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级”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让我拼搏的不是奖牌,而是热爱

2022-04-28 08:39尔雅
妇女生活 2022年4期
关键词:乒赛卢森堡奖牌

尔雅

2021年,倪夏莲没想过自己还能再度站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领奖台;今年3月,她更没想到自己和搭档在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新加坡大满贯赛中,居然杀进了女双8强。对此,这个59岁的“奶奶级”选手高兴地表示:自己变年轻了。而对没有夺金,她一点也不遗憾:“让我拼搏的不是奖牌,而是热爱。”

20岁:拿到了世乒赛冠军

倪夏莲,1963年出生于上海市杨浦区一个工人家庭,家里有5个孩子,她是老小。

和当时的很多孩子一样,夏莲最初是在水泥台上练习打乒乓球的。她喜欢琢磨,在观看别人打球后得出结论:哦,原来乒乓球是要往别人接不到的地方打!

1970年,夏莲上小学,同年入选校乒乓球队。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爸爸嘱咐她:“进校队后好好练习,爸爸期待你取得好成绩。”爸爸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夏莲。每天早上校队队员都要从6点训练到7点。冬天,有些队员不能按时起床,但夏莲从不赖床,闹钟一响马上起来,训练一次也没迟到过。并且在训练中,她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教练因此特别喜欢她。

1976年,夏莲因在乒乓球上的出色表现,进入市青少年业余体校。这是为上海队、国家队输送后备人才的基地,不仅有良好的师资,更有你追我赶的伙伴。在这里,夏莲受到了专业、系统的训练,学会了击球时如何更好地运用腰和脚的力量,为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年后,她代表上海队出征第四届全运会,居然战胜了当时的世界名将童玲。

这次获胜让她进入了国家队。

国家队里人才济济,想脱颖而出成为主力队员,如上天揽月一样困难。怎么办?夏莲只有更加努力——每次训练,她都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每次捡球,她都一路小跑,生怕耽误时间;就连做梦,她都在挥舞球拍……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坐了3年冷板凳。3年里,她始终没有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

一天,教练找夏莲谈心:“你想没想过改长胶?”夏莲心中一动,是啊,自己必须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才能赢得机会。可改技术关系到一个运动员的“生死存亡”:成功了,皆大欢喜;不成功,谁来负责?几经犹豫,她横下心来:想成为主力,就要背水一战,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反正,总比不死不活的强。环顾四周,主力就那么四五个人,其余二十多人全是陪练,与其按现有直板正胶打法等着被淘汰,不如改长胶倒板进攻打法。她接受了挑战。

改打法后,夏莲在队内的成绩直线下降。幸亏在教练的精心指导下,加上每天延长训练时间,大半年后她找到了窍门,成绩渐渐回升。

1982年,她在全国锦标赛上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终于,她有了参加世界级比赛的机会。1983年,第37届世乒赛在日本举行。夏莲与队友一起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并与郭跃华联手,斩获混双冠军。

那一年,她刚20岁。

1986年,夏莲退役去上海交通大学读书。读书期间,她常常梦到自己还在打比赛。梦醒时分,想到自己已经离开了运动场,她心里说不清是惆怅还是不舍。

26岁:先去德国再到卢森堡,一待就是30多年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有不少退役球员出国打球,蔡振华去了意大利,曹燕华、施之皓去了德国。倪夏莲也与德国一家俱樂部签了合同,并于1989年夏天前往德国。

她在第37届世乒赛上的优异表现,引起卢森堡国家队教练的关注。得知她在德国,对方邀请她到卢森堡的一个俱乐部当教练兼队员。当时,她已在德国、荷兰打过职业联赛,想到卢森堡试试,就答应了。

来到卢森堡,谁知她一待就是30多年,像一粒种子落入了合适的土壤——她在这里定居、生子、开旅馆、代表卢森堡打球,直到现在。

倪夏莲的丈夫托米是瑞典人,早年也是乒乓球运动员。1994年,托米来到卢森堡担任教练,一眼看出夏莲的训练与比赛是脱节的,于是帮助夏莲调整训练方法。夏莲打球时敢闯敢拼的精神,强烈吸引着托米。而托米包容、幽默的性格,也给了夏莲无限的自信和勇气。

夏莲从小在压力下长大,总想着赢,一旦输了就有罪恶感。

最初,她在欧洲乒坛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大杀四方,先后多次获得欧锦赛单打冠军、欧洲十二强赛冠军。出色的表现、耀眼的成绩,让她感到神清气爽、状态超好。但随着时间流逝,人到中年之后,体能的下降让她难以保持巅峰状态。

“我年轻时练习强度再大,晚上睡一觉,第二天体能就恢复了。可现在不行,体能恢复慢,所以不敢练得太狠,只能尽量保持。这样,不光体能跟不上,有时速度也跟不上,抢不到击球点,容易丢球。”她对托米抱怨,“我要是再年轻些就好了。”同时又有无力感。

“衰老避免不了,人总斗不过自然。”托米劝慰她,体育比赛展示的是人的精神,没有一定要完成的指标,如果尽力了,输了也没关系,千万别觉得“没有拿到奖牌就很抱歉、对不起别人”。托米总是对她说:“夏莲,你是自由的。你赢了,就接着打;输了,我们就去度假。”

1996年,托米带着夏莲去美国打公开赛,输球后,两人去开水上摩托。夏莲感觉太浪漫了,好开心!2019年苏州世乒赛,夏莲输球后,托米上前拉着她的手,两人相依相伴,一笑而过。

对此,夏莲心中充满感恩与知足。托米不给她任何压力,让她完全凭着兴趣和热爱,放松地打球,这对她而言无疑是一种疗愈。

58岁:依然活跃在赛场上

渐渐地,夏莲学会了看淡输赢,而这反而更有利于她发挥水平,让她在比赛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2021年,参加美国休斯敦世乒赛,她本来没想到会拿奖牌,就是去试试,打哪儿算哪儿。卢森堡乒乓球代表团就三个人——选手夏莲像“妈妈”,教练托米像“爸爸”;夏莲的搭档纳特像“孩子”,而且纳特年龄也恰好和夏莲的儿子一般大。他们没有陪练、翻译,连必需的理疗师也没有。

三人到休斯敦后,时差还没倒过来,第二天比赛就开始了。

女双第一轮,她们赢了;第二轮打到决胜局2∶9落后,但是因为心态好、不急躁,结果居然反超拿下了;后面打中国香港队,感觉赢不了的,但试试吧,结果又拿下了。这样,一路走到1/4决赛和印度打,夏莲才惊觉这次似乎有机会拿奖牌啊!

女双半决赛上,夏莲和纳特碰上了中国队。纳特和对面两个中国小姑娘的神情都很严肃,夏莲反而是最活泼的那个。她每打出一个好球,都要高兴地咧开嘴蹦起来。她的快乐感染了现场观众,有观众用中文大声鼓励她:“夏莲,加油!”“夏莲,加油!”她很感动。

其实,能和中国队打半决赛,她知足了,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乒乓球队有多强!以前她很难过输赢关,如今她觉得乒乓球只是一个体育项目,热爱去打就行了。所以比赛中,她总想多打几个漂亮球,和队友、观众,以及对手一起分享比赛的快乐。

这次世乒赛,夏莲和纳特一起夺得了女双铜牌。58岁的她,再次站在了世乒赛的领奖台上。

上领奖台前,夏莲看见中国队在给队员发口罩,有蓝的、红的,赶忙要了两个,一个给自己一个给纳特。纳特很高兴,因为她觉得中国的口罩很好看。夏莲也很高兴,因为她还能荣幸地和中国队员们站在一起。

在今年3月结束的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新加坡大满贯赛中,夏莲和搭档一路杀进女双8强,这也让她和搭档的世界排名从第6飙升至第3。

61岁:争取参加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

明年,夏莲就60岁了。她周围的同龄朋友大都退休了,平时旅旅游、打打牌,或者打乒乓球也是打着玩儿,总之都在清闲度日。但是,她觉得这太浪费时间了。她笑着给媒体记者算账:“现在,我的身价是欧洲最高的,打一场球的收入等于人家上几个月的班,真舍不得丢弃。”说完,又补充道:“当然,钱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出去打球让我有价值感和荣誉感。所以,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打下去!”

但是年龄不饶人。过去体力好,比赛总要打到决赛、半决赛。现在体力差了,比赛往往还没打到半决赛就输掉了。

毕竟,金字塔尖上的人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选手都无法获得奖牌。那么,是不是没有获奖的运动员就没有价值了呢?对此,夏莲表示:“人生的成功有很多种。只要在比赛中展示了拼搏精神,就是成功,不是拿了冠军才叫成功。另外,我喜欢打球,也不意味着打球就是我生活的全部。除打球外,还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东西值得我去追求和享受。”

一般来说,打球的赛季到5月结束,这之后的三个月会比较闲,她便利用这段时间和家人出去度假。如果不出去度假,她就照顾好家人,打理打理花园。

她在卢森堡的家有个小花园,里面种了很多花。她还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和一条狗。晚上,她和托米出去散步,那条狗总要跟着。

夏莲的儿子29岁,已经独立,开了一家小诊所;女儿18岁,刚上大学。两个孩子都很上进,不需要父母怎么操心。

小时候,两个孩子不理解父母为什么有段时间总不在家,长大后慢慢理解了。尤其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哥哥带妹妹飞去看了妈妈的比赛。之后,两个孩子再看妈妈,眼里都是崇拜:“妈妈,你在运动场上棒极了!你打吧,我们支持你!”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大,夏莲的体能有所下滑,但她依靠专业的技术,以及对乒乓事业的热爱,依然活跃在赛场上。2000年悉尼,2008年北京,2012年伦敦,2016年里约,2021年東京,弹指一挥间,她已经参加了5届奥运会。

目前,她已进入巴黎奥运会的备战周期。这次,她的目标是拿到巴黎奥运会的入场券。如果目标实现的话,届时61岁的她将再次刷新奥运史上参赛选手的年龄纪录,同时也将成为奥运会的“六朝元老”。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乒赛卢森堡奖牌
首枚奖牌!
Luxembourg卢森堡
今年世乒赛取消,二战后首次
缺警察,卢森堡打算招外国人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