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症经验

2022-04-29 01:35骆第铖胡慧芹翁越妍陈枫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针刺

骆第铖 胡慧芹 翁越妍 陈枫

摘要:介绍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陈枫教授治疗眩晕时强调从整体出发,明病机、重刺法、调枢机。认为在治疗眩晕时当先从少阳入手,先调理少阳之枢,而后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风祛风,有火去火,有痰化痰,有虚补虚、有瘀化瘀、有郁开郁。提出“调枢导气、醒神定眩”针刺法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较佳。

关键词:眩晕症;针刺;名医经验;陈枫;调枢导气;醒神定眩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4-0001-03

眩晕是以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轻者感头晕目眩,重者感如坐舟船、站立不稳[1-2]。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涉及多学科,多领域[3]。根据目前现代医学的研究,尽管取得了很多突破,但仍有大量问题尚未解决,给眩晕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多困惑[4]。现代医学治疗眩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在治疗眩晕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相对于西医的一些方法如西药治疗来看整体疗效较佳,且毒副作用更小,而针灸更是简、便、验、廉。

陈枫,首都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枫教授师从石学敏院士,深得真传。现今已从事针灸临床三十余年。临床诊治眩晕经验丰富,治疗眩晕时强调从整体出发,明病机、重刺法、调枢机。认为在治疗眩晕时当先从少阳入手,先调理少阳之枢,而后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风祛风,有火去火,有痰化痰,有虚补虚、有瘀化瘀、有郁开郁。提出“调枢导气、醒神定眩”针刺法治疗眩晕。为了更好的发掘和继承导师学术思想,现将导师治疗眩晕经验总结于下,以飨读者。

1 明病机

眩晕症在历代中医古籍里多有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靈枢·卫气》:“上虚则眩”。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对眩晕的认识上亦有发挥[5],张仲景提出痰饮致眩;严用和提出六淫、七情致眩之说;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眩》中力倡“无痰则不作眩”之说。张介宾强调“无虚不能作眩”。现今医家多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为风、火、痰、虚、瘀、郁上扰清窍或致脑窍失养发为眩晕[6-9]。陈枫教授在众医家认识的基础上认识到眩晕内在的病因病机乃是少阳枢机不利,致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开阖转化失常,而后感外邪或是生内邪,或是脑窍失养,致脑窍神明失用,发为眩晕。

1.1 从少阳论眩晕 《素问·阴阳离合论》言:“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说文解字》:“枢,户枢也。”后世注,户所以转动之枢机也,用指说明重要的,中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在此“少阳为枢”亦是取象比类之意,借以说明少阳的位置及其功用特点,犹如枢机运转一般能够调节人体气机正常转化。而少阳包含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就胆而言,胆应甲木,通于春气,具有升发、条达气血阴阳之性,又具疏泄之性,能调节脏腑之气血,使气血升降有序。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脾胃论》亦言:“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又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亦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一者因其决断之性而能调情志,畅气机,二者其内藏之精汁,为肝之余气所化,能助脾胃运化,脾胃得运,则脾之升清,胃之降浊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而于手少阳三焦而言,《内经》讲,“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八难》言三焦“有元气之别焉,主持诸气。”《难经·六十六难》亦言:“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中藏经》亦言:“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由此知三焦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通道,也是诸气运行的之路径。三焦通达,则气机通畅,则五脏六腑得安,清气得升,浊阴得降。另外少阳亦是相火输布之枢,相火根源于肾、命门,寄位于少阳三焦、心包之处,通过少阳三焦通达全身,以温煦脏腑经络、腠理百骸,促进脏腑气化的功能[10]。

《素问·六微旨大论》亦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微……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气机的出入、升降、开阖失常,则人体易产生病变。而眩晕之病位在头部,中医认为“头为清窍、为诸阳之会、为髓海、为元神之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逢于头。”[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言:“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人体气机失常,则易导致头之清窍失养,头窍受邪,神明失用发为眩晕。由上论述知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起枢机作用,调畅一身之气机出入正常,升降有序,开阖有度。少阳枢机不利,于胆而言,胆与肝相表里,一是胆郁则肝郁,易由郁而致眩晕。二是足少阳胆经行于头部两侧,经络线最多,里为太阳经,前为阳明经。少阳经气不利,易使三经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发为头痛头晕。三是少阳枢机不利,胆附于肝,肝之余气化生不足,则胆之精汁匮乏,疏泄之力不足,易致脾胃不运,脾胃失运,则易清不升,浊不降,气血生化乏源。头窍失气血之养,易因虚致晕。于三焦而言,三焦通行诸气不利,水液不得代谢,易聚湿成痰,痰浊上犯于头易发为眩晕。肝与胆相表里,三焦与心包相表里,三焦与心包内寄之相火失常,引发肝胆之火,肝胆之火循经上扰于头部易引发眩晕。《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论》中说“神明藏于脑,发于心,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长醒。”即心脑共主神明[12]。火邪陷于心包,扰动心神,心神不明亦可发为眩晕。由此陈枫教授认为在临床上针刺治疗眩晕症当首重调理少阳之枢机,少阳枢机得调,人身之气血出入、升降、开阖有序,则五脏六腑得安,外邪不得侵,内邪不得生,其精华之血,清阳之气得以更好的滋养头窍。

2 眩晕论治

陈枫教授基于少阳之枢,在临床上针刺治疗眩晕时注重选取少阳经之穴位,亦强调针刺治神,提出“调枢导气,醒神定眩”之治法。同时在以此法为主的基础上再根据眩晕之症状进行辨证进行加减穴位治疗。陈枫教授在临床上对眩晕首辨虚实、发现青年患者以实证居多,老年患者以虚证居多。虚证多为气血亏虚、肾精亏虚证;实证多为风阳上扰、肝阳上亢、风痰阻络、痰湿中阻、肝胆气郁、瘀血阻窍证。总的治疗原则在不离少阳枢机上,选取相应的穴位有风祛风,有火去火,有痰化痰,有虚补虚、有瘀化瘀、有郁开郁,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2.1 针刺取穴 导师针刺眩晕主穴命名为“陈氏定眩组穴”。所选主穴为百会、风池(双)、完骨(双)、率谷(双)、外关(双)、阳池(双)、足临泣(双)。若眩晕为气血亏虚证配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下巨虚(双)、阴陵泉(双);肾精亏虚证配太溪(双)、三阴交(双);风阳上扰证配翳风(双);肝阳上亢证配太溪(双)、行间(双);风痰阻络证与痰湿中阻证配足三里(双)、阴陵泉(双)、丰隆(双)、肝胆气郁证合谷(双)、太冲(双)、内关(双);瘀血阻窍证配血海(双)、阴陵泉(双)、丰隆(双)。百会穴位于人体之巅,又名三阳五会,是手足三阳经、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交汇[13]。《会员针灸学》言:“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汇。”取此穴能激发诸经之气血汇聚于脑窍,滋养脑之元神,可达醒神定眩之效。风池、完骨、率谷、足临泣穴为足少阳胆经穴,外关、阳池为手少阳三焦经穴,诸穴皆为少阳经穴,所在部位包含头、手、足,且外关与足临泣为八脉交汇穴相配。诸穴相配可通调少阳之枢,达到调枢导气之用,使气机疏导通畅,气血得以运导于上,滋养头窍。另外风池、完骨、百会为止眩要穴[14],现有研究也表明针刺风池、百会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供应。故该组穴治疗眩晕疗效较佳。

2.2 针刺操作方法 导师陈枫教授针刺时亦重视刺法,治疗眩晕善用改良合刺法,改良合刺法是导师结合经义,在合刺古法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反复实践与探索,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得出。具体操作是在选定穴位后,在穴位上斜刺进针,一穴4针,针尖刺向穴位前后左右4个方向,行针得气后留针[15]。改良合刺法临床疗效显著,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优势病种的首选治疗方法,并在临床推广。在“陈氏定眩组穴”中,诸穴皆采用解剖定位,百会穴运用改良合刺法,进针1寸;完骨朝鼻尖进针1寸,风池向对侧目睛进针1.2寸,外关直刺1寸,足临泣直刺0.5寸,均采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以120次/min捻转1 min;率谷向耳尖斜刺0.3寸,阳池直刺0.3寸不使用手法,以上穴位操作完毕均留针30 min。

3 典型病案

患者王某,46岁,门诊病人ID号:0001744605。于2020年10月22日就诊于针灸科门诊,自诉头晕5月余。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晕,伴视物旋转,曾于外院治疗(具体诊治不详),症状稍有好转。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就诊于本科门诊。刻下症见:头晕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无心慌心悸,舌质淡,苔暗,脉细弱。既往无慢性病史。经查头CT显示示头部无异常。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显示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频谱正常,余血管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气血亏气证。西医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针刺“陈氏定眩组穴”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穴。隔日针灸1次,1次针刺治疗后眩晕症状减轻,3次后眩晕症状基本消失。6次治疗后患者自觉基本正常,后繼续针灸3次后,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正常,后继续巩固治疗3次痊愈。半年后回访患者眩晕症状未复发。

按:此证眩晕患者较为典型,治疗周期短,痊愈快。导师所选“陈氏定眩组穴”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4穴,标本兼治。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上下巨虚分别为大肠经和小肠经下合穴。《灵枢·本输》言:“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配4穴在“陈氏定眩组穴”调枢导气、醒神定眩的基础上补益气血,如此标本得治,故该眩晕患者痊愈快。

4 小结

导师陈枫教授在众医家对于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的思路的认识基础上,认识到少阳枢机和眩晕的关系,总结出治疗眩晕从少阳枢机着手,在调理少阳枢机的基础上,再结合辨证思想,有风祛风,有火去火,有痰化痰,有虚补虚、有瘀化瘀、有郁开郁。提出“调枢导气、醒神定眩”法,并以此为依据定经选穴,经无数次临床总结筛选、优化组合形成了这组标本兼治且简便效佳的经验穴,此组穴遵从了WHO西太地区《针灸临床研究规范》针灸选穴四大依据之穴位处方学要求。该穴组选穴少而精,疗效佳。为预防和治疗改善眩晕症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和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史建慧,郭增元,任国华.中医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2):125-126+128.

[2]张若曈,刘东方.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1,36(6):1010-1013.

[3]孔庆斌,张松兴.基于风痰致病探讨针刺治疗眩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5):808-811.

[4]单希征.眩晕诊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5):321-323.

[5]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97-198.

[6]李涵,杨明会,李绍旦.眩晕症病因病机的中医研究概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36-139.

[7]李桂杰,海英.眩晕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9):179-182.

[8]刘露阳,张明波.眩晕病因病机[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20):82-84.

[9]谢慧.眩晕的中医认识[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5):11-17.

[10]胡济源,张向伟,柳红芳.论“少阳为枢”的理论内涵[J].环球中医药,2018,11(12):1913-1915.

[11]陈敏.浅谈“头为诸阳之会”[N].上海中医药报,2015,2:4-3.

[12]孙莉,韩琦,刘寅,等.从神论治眩晕中医理论探微[J].吉林中医药,2020,40(3):312-314.

[13]马冉,孔立红,齐凤军,等.百会穴对脑的作用之古今研究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2):425-428.

[14]詹倩,陈华德.古代针灸治疗眩晕处方的选穴规律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4):359-362.

[15]陈枫,袁盈,蔡向红.改良合刺针法治疗癫痫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08(4):231-232.

(收稿日期:2021-09-01)

猜你喜欢
名医经验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