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叶利钦手指按上核按钮

2022-04-28 18:22张笑竹李泊宁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叶利钦升空挪威

张笑竹 李泊宁

每每提起核战争,很多人都会想起1995年的那场“核危机”,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核公文包首次启动

1995年1月25日7时24分,北极地區极夜中的挪威安多亚火箭发射场,一枚民用“黑色布兰特12”火箭发射升空。很快,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的奥列涅戈尔斯克预警雷达站探测到这枚升空的火箭。该雷达站始建于1963年,是俄罗斯针对弹道导弹袭击的早期预警系统的关键部分。奥列涅戈尔斯克位于科拉半岛上,地处俄罗斯西北角,也是俄罗斯观测来自美国的导弹威胁的最前沿。因为无论是从美国本土发射的洲际导弹,还是美国潜艇发射的三叉戟导弹,若要袭击莫斯科,这一区域都是导弹飞行的最佳途径之一。

当火箭飞至1453公里高度时,俄罗斯预警雷达操作员观测到火箭的速度和飞行模式与美国潜艇发射的三叉戟导弹相似。而在这个高度,导弹的攻击范围完全可以覆盖3000多公里外的莫斯科。操作人员立即将这一紧急情况上报。俄罗斯军方随即判断这可能是美国发动核攻击的前兆。

俄罗斯军队第一时间向时任总统叶利钦进行汇报。叶利钦命令军队立即进入最高战备状态,他还当即启动了以“切格特”山峰命名的著名的核武器公文包。同时,俄罗斯的核潜艇也快速进入战备状态,做好向美国本土发射核导弹的准备。在此期间,俄罗斯军方高度紧张地追踪着这枚火箭的轨迹。追踪持续了8分钟,在这一区域和高度飞行的弹道导弹只需要10分钟就能够抵达俄罗斯本土。8分钟后,俄罗斯的预警雷达探测出这枚“疑似导弹”的飞行方向并非俄罗斯,而是向西北方向飞行,警报随即解除。又飞行了24分钟后,这枚火箭按照预定计划在斯匹次卑尔根岛坠毁。

原来,这是一枚探空火箭,用于探测北极地区的极光。据叶利钦第二天向媒体透露,这是俄罗斯首次启用核公文包,他的手指有几分钟的时间始终放在启动核武器攻击程序的按钮上。而这个按钮一旦按下,引发的将是一场足以毁灭全人类的核武大战。

“黑色布兰特恐慌”

这一著名事件又被称为“黑色布兰特恐慌”,名称来自那枚探空火箭的名字。挪威的安多亚火箭发射场是一处民用设施,在1962年到1995年,共有600多枚民用火箭在这里发射升空,但只有1995年1月25日的发射引发了俄罗斯军方的误解并差点酿成大祸,其原因值得探究和深思。

每年的9月下旬至来年3月下旬,是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这期间有机会观测到极光。1994年12月,挪威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计划发射探空火箭,共同探究极光的奥秘。1994年12月21日,科学家们告知挪威外交部自1995年1月15日至2月10日之间的火箭计划发射时间。按照惯例,挪威外交部将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周边国家告知这一事项,以避免火箭发射可能带来的恐慌和误解。但俄罗斯军方称并未获知这一信息。问题出在挪威还是俄罗斯至今仍没有定论。挪威方面称已经通知了莫斯科,而且有其他邻国收到同样的通知作为佐证。但莫斯科方面坚称没有收到任何相关信息。火箭发射信息的传送失误固然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但东西方多年冷战造成的互不信任才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头熊攀爬围栏引发的危机

“挪威火箭事件”并非人类第一次核危机,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曾经将美国和苏联推到核战争的边缘。1979年美国曾经误判苏联对美发动核弹攻击,当时携带核弹准备轰炸苏联的美国战机差点儿就升空了。而事后发现事情的起因仅仅是一头熊在攀爬美国空军基地的围栏,巡逻的美军士兵向熊射击触发了警报系统。1983年苏联防御系统也曾经误报美国发射大批核导弹,疑似对苏联发动核打击,后来发现是由于阳光照射引起的系统判断失误……多次核弹危机让美苏军方相关人员的神经高度紧张。像奥列涅戈尔斯克预警雷达站的值班员一样,俄罗斯的众多雷达兵24小时轮班,时刻关注着来自各个方向可能的核攻击。据报道,俄方军官称,经历过数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紧张值勤,由于长时间不动,交接班时值班员的手脚都是麻木的。(摘自《环球时报》 张笑竹 李泊宁/文)

猜你喜欢
叶利钦升空挪威
火箭升空啦
叶利钦演戏
抓住重点
火箭升空
站在叶利钦墓前
玩懂3G
叶利钦退位不寂寞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