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若干论述探析

2022-04-27 05:12程慕青
天中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历史观规律党史

程慕青

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若干论述探析

程慕青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在习近平的相关论述中,大历史观是一种看待社会历史的特定视角和思维方式,其核心在于“大”,它要求在看待社会历史时有长远的视野、宽广的眼光,要走进历史深处掌握规律,把人类社会历史视为一个总体系统。这种大历史观是民族性与人类性、阶段性与连续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论述对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学习党史重在领悟“大道”,要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以史为鉴。

习近平;历史观;大历史观;历史方法;党史学习教育

学习和研究历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之所在,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与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1]学习、研究、认识历史,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习近平在继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基础上,提出了“大历史观”,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2]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14次集体学习时,他又指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3]。但是,目前理论界对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相关论述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本文拟在梳理习近平系列相关重要讲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初步探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科学内涵的论述

研究和思考大历史观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大历史观,其科学内涵是什么。顾名思义,“历史观”就是关于历史的基本观点,也即人在“途”中,如何看待历史、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而大历史观,在“历史观”之前加一个“大”字,就意味着它是一种看待社会历史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因此,揭示大历史观的核心在于揭示它“大”在何处。在习近平看来,大历史观之“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历史观之大在于“长”

大历史观之“大”最直接的内涵就是长远的历史视野,也即看待某段历史、某个历史事件时,要有长远的历史视野,把它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认识和评价。前述习近平提出的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认识就是如此。对一些重大事件、事变、运动等的认识,有时候只有放到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才能看得更清楚,也只有放到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对此,习近平曾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4]

最了解一个历史事件、一段历史过程的,往往不是身在其中的人,这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之中的人,往往会囿于其特定的阶级立场、利益纠缠、狭隘经验等,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做出错误评价。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封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中,那些失去王位、爵位的君主和贵族们是不可能正确看待这一事件的,那些于历史事变之际“惊慌失措”的时代思想家们亦是如此。而今天的人们由于有了长远的历史视野,可以把其放在历史长河中去认识。对于我们当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我们亦不能只局限于当前,而必须把其放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去考量,不仅要追溯其过去,还要有超前的眼光,把其放到中华民族的未来长远发展中去思索,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如此。“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5]97

(二)大历史观之大在于“宽”

习近平教育党员,学习和认识历史不但要有长远的视野,更要有宽广的目光,这种宽广的目光可以归结为国际思维和人类优先思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是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联系着,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相互交流借鉴的历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一直与世界关联在一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更加离不开中国。因此,我们在看待中国的社会历史、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上一定要有国际视野,“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6]。

在习近平看来,大历史观之“宽”的突出之处在于人类优先的思维。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整个人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历史观要求人们要有人类整体思维,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置整体人类利益于不顾,那种坚持本国私利优先、到处发起贸易摩擦、侵蚀他国利益、阻碍整个世界经济复兴、阻碍整个人类未来发展的做法,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最终不但会毁掉人类的未来,给人类未来发展蒙上阴影,也会伤害到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面对当前整个人类发展困境,习近平指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7]

(三)大历史观之大在于“深”

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记录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中华民族更是如此。“中国人自古重视历史研究,历来强调以史为鉴。”[8]我们整理历史、研究历史,目的是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走好未来的路,实现更好的发展。历史的根本在于其所载的“大道”。学习历史的根本就在于通过学习掌握历史规律,从而鉴往知来。所谓“大道”,就是规律,也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具体到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就是要通过学习,认真领悟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习近平要求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一定要走进历史的深处,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现象与本质之分。所谓历史的现象,就是呈现在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外在表现、外部联系、表面特征;历史的本质,就是深藏于社会历史中的内在性质、内在规律、必然联系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理论,就在于其首次解答了人类历史之谜,发现了人类历史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从此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有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对此,习近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4]

(四)大历史观之大在于“总”

马克思主义在看待人类社会历史时,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总体的方法,即把人类社会历史视为一个总体、一个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抽掉这些具体内容,人类社会就没有什么历史可言了。马克思曾把一切科学都视为“历史科学”,他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9]。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如卢森堡、卢卡奇等,都把马克思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法归结为“总体方法”或“整体方法”。在卢卡奇看来:“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方法的本质。”[10]

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论述同样继承了马克思的这种“总体方法”,他在思考具体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过程中,总是把其放入整体中去考察,把历史视为一个总体系统。比如,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上,他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11]也就是说,考察历史人物,要把其放入其所处时代的总体中去考察、评价,任何历史人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时代的产物,人为地让其从具体历史语境中脱离出来,肯定是无法得出科学结论的。

二、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基本特征的论述

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相关论述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为这种大历史观提供了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则为其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思维方式。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历史本身是一种辩证性存在;另一方面,辩证法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两者是一体两面。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方法考察人类历史,大历史观便呈现出一种辩证特性,体现为多方面的辩证统一。

(一)坚持历史的民族性与人类性的辩证统一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即民族史、国别史,如中国史、法国史、英国史等,历史的本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过程,民族史、国别史实际上也就是人类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观上坚持民族性与人类性的辩证统一,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形态,又依据人自身的整体发展,把人类社会形式分为人的全面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阶段、全面自由个性阶段。这两种划分都是在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习近平在此基础上更明确主张历史的民族性与人类性的辩证统一,认为历史既是民族的也是人类的,各个民族和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离开各个民族,就没有人类,各个民族若不能形成一种人类观念,就只能相互疏离、冲突,最终伤害的是人类整体。各个民族只有摆脱“种思维”,坚持“类思维”,实现命运与共,才能有光明的未来。这种大历史观体现在人类文明发展问题上,表现为坚持尊重各个民族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坚持文明之间的平等性,同时倡导交流互鉴、求同存异。一种文明“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12]。

(二)坚持历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

历史是一条岁月的长河。虽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民族由于遭遇重大变故,其历史可能会中断,甚至整个民族都会消失在历史之中,但就整个人类历史来说,却是连续的。正是这种连续性,使得每个民族的历史都得以在人类历史整体中具有可理解性。大历史观坚持长远的历史视野,即坚持历史的连续性。但是,人类社会还具有时代性,这在历史的长河中标记为不同的阶段,呈现出自身的特征。历史的阶段性,就为每段历史的定位提供了可能。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尤其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把我们当前所处社会历史阶段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就充分把握了历史的阶段性。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又特别提醒“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也即“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其中的一个阶段。针对一些人割裂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连续性的错误认识,习近平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的基础上开创的。”[13]

(三)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如前所述,习近平注重走进历史的深处,要求透过历史的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与规律。在他看来,人类回顾过去,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5]12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在社会历史中不能有所作为。研究历史,发现历史规律,恰恰要求人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创造历史,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2]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虽然都是客观的,但是两者有一定的异质性,自然规律是自然而然的,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实践体现出来的,人在其中可以大有作为。

(四)坚持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呈现为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也是不断前进的,呈现为各种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跃迁。因此,我们必须看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前进性,正确看待这种前进性。习近平说:“历史总是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5]121但是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而是曲折的,甚至会出现暂时的反复和倒退。“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11]因此,我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困难和挫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坚持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不能一遇见挫折就怨天尤人,乃至一蹶不振。

三、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论述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启示

在习近平看来,大历史观不仅是一种“历史观”,更是一种方法论,是我们学习、探究历史的科学方法。以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相关论述指导全党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我们如何学习党史有许多重要启示。

(一)学习党史重在领悟“大道”

习近平的大历史观要求学习和研究历史一定要走进历史的深处,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上,习近平对党史学习的重要性有多种论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5]24我们之所以要向历史学习,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中蕴藏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一旦把握这些规律,就可以做到自觉创造社会历史,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不是先天既定的,而是体现在人类的实践创造之中,正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中,人类社会规律才得以形成。发现人类社会规律,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用放大镜和化学试剂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必须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走进历史深处,运用“抽象力”,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那种必然的、稳定的、内在的联系,也即抓住规律性。唯有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懂得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如果人为地把历史规律从整个历史之中抽离出来,变成可以到处套用的万能公式,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二)把党史学习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结合起来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掌握理论、运用理论是一种革命自觉行为。在学习党史时,必须结合理论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方向性,实现历史学习与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历史离开理论就是一堆材料,只能是历史事件的僵化汇集,没有生命力,无法展示真理。历史离开理论就是盲目的,而理论离开历史就是空洞的。如果仅仅把文本上的东西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真言义理,就会走向“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要写在历史的星空下,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扎实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领悟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党史学习之中表现为理论与历史相结合。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与对党史的学习是辩证统一的,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对党史的学习,在对党史的学习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同时,在党史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认识和掌握党实现理论创新任务的艰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境界。

(三)党史学习教育要在以史为鉴中继续前进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14]读史能够使人明智,“智”在于总结经验教训。“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11]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保持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党的百年历程中有辉煌也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是,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磨难而涅槃重生,最终不断走向辉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能够以史为鉴。

总之,由于人类社会历史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家都迷失在社会历史的迷雾中,不能透过历史的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对历史做出了错误的理解,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非科学历史观,如唯心主义历史观等。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破解了人类社会历史之谜,形成了一种科学历史观。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相关论述正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当代继承和发展,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尤其是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和科学有效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的有效结晶。“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5]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运用好习近平关于大历史观的论述,以便取得更好效果,从而推动党的事业迈上新台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动力。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2]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19-04-21(1).

[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前进,2018(6):5–10.

[5]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6]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N].学习时报,2011-09-05(1).

[7] 习近平.开放合作命运与共: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11-06(3).

[8] 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8-24(1).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

[10]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7.

[11]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9.

[13]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4–12.

[14] 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1.

[1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On XI Jinping's Exposition of the View of Grand History

CHENG Muq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XI Jinping’s thoughts, Great History View means a specific perspective of history research. It regards history as a whole system which needs wider and deeper insight to grasp its rules. It i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nationality and humanity, stage and continuity, objective regularity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as well as advancement and tortuosity. XI Jinping's exposition of the view has many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That learn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Marx's basic principles to make more achievements for the future.

XI Jinping; history view; Great History View; historical method; Learning of Party history

D64

A

1006–5261(2022)02–0001–06

2021-08-2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BKS009)

程慕青(1986―),女,河南商丘人,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历史观规律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巧解规律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