榜样发挥着示范作用,能帮助树立正确观念。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榜样的示范作用减弱,大学生难以从榜样身上汲取滋养。

(一)注意过程:示范原型不易激发大学生注意

在注意过程中,示范原型特征以及学习者特征都会影响注意强度和深度。目前高校选树的榜样固然是值得模仿的先进典型,但榜样对大学生起的注意效果日渐式微,原因在于这些“完美”的榜样割裂了与大学生的关联性。当下的大学生更加理性务实,过于“完美”的榜样难让大学生信服,这削弱了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感和情绪诱发力。另外,由于当下大学生更加关注当下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他们对榜样所获得的精神性奖赏并不感兴趣,而更希望获得物质性奖赏。

就三元互换理论来说,个人、行为、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注意过程中也要重视利用好大学生个体的感情意志、情绪触发点、过往经验等内在因素。从校园榜样看,目前选树的榜样对大学生的意志和情绪感染较少,忽略了大学生多元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保持过程:多以言语编码以为主

榜样教育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渗透性的特点,选用多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对榜样形象进行编码,以增强保持过程的持久性和记忆的完整性。当前大学生的榜样教育,虽然形式上比以前丰富了,但本质上还是以灌输宣传为主。对保持过程来说,灌输宣传易形成表象记忆,而这种记忆形式持续性较差,完整性削弱,复杂信息不易储存。因此单一的宣讲形式无法获得有效的保持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多样的教育形式为大学生榜样教育创设了有利的环境,但创设的教育环境缺少了与人、行为的交互性。机械地宣讲忽视了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无法真正解答大学生的困惑,同样不利于维持对榜样形象的记忆。

(三)动作再现过程:注重精神阐释,忽视行为引导

班杜拉认为,人难以一次性将观念转化为正确的行动。因此,榜样教育是促进知行合一的教育活动。目前在开展榜样教育时,忽视了对大学生行为的纠正引导,导致大学生认为榜样行为对自己来说是虚无缥缈的,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首先,榜样教育缺乏行为引导意识,原因在于榜样教育大多止步于宣讲学习。其次,活动组织忽视长期性和常态化,活动组织形式化。学习和调节行为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长期性活动。由于大学自由度较高,学生自主性较强,使实践活动充斥着形式主义之风。因此,只有让学生将学习到的行为和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多次重复的进行演习和操作,同时做好评估和反馈工作,老师加强引导和矫正,才能让榜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四)动机过程:效仿动机功利化倾向

人选择行为的诱因主要是通过自己对预期结果的主观判断进行。如果个体观察到榜样行为结果与自己的预期结果相符合,那么自我效能感就會提高,复现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增强。随着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侵入,许多模仿榜样行为的动机充斥着功利化色彩。虽然功利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是从长远看并不利于大学生自我道德发展。模仿榜样的诱惑力更多来源于物质上的奖励,而不是精神上的奖赏。这里面不仅有学校导向错误的问题,也有大学生观念错误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学校设立硬性的评奖评优要求,使得学生不得不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而完成效果却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这些荣誉称号意味着有更多升学和就业的机会,因此学生又不得不去争取。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增强大学生榜样教育效力的启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解释学习者的模仿行为时,不仅重视学习行为获得系统和操作系统,还重视影响行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解决大学生榜样教育效力衰退问题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一)以大学生作为选树榜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杜拉认为,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高校要转变追求“完美”形象的选树思想,以大学生当下所承担的任务和内心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多样化的榜样形象。首先,遵循实事求是的教育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榜样实际。其次,要发挥榜样的现实奖赏功能。要从大学生当下实际问题出发,因人而异从学习,生活,就业,近期目标,长远目标等方面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提高模仿的可能性和现实感,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的思想困惑,调节实际行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后,大学生在重视学业的同时也拥有着许多爱好,展现着多种能力。为此高校可以丰富榜样类型,选树在行为习惯,生活技能,待人处事,文艺爱好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为榜样。

(二)拓展榜樣教育的方式方法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表象系统、语言系统和演习都能增强保持过程的持久性和记忆的完整性,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育形式让榜样生动形象起来。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短视频、纪录片等影像,让学生观察榜样行为,使其在脑海中形成表象复本。在生活上,教师要以身示范,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榜样学习环境。其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课堂发言和演讲的形式让大学生自己通过语言来阐释榜样行为和精神,在语言符号的帮助下,能对榜样进行细化记忆和加深理解。最后,可以通过演习增加熟练度和保持时间。比如通过社会调查,角色扮演,话剧表演,情景模拟等形式预演榜样行为。

(三)丰富榜样教育的实践活动

榜样教育实践活动是榜样行为和精神的再现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大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帮助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通过有计划的、长期稳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记忆符号,强化示范行为,调节不良行为。比如,运动会、宿舍环境比武、科研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调节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在践行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后,要注意对实际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以帮助大学生及时认识自身不足,以及促进日后活动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活动成效。

(四)改革榜样教育机制

面对效仿功利化倾向,班杜拉在对行为诱因进行讨论时提到,仅赋予物质奖赏是禁忌的。因此,高校在榜样教育中要善于关注和使用不同的诱因,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不管是学习成绩优异,道德品质突出,还是才华出众的榜样,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奖励。在奖励措施上既要注重物质性奖赏,也要注重精神性奖赏。其次,改革榜样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程序,设定科学的权重系数以及等级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最后,完善榜样权益保护机制。当榜样权益受到侵害时,高校应该及时出面保护,树立“好人有好报”的思想,为大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愿意主动向榜样学习创造有益环境。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班杜拉著;陈欣银,李伯黍译.社会学习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8.

[2]张惠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下的养成教育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1(22):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习近平家风观引领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LSZ05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海姣(1995—),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李佳钰(1998—),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实效性大学生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