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美指教学,润色课堂百态

2022-04-27 01:11梁秋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9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小学美术信息化

梁秋娴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相结合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充分地将互联网的各类有利资源应用到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当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设备,结合微课,能更好地节约课堂时间,将时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这对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极有帮助的。因此,如何灵活地将互联网与美术课堂相结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信息化;有效运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互联网+”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美术课堂需要图片和美术作品作支撑。在传统的美术课堂当中,学生的图文资料主要来源于课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走进课堂,给课堂带来了全新的面貌。此外,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它们除了作为移动通讯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外,也让资讯更高效地进行传递。而这些设备也能为教师和学生所用。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当中,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和教学方式。

一、巧用互联网资源,让画例“活”起来

在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当中,欣赏课当中会有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但是,一部分学生对这些作品提不起兴趣,或者说不懂得该如何欣赏这些艺术作品。通过课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这些作品能够多一些了解,但也很快会遗忘。这些作品与学生平时画的画有较大区别。学生暂时也没有这么丰富的美术史知识作为支撑来解读这些作品。而一知半解和不感兴趣,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想让学生去认识了解这些作品,甚至让他们喜欢上这些作品,首先,应当让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兴趣点。美术课堂上,教师都会精心设计一个导入环节,再巧妙地引入当堂课的课题。但大多是建立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基础上,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描述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大致的想象,学生没有更加真实的体验。如何让学生更加贴近这些艺术作品,让他们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来龙去脉,进而从中汲取营养为自己所用,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传世名画之一,在我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古老的交通工具》一课中就展示了这幅作品。画面当中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再现了当时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即使有画作展示,学生对图中所示的各种交通工具也只能进行想象。如果《清明上河图》能像电影或者录像一样动起来,效果则大不相同。声形并茂的效果,能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都城汴京。

笔者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源,搜集到了一份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笔者将这份资源应用到了《古老的交通工具》这节课的导入环节。视频当中的古画“动”起来了。画卷里面的人物、车马皆由静态的呈现形式转变为动态的表现形式,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再现了当年的繁华胜景。这时的《清明上河图》不再是一张涵盖了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的经典作品,它更像是一场短时的电影或者纪录片。这种欣赏方法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的解读经典作品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当时的各种交通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和功能特点,以及人们是如何使用这些交通工具的。除此之外,如《韩熙载夜宴图》《星月夜》等作品,均可以尝试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大环境,可使课中展示教学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让课堂增色不少。

二、适用互联网资讯,让秘密现出来

在美术课堂当中,教师在介绍艺术作品时往往会介绍它的作者、流派、技法、对后世的影响,又或者从作品的色彩、构图等方面入手进行讲解。在《模仿画家画一画》一课当中,展示了《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秋夜》等经典作品。本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想法,笔者选择了《蒙娜丽莎》这幅作品作为本节课讲评的重点,也作为学生模仿的主要畫作。

笔者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在正式开始上这节课之前,笔者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源,提前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一个名为“蒙娜丽莎她是谁?”的视频。该视频出自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老梁观世界》,讲述了这幅传世名画是如何被盗,以及后来又如何辗转回到法国的过程。并且谈及了蒙娜丽莎她那神秘的微笑,讲述了各界对她身份之谜的探究。这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非常认真,甚至在讲到作品被盗,流落在外而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时流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观看结束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家通过书籍或者互联网,查找有关这副作品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正式上课时,学生俨然成了一个个“小老师”,迫不急待地要将自己知道的蒙娜丽莎的“秘密”与大家分享。学生大部分通过互联网,查找到了关于这副作品的秘密,如,她到底笑了没有?为什么笑?画中人到底是谁?画面的背景隐藏着什么含义?随着这些“秘密”被爆料,学生对这副作品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解也越来越多。他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习效率更高,印象更加深刻。在开始模仿画时,虽然这副作品与学生平时画的人物画作相差甚远,但是笔者课前所担心的学生“畏难心理”的出现率大大降低。学生都勇于尝试,想要通过模仿画家的色彩、人物造型等,画出自己心中的蒙娜丽莎。

三、善用多媒体设备,让课效显出来

在美术课堂当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微课来解决一些疑难点,能大大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当中,教师的示范的一些步骤是可以精简的。如,裁剪卡纸上绘制好的图案这些步骤就可以省略。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下一步则需要将这个剪的过程演示完。如,制作示范微课,则可以适当地将视频中裁剪部分的节奏调快,或者直接展示剪完的成品进入到下一步,将示范的重心落在重难点上。在学生能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又能将课堂的时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实践。微课资源还能反复多次的使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在《展翅的小鸟》一课当中,制作小鸟的步骤比较多,而且部分打孔和组装的步骤需要进行细致的讲解。若是从绘制、裁剪到整只小鸟组装完成的整个制作步骤在堂上示范完整,课堂时间必然是不够的,而且学生容易遗忘。因此,笔者将整个制作的过程录制成微课,并且分步骤录制,难点精细讲解。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进行示范展示。在学生有疑问或者遗忘的地方反复播放,并加以细致讲解。通过用微课展示制作步骤,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再如,在《自己做镇纸》一课当中,如何根据石头的形态特点进行联想,将它绘制成有趣的镇纸作品是一个难点。笔者运用微课,将如何在石头上起稿、如何用颜料彩绘颜色的过程录制成视频,制作成微课。这有效地展示了形态各异的石头的形成過程,以及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对石头进行联想。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石头的照片,请学生尝试画。如此一来,降低了学生对着石头空想的难度,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完成作品。

四、精用信息化技术,让作品展出来

常规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展示美术作品,只能贴粘在黑板上或者举起来展示,而很多作品的细节是无法清晰展示的。此外,一些手工作品需要多角度地呈现,部分能活动的手工作品,更加需要一个很好的展示环境,如,《别致的灯饰》《生动的纸造型》《会跳舞的小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断发展,为展示作品提供了新的途径,智能手机也能成为辅助课堂的一个有效工具。如,教师在辅导学生作业时发现不错的作品,能够马上拍下来,通过QQ或希沃授课助手传输到屏幕上进行展示。同时,对于学生的共性错误,教师也能够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讲解。有了学生的实例作支撑,能够达到更清晰明确的效果。

五、结束语

互联网科技的日新月异,给美术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当中。善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综合运用课件、视频、微课等多种教学手段,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和需要灵活地变通,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师服务,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力加.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兰国帅.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M].科学出版社, 2018.

[3]李彦瑾.儿童美术教学新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小学美术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